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 “普九”及复检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在实验室建设和教学仪器配备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许多中学有了独立的实验楼,大多数中学教学仪器达到2000年配备目录的一类标准,体现出国家对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实验教学的重视。实验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以实验为基础开展自然科学教学,开足、上好实验课,是中小学实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验教师的神圣使命。
实验课是学生动手的主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动手是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建实验楼,配备教学仪器,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使教学仪器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实验教师的失职。
在新课程标准下,自然科学的教学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有关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实践的技能,而这些能力与技能的取得,离不开在实验课上的动手。学生在这些自然科学课上,不能只是“听科学”“读科学”,而应是“做科学”(科学是做出来的)。在实验课上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组装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或验证等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对各种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分析处理各种实验数据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及设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实验课是因材施教的好时机
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上实验课。每当笔者在实验室准备仪器的时候,学生都来看,一听到在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就会早早等在实验室外。因为较为开放的实验课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也会让学生欣喜若狂。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激发并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上好实验课,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中,实验教师可以更好地贴近每一位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好时机。实验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牵挂每一位学生,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均衡性的体现。在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上,首先是使所有受教育者有同等的权利,所以自然科学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方式上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牢记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并按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实验课堂上分别予以适当的引导、组织、参与,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实验课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好形式
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基本科学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新教材将原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改变为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学生主动学习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不只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力、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理解和思考能力,还能在实验中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改变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的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总之,实验教师应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实验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课教学水平,忠实履行实验教师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努力上好实验课,发挥实验课的应有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县文体教育局电教仪器站)
实验课是学生动手的主阵地
新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动手是主动学习的必要条件。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建实验楼,配备教学仪器,如果教师不能充分利用,使教学仪器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实验教师的失职。
在新课程标准下,自然科学的教学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有关的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探究科学的能力和实践的技能,而这些能力与技能的取得,离不开在实验课上的动手。学生在这些自然科学课上,不能只是“听科学”“读科学”,而应是“做科学”(科学是做出来的)。在实验课上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动手机会,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仪器、器材、药品,组装实验装置,开展探究或验证等实验操作,使学生在对各种实验现象的观察中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在分析处理各种实验数据中提高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及设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实验课是因材施教的好时机
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喜欢上实验课。每当笔者在实验室准备仪器的时候,学生都来看,一听到在实验室上实验课,学生就会早早等在实验室外。因为较为开放的实验课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机会,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发现,也会让学生欣喜若狂。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的兴趣,激发并鼓励学生的求知欲,上好实验课,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中,实验教师可以更好地贴近每一位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好时机。实验教师应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耐心指导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牵挂每一位学生,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下均衡性的体现。在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上,首先是使所有受教育者有同等的权利,所以自然科学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方式上因材施教,充分激发所有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牢记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并按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实验课堂上分别予以适当的引导、组织、参与,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实验课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好形式
实验课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实验课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基本科学实践的条件,使学生可以参加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要注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学。新教材将原来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改变为以探究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学生主动学习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通过实验,让学生不只获得知识,提高观察力、实验操作的技能,培养理解和思考能力,还能在实验中培养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来改变我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的现状,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总之,实验教师应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理解实验课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课教学水平,忠实履行实验教师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加强实验教学,努力上好实验课,发挥实验课的应有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县文体教育局电教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