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常见原因,以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对14例患者跌倒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通过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常见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6-01
在我国跌倒位于住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前3位[1],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的死因[2]。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变,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因素所致的跌倒时有发生,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医患纠纷,因此,了解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发生意外跌倒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4岁。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5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冠心病6例合并有糖尿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跌倒后引起头皮外伤3例,面部擦伤及眼角瘀血2例,股骨颈骨折1例,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余为软组织挫伤。引发医疗矛盾2起。针对这一现象,对人院60岁以上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质量小组定期评估、检查防跌倒对策实施情况,并对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跌倒相关原因
(一)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人院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加上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或床档固定差,或地面有水、地面潮湿、通道有杂物等均可导致滑倒。其中夜间穿拖鞋入厕或起身因光线过暗,卫生间台阶过高,室内及卫生问墙面无安全扶手,卫生间无坐便,椅子无靠背无扶手等均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二)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1.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2.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3.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
(三)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四)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而出现血压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五)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经济来源发生变化,家庭人员的结构发生变化,病后多有精神、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有时有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思想上又不愿给护士及家人添麻烦,尤其在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突发意外。
(六)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又普遍年轻,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加上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三、防范措施
(一)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血压情况、有无既往跌倒坠床史、应用药物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采取适合个体的防范措施。
(二)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病房不堆杂物,设有扶手;厕所使用防滑砖或防滑垫,最好使用坐式马桶。床垫的高度适中,晚上睡觉时应使用床档,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三)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人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尾上悬挂或墙壁上张贴防跌倒黄色警示标志牌,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
(四)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士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发作时患者,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人厕。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在未发生前消除隐患。
(五)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六)加强护患交流,保证患者安全。
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1.对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认知行为改变,60岁以上患者安装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2.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有效防止跌倒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挂黄色三角,在患者床头贴一醒目的标志即温馨提示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进行书面详细交班。4.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
(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包括本科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意外事故以及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组织所有护士定期学习和考试,做到人人知道、人人掌握,如患者跌倒后值班护士该怎么做。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护理安全措施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育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讨 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萃,王祥,邵文利.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U].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周立霞,田明霞,王文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管理杂志,2009,9(4):43-44.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常见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76-01
在我国跌倒位于住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前3位[1],是65岁以上老年人首位伤害的死因[2]。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人数也日益增多,由于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变,老年住院患者在住院过程中,由各种不确定因素所致的跌倒时有发生,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产生医患纠纷,因此,了解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做好跌倒的前瞻性护理是预防老年人意外伤害的有效护理措施。
一、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收治发生意外跌倒患者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72.4岁。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5例,慢性心力衰竭2例,冠心病6例合并有糖尿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跌倒后引起头皮外伤3例,面部擦伤及眼角瘀血2例,股骨颈骨折1例,胫骨前皮肤擦伤1例,余为软组织挫伤。引发医疗矛盾2起。针对这一现象,对人院60岁以上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质量小组定期评估、检查防跌倒对策实施情况,并对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跌倒相关原因
(一)环境原因。
环境因素是老年人跌到的重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1%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跌倒坠床与环境因素有关。患者人院后,由于对新的环境不熟悉,加上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或床档固定差,或地面有水、地面潮湿、通道有杂物等均可导致滑倒。其中夜间穿拖鞋入厕或起身因光线过暗,卫生间台阶过高,室内及卫生问墙面无安全扶手,卫生间无坐便,椅子无靠背无扶手等均增加了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二)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生理机能也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1.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是老年人反应迟钝,灵活性降低;2.心血管疾病的突发性难以预料;3.视力、视觉分辨能力下降,对周围环境判断能力差。
(三)疾病因素。
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导致跌倒坠床最多。如高血压、心律失常、病窦综合征、心肌梗死、房室传导阻滞发作时可使脑部供血不足,导致到脑缺血、缺氧而发生头晕、黑朦、晕厥而导致跌倒坠床的发生。
(四)药物因素。
患者长期服用降压、扩管血管、利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可影响患者的血压及心肌供血不足和脑缺氧等,而出现血压过性降低、短暂的眩晕、视物不清、黑朦等从而使患者跌倒坠床。
(五)心理因素。
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经济来源发生变化,家庭人员的结构发生变化,病后多有精神、情绪的变化。心理特点变为孤独、悲观、忧虑、急躁易怒,思想上不愿给护士或家人添麻烦,医生及护士告知的风险不放在心上,有时有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思想上又不愿给护士及家人添麻烦,尤其在康复后期,患者神志清楚,无肢体活动障碍,甚至恢复了部分自理能力,患者、家人、护士均容易麻痹,突发意外。
(六)护理人员因素。
目前我院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又普遍年轻,在工作中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生理、病理变化、特殊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加上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而采取防范措施。
三、防范措施
(一)做好入院评估。
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包括:患者年龄、神志、自理能力、活动能力、血压情况、有无既往跌倒坠床史、应用药物方面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高危对象,采取适合个体的防范措施。
(二)改善住院环境。
保持病室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病房不堆杂物,设有扶手;厕所使用防滑砖或防滑垫,最好使用坐式马桶。床垫的高度适中,晚上睡觉时应使用床档,椅子要有靠背和扶手。
(三)设置警示标志。
应引导新人患者尽快熟悉病区环境,反复交待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所外,还应在床尾上悬挂或墙壁上张贴防跌倒黄色警示标志牌,使所有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心中有数、并能时时提醒患者注意自身安全。
(四)做好预见性护理。
护士对高危患者如意识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患者必须用床档或约束带保护,床尾挂标识,并做好交接班。对老年行走不便、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脏病发作时患者,值班护士协助洗脸、梳头、穿衣、人厕。加强巡视,发现有跌到坠床的危险及时进行处理,在未发生前消除隐患。
(五)正确指导患者的用药。
对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患者,劝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服用降糖、降压、利尿药的患者,应遵医嘱服药,勿乱用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六)加强护患交流,保证患者安全。
患者入院时做好入院宣教,对跌倒高危患者加强安全管理。1.对昏迷、烦躁、偏瘫、年老体弱、认知行为改变,60岁以上患者安装床栏,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要做好解释工作。2.对高危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加强巡视,必要时护理干预以及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有效防止跌倒发生,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挂黄色三角,在患者床头贴一醒目的标志即温馨提示卡,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进行书面详细交班。4.应将患者常用物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防止患者取物时摔倒。
(七)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制定护理风险预案,包括本科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意外事故以及处理程序和措施,由护士长组织所有护士定期学习和考试,做到人人知道、人人掌握,如患者跌倒后值班护士该怎么做。加强护理安全教育,强化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大家学习护理安全措施包括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法律法规知识:同时教育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讨 论
安全性是护理服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质量特性,跌倒坠床的护理重在预防,应正确评估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创造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环境,同时对老年患者进行防护措施的宣教,同时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降低和消除跌倒坠床的危险,确保住院期间的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保障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萃,王祥,邵文利.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U].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2]周立霞,田明霞,王文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 护理管理杂志,2009,9(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