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若轻”的时间与空间——论《活着》的叙事美感及美学意味

来源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着》是余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该小说以情节的空间化、双重叙事空间蕴含的巨大张力、不同频率和时距创造的音乐节奏,使文本的叙述形式呈现出独特的时间美感与空间美感。此外,小说充满美感的艺术形式背后,还蕴藏着具有人类生命崇高审美力量的“举重若轻”的美学意味。
其他文献
本文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入手,以余华新作《文城》为中心,探讨了在小说中体现的无法抗争的宿命与灾祸、自我塑造与自我选择、直面人生的勇气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并简单对比余华九十年代的作品,论述存在主义解读下《文城》所体现的新质——从对苦难命运的被动接受到对个体生命的主动选择。
<正>本文从写作学下路径思维的分析与运用着手,以余华的《活着》为例,分别从因果性思维分析与综合——造成福贵一家没落、历经苦难的原因,过程性思维分析与综合——福贵性格的演变、不同历史时期的遭遇,构成性思维分析与综合——文本的双线结构、人生的不同层次,程度性思维分析与综合——亲人死亡数量的增加、福贵痛苦程度的加深,相似性思维分析与综合——福贵与“活着”的联系与分析等五个方面对文本进行探究,概括分析路径
期刊
<正>余华的《活着》,每捧读一次,都让我潸然泪下,悲从中来,不能断绝。但往往也有悲痛之后的淡然与洒脱。这部伟大的作品,让我感悟生命,理解自身的存在。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以注解,仅是一家之言,发表自己的浅浅看法。我之所以将这部满篇都是关于悲剧、关于死亡的作品称之为“生命史诗”,是因为那些生命的脆弱与消逝,正是为了衬托活着的不易,衬托生命的顽强,这当然是值得我们歌颂的。
期刊
对正念训练的理论依据、练习原则、军事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正念训练在军队应用的积极作用和可行发展路径。对我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应紧贴军事训练探索我军正念训练方案、普及线上正念训练促进官兵心理健康以及培育正念训练专业人才,促进正念训练在我军的推广。
自1987年,作家池莉转向新写实小说创作,继《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和《太阳出世》“人生三部曲”后,1991年发表的短篇小说《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依然着重于描写日常生活的本真,用平民的情怀、武汉特色的方言和冷静、客观的态度再现市民生活的状态,真实地还原了一种市民的生存本相。
<正>作为中国大陆先锋派的优秀代表作家之一,余华在早年的小说以近乎冷漠的笔触述写着跌宕曲折的故事,冲击着世人的心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余华的创作出现了转型,直逼现实生活,从小人物的平凡日常着眼,语调更加日常化,向世人呈现的更多是一种平淡而又坚韧的姿态,比如《活着》这本小说就是从平凡的小人物形象中渗透着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诠释着生命的更深层含义。
期刊
目的 探讨短期专注冥想对非冥想者正念、状态焦虑和选择性注意的改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2名大学生,并随机分为训练组(n=22)、背景信息匹配的对照组(n=20);训练组进行30分钟的专注冥想,对照组进行相同时间的自由休息;干预前后,两组都完成状态-特质焦虑问卷、正念问卷和测试选择性注意的GoNoGo程序实验;最后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正念、状态焦虑和选择性注意维度上,前测的组间差异
<正>在所谓的名师中,我大概属于读书很少的人了。一想起自己读书少,不学无术,我就惭愧汗颜。每每有人要我推荐书目,我就王顾左右而言他,因为读得太少了,怕有遗珠之憾,更怕把沙砾当成珍珠,贻笑大方。因为这些原因,与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读书人打交道,我就诚惶诚恐,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倾慕。年轻时我渴望读书,甚至偷书,
期刊
正念是指对当下身心体验不带有评判地觉察。基于双加工理论,以正念为核心的训练对个体冲动性不同要素均具有明显干预效果。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因情感系统引发的冲动驱力:通过调整个体的奖赏评估与预期,缓和诱发冲动的压力与负性情绪反应,减弱自动化反应的联结和强度;另一方面,提升个体由认知控制系统调节的冲动控制力:增强个体的认知控制和行为抑制能力。由于冲动性驱动因素和控制因素二者加工时序的先后差异和作用方向对抗性
有时,我们吃的不是食物,是一种习惯,也是乡愁。独自散步时,把每一棵树的树名牢牢记下,一个钱也不必花。等到和有品位的女友拍拖时,把树名一颗颗叫出,即刻加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