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血管吻合器在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性缺损中的初步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126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头颈部肿瘤切除后缺损行修复重建手术中应用微血管吻合器吻合静脉的效果.方法 共收治头颈部恶性肿瘤需行游离皮瓣局部修复的晚期患者16例,应用吻合器术中吻合静脉系统,选取1年内的40例同期手法吻合血管为对照,统计静脉吻合用时、血栓形成和最终皮瓣挽救率进行比较. 结果 应用吻合器行静脉吻合平均用时(6.31±0.87) min,明显低于手工吻合平均用时(19.20±4.62) min;无血栓形成,与致均可缝合血栓率5% (2/40)无明显差别;吻合器吻合患者1例静脉成角,回流不畅,皮瓣挽救成功,与对照组皮瓣成活率97.5% (39/40)无明显差别. 结论 微血管吻合器适用于静脉吻合,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血栓发生率和皮瓣成活与常规吻合没有差别;能够有效防止血管痉挛和血栓形成并发症的发生,MRI检查安全,可以有效替代缝合线手工缝合而有望成为微静脉端端吻合最常用的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三维数字影像融合技术在对颅内肿瘤进行术前风险评估和手术策略制定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并进行术前三维重建的颅内肿瘤患者87例,术前行MRI扫描(包括常规MRI、MRA、MRV、DTI等序列),以上数据经iPlan 2.6软件重建数字图像并进行三维结构融合.术前、术中根据三维个体化解剖模型制定显微手术方案,对比术中、术前所见. 结果 87例患者的病变
目的 总结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和技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3年1月121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程度、复发情况、术后神经功能评价等临床资料加以总结. 结果 总体全切除率为61.2%,蝶骨嵴外1/3脑膜瘤手术全切除率最高(87.8%).本组病例病理分型以成纤维型脑膜瘤最为多见(36.4%),恶性脑膜瘤最为少见(3.3%).大部分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术后死
目的 探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从2007年12月至2011年1月,采用吻合指端指固有神经断端与“(J)”型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内携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方法修复32例38指指端皮肤软组织并神经缺损,并重建指端皮肤感觉.皮肤缺损面积:1.0 cm×1.0 cm~2.0cm×2.8 cm,神经缺损长度范围:5~21 mm.32例均为急诊修复,患者受伤入院时间为1.0
目的 探讨以(足母)横动脉蒂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修复(足母)趾皮肤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49侧灌注红色乳胶成人足标本,解剖观测(足母)横动脉、第1跖底动脉分支及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之间的吻合、分布及外径.临床应用以(足母)横动脉为蒂足内侧岛状皮瓣逆行修复趾皮肤缺损8例,皮瓣切取面积2.5cm×3.5cm~3.5×4.5 cm.结果 (足母)横动脉与(足母)趾胫侧趾底固有动脉及(足母)趾腓侧趾底固有
目的 探讨应用反取皮植皮并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全手皮肤脱套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6月至2013年12月,对20例全手脱套伤应用废弃皮肤反取皮植皮并联合应用VSD负压吸引及二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对5指活动度、力量、感觉恢复程度和综合功能4项标准,分别计分后做综合评定.评定标准:优为13 ~ 16分,良为9~12分,可为5~8分,差为4分以下. 结果 功能恢复优良19例,占95%.1例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的规定,结合本刊文稿中常见的一些不妥情况,将计量单位的书写规范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复杂手掌离断异位寄养再植治疗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 方法 2013年3月,收治1例复杂手掌旋转撕脱离断伤,精心设计手术方案,采用一期异位寄养再植,二期寄养手回植,三期伸肌腱移植修复重建,四期屈肌腱移植重建修复、指掌侧神经移植重建修复.在分析该病例资料的基础上,回顾相关文献. 结果 离断手掌寄养回植后完全成活,7个月后随访,回植3指指掌侧粗感觉部分恢复,手指活动度尚可. 结论 肢体离断
目的 探讨指端缺损的不同修复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2003年7月至2010年8月,分别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足趾组织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32例,并对两者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术后32例皮瓣完全成活,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9,P>0.05),手术用时(t=12.897,P<0.05)及住院费用(t=3.93,P<0.05)足趾移植组明显高于逆行岛状皮瓣移植组,逆行岛
目的 探讨游离组织瓣对儿童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游离组织瓣对27例儿童患者进行组织修复.男14例,女13例:年龄5 ~14岁,平均10.8岁.肿瘤切除后修复5例,创伤后缺损16例,烧伤后瘢痕6例,游离皮瓣19例,游离肌骨瓣6例,游离肌瓣2例,平均手术时间4 h 20 min. 结果 术后仅1例发生皮瓣部分坏死,其余组
目的 探讨比较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和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4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示指背侧顺行岛状皮瓣组25例(修复指腹缺损16例、指端皮肤缺损4例、末节背侧皮肤缺损5例),拇指尺背侧岛状皮瓣组20例(修复指端皮肤缺损10例、指腹缺损6例、背侧皮肤缺损4例),术后对皮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