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主角:林徽因(1904—1955)
神奇咒语:生活必须体验丰富的情感,把自己变得丰富、宽大、能包容、能了解、能同情种种“人性”,能懂得自己,不苛责自己,也不苛责旁人。
行动故事:
1.学习中西方文化
林徽因,福建省闽侯人。少女时代受书香家庭的熏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父亲林长民曾留学日本,思想开明,送她进教会学校读书,接触西方文化。她16岁随父亲旅居英国,游历欧洲,开阔视野。1921年回国,进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林徽因参加新月诗社活动,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时她充当翻译。1924年留学美国,先学习建筑系课程,后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她受中西方文化教育长大,多才多艺,能自由地运用中英文来思考和写作。
2.爬上宫殿屋顶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1929年,她任东北大学建筑系副教授,讲授《雕塑史》和专业英语。当时张学良悬奖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中奖。1931年到1946年,她参加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足迹遍及15省份200县2000座古建筑。1936年,她踏上皇帝祭天的宫殿屋顶,考察宫殿建筑。有一幅他们夫妇倚坐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屋顶上的工作照片为证。她的同事说:“看上去弱不经风的女子,但能爬梁上柱,凡是男子能上去的地方,她就准能上得去。”1946年后,她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
3.现场调查研究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为建筑事业倾注了所有的心力。“七七”事变那天,这对夫妇正在五台山一座古庙里工作着,林徽因从一座古寺罩满灰尘和蛛网的梁上,发现了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古木结构的建筑年月。整个抗战期间,他们相当一段时间蛰居在条件艰苦,几乎没有生活必需品的李庄,坚持做学问。林徽因自1930年起患肺病,却从不放弃学术研究和文学活动。他们这种坚毅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前来探望的朋友。
惊喜收获:
林徽因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作家,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主持人语:
解放后,林徽因在患病期间参与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抢救景泰蓝艺术,她的才华放射出新的光辉。林徽因言谈高雅,多才多艺,以完美的情感和人格,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在文化领域中发挥她的创作才能,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所写的《莲灯》展示了自己的情怀:“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 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 /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地捧出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