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L型”切口易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而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但仍然缺乏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与力学稳定性.方法:筛选1名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5 cm,体质量75 kg),应用断层CT对胫骨中段至全足行全层连续扫描.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分别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及撬拨复位后空心
【机 构】
: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省济南市 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显微骨科,山东省济南市 2500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L型”切口易发生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而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内固定可以很好地避免此问题,但仍然缺乏内固定效果的评价.目的: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2种固定方式的固定效果与力学稳定性.方法:筛选1名男性志愿者(25岁,身高175 cm,体质量75 kg),应用断层CT对胫骨中段至全足行全层连续扫描.通过CT扫描数据,建立完整跟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分别行锁定钢板固定(锁定钢板组)及撬拨复位后空心螺钉加压固定(空心螺钉组).对两组模型施加相同约束与载荷下比较2种固定方式的应力分布、位移情况及骨折块位移表现.结果 与结论:①空心螺钉内固定的应力集中于骨折线接触附近,最大Von Mises应力达53.948 MPa,横向空心螺钉相较纵向螺钉位移较大,最大位移达0.17537 mm;锁定钢板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均集中于钢板中部螺钉孔附近,其最大Von Mises应力达129.95 MPa;骨折线位移空心螺钉组(0.01577 mm)小于锁定钢板组(0.02103 mm);②两组内固定的最大应力均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③两组跟骨模型在距下关节附近发生最大位移;④结果表明,空心螺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且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具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是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较为推荐的内固定方式.
其他文献
背景:卵巢作为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器官,通过排卵与分泌激素行使女性生殖功能并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多种诱因导致卵巢衰老人群不断增加,但卵巢衰老在整体上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依旧是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目的:探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老年猕猴卵巢衰老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老年雌猴10只,年龄23-27岁,体质量4.5-8.0 kg,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n=4),老年治疗组(n=6).第4代幼年猕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股静脉输注到老年猕猴体内,1次/d,隔日输注,连续输注3次;老年对照组猕猴同一时间输
背景:胫骨平台骨折常由于其复杂的骨折类型及不满意的治疗结果,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常不明确.临床常用骨折分型各有侧重,给临床医生的选择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随着骨折地图绘制技术应用于临床研究,骨折地图研究越来越多.目的:重建胫骨平台骨折三维模型,分析骨折线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1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收集其原始影像资料,在Mimics 17.0软件中重建骨折模型,在3-matic 9.0软件中将重建的骨折模型复位并拟合到标准模板,在标准模板上临摹并叠加全部骨折线,分析骨折线分布规律.结果 与结论:①
背景:研究已表明长期规律有氧运动不仅能降低血压,还具有改善高血压病理性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致心室重构的作用.目的:探讨游泳运动预处理对压力超负荷代偿期小鼠心肌凋亡与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六七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运动组、手术组、手术运动组.运动组和手术运动组小鼠进行4周的游泳运动(90 min/次,2次/d,7 d/周);在完成游泳运动后,手术组和手术运动组2组小鼠进行主动脉缩窄手术建立压力超负荷心肌重构模型,采用27G针头结扎,使主动脉缩窄70%以上;对照组小鼠进行假手术只穿线不
背景:髋臼杯覆盖率用于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臼杯安放后的包容性与稳定性,而髋关节平片检查是一种普遍的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或术后髋臼杯覆盖率评估的一项手段,不同透视角度可能影响髋臼杯覆盖率的测量与评估.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透视角度下髋臼杯覆盖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取3D打印合成的骨盆标本5个,通过打磨右侧髋臼安放直径52 mm的髋臼杯假体,以制备5个相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模型.将制备好的骨盆模型以右侧髋臼为中心固定于C型臂机下进行透视,通过旋转C型臂机,透视出右髋关节正位片,上15°,30°,45°轴位片
背景: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是较为广泛使用的帕金森病动物模型之一,可以部分反映帕金森病的发病过程和病理特征.目的:利用MPTP诱导建立小鼠亚急性和慢性帕金森病模型,观察两种动物模型在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及相关蛋白水平变化上的异同及其与疾病临床症状的差异性.方法:C57BL/6J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亚急性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MPTP,25 mg/kg,1次/d
背景:局部抗生素缓释系统可解决全身应用抗生素时引发的全毒性反应与短期局部注射抗生素半衰期短的问题.目的:制备盐酸万古霉素@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透明质酸[vaneomyeinhydroehlorid@poly(lactic acid glycolic acid)-chitosan-hyaluronic acid,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乳液法制备VA@PLGA-CS-HA复合缓释微球与未载药PLGA-CS-HA复合微球,其中载药微球中万古霉素的质量
背景:大鼠光化学栓塞模型可以良好地模拟缺血性卒中,具有损伤脑区特异性、高重复性及低死亡率等优势,但光源的选择及玫瑰红注射浓度等多个条件都会影响造模的结果,需要后期进行细致的评估来确定造模的成功.目的:建立稳定、不易自发恢复的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并探究卒中区域的病理变化及大鼠行为学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2只随机被分为假手术组6只、光化学栓塞组46只.光化学栓塞组取18只分别于大鼠股静脉注射20,40及80 mg/kg玫瑰红制作光化学栓塞模型,筛选出造模最佳的玫瑰红浓度;再对剩余28只大鼠进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