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11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已成为一股新兴的经济增长力量。旅游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旅游人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旅游人才培养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滞后于市场需求两大突出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构思。
  关键词: 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存在问题 构思
  
  一、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国家旅游局定制的《中国旅游业“十五”人才规划纲领要》,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需要四类人才: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短缺专业人才(旅游业发展所急需的旅游电子商务、度假管理、会展策划、景区规划、宣传促俏、理论研究等专业技术人才)和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目前我国旅游业人才,在数量上,市场需求“缺口”很大,尤其是宾馆、旅行社的中高层管理人才和熟练掌握出境游业务的骨干十分抢手。而在质量上,存在着旅游从业人员学历普遍偏低的问题,目前酒店餐饮的从业人员,初中及以下的学历约占人数的24%,高中学历的约占总人数的71%,大专学历(包括进修取得的学历)约占总人数的4.66%,本科学历占总人数的0.34%,中文类导游人员队伍高中、中职、中专学历者占41.7%,大专学历者占39.4%,本科以上学历者占18.9%,外语类导游人员的学历比中文导游稍高一些,但大专及以下学历的仍占52%;旅行社经理从业人员,高中学历者占18.3%,大专学历者占54.8%,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26.9%,其中国内旅行社部门经理学历更低一些,高中学历者占29.7%,因此,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一大批中高级专业人才已迫在眉捷。然而,现在的旅游高等教育在培养旅游人才方面还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旅游人才建设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旅游人才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两大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表面重视人才建设与实际运作差距甚大。
  各地重旅游促俏,轻人才培养的现象很普遍,一些地方每年的宣传促俏经费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但用于人才培训的经费才几万元。旅游企业也舍不得投入,且短期行为严重。
  (二)旅游人才培养(教育)与市场(产业)需求相脱节。
  许多旅游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定位在“全才”、“总经理的摇篮”上,但有的本科毕业生连一个旅游营销计划都做不出来。此外,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滞后市场需求,不以是否适应行业需要为标准,不以就业为导向。
  (三)旅游人才短缺与旅游院校学生就业难。
  我国旅游业用人的现状是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才资源供不应求。我国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低,或因外在形象不满足用人单位要求或待遇太低流向其它行业,出现了企业人才短缺与学生就业难的现象。
  (四)人才流失大与企业用人失衡。
  由于其它行业的强有力竞争,目前旅游行业的吸引力正在减弱,旅游行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不小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以人为本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为迅速取得效益,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而太专注于抢挖高素质的人才,形成了几个职业经理人被挖来抢去的怪现象。企业员工也往往因为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等原因而跳槽。
  有关专家学者建议,面对旅游人才培养的新问题、新挑战,旅游主管部门、旅游院校、旅游企业要共同面对,采取措施,形成合力,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好市场需要高素质旅游人才。
  二、对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旅游人才素质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大学生综合素质从培养的目标上可分为知识、修养、能力、体质四个层面的要求。由于各学科不断分化和组合,旅游业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
  (二)专业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根据旅游人才市场现状,在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时,要始终坚持市场为导向,立足实际,设置相关专业及专业方向,在层次上可分为本科、专科,招生对象可包括普同高中生和高职生,以满足不同人才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设置:理论和实践并重。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的更新整合与新课程的开发,需要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必须对应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课程的结构就是课程的组织与流程,反映教学的框架与进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旅游教育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目标,是基础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统一。既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又必须特别重视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引入不同级别的国内乃至国际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实施“双鼓励学生获取跨行业的职业技能证书,以适应学生择业谋职的需要”。因此,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体现现代教育综合化的特色,应超越我国传统的单纯“以课堂教育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固定模式,不断推出课程教学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以科研探索为发展导向的课程设置体系。
  (四)教学计划及培养方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
  教学计划是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大纲,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与人才培养目标加以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关键是处理好基础与专业、课堂与课外、教学与学习的关系,使各教学环节各司其职,相得益彰。
  培养方案是教学计划的延续的具体化,其必须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为基本目标;以学期为基本时间单位;以各种活动为基本载体;以责任人、具体要求(标准)和结果考核为基本保证。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基本情况,分析旅游职业岗位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旅游职业综合能力。
  (五)培养途径模式:特色办学。
  培养途径模式是指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教育模式,是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最基本的途径。因此,加强实训室和校内、校外实习、实习基地建设,是旅游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
  1.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旅游专业各个门类的社会调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定性的论证与划分,制定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则和评估方案,改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和考核办法等,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
  2.实习教学模式的改革。针对旅游专业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要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具体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个方面:
  (1)校内实训。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为目标,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校内实训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在校内建立相应的实训场所,有效地将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内实训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校内外实习基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根据专业特点,在校内实训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都十分有好处。旅游专业要充分挖掘资源,创造条件,与各大中型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加强联系,实行校企办学,为学生开辟多个实习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奠定一定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为师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习培训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仅得到系统、综合的训练的培养,而且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目前,我国旅游业处于“硬件设施建设超前、人才培养建设滞后”的不利状况中,旅游人才培养院校“小、散、弱、差”。到2004年底,全国共有旅游院校1313所,其中高校574所中等职业学校739所;在校生57万人,其中高校2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0万人。这种人才培养状况,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是不相匹配的,影响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指导思想,而且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要树立“以教学为基础,以技能培训为推动环节,以科研为发展导向”的大旅游教育观,按照产、学、研、企一体化的思路,构建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拓展型旅游人才培养新模式;要实行“企业化与院校式”结合的管理运作模式,配合旅游企业集团的组建,成立相应的培训机构,为旅游人才培养“直通车”铺路架桥,密切院校与业界的联系,保证理论功底深厚、实践技能熟悉的旅游人才的来源与出路通畅;要以合作办学、联合培养、教师互访、学术交流等方式,积极开展和加强国际、国内横向合作,尽快实现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接轨。
其他文献
摘 要: 音乐课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令其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以使教学全面应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引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关键词: 多媒体 音乐教学 优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标的实施,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中,它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单一、手法单调、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方
摘 要: 高校教学秘书作为基层教学管理人员,承担着大量教学管理事务性工作,是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这是高校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和管理职能。另外,本文还论述了教学秘书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 高校教学秘书 职能 素质    1.引言  教学秘书是高校中最常见也是设置历史较为悠久的岗位之一。但是由于受传统惯性的影响,人们对教学秘书的角色定位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学秘书的职能,我们必须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严重威胁养猪业的病毒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我国也将此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发生了由传统培养人才到现代观念的转换,与之相对应的是辅导员不能再是“保姆型”的角色,而应该成为真正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整体性引导者,是一个能因势利导掌握全局,引导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需要人才的指引者。  关键词: 辅导员 工作方法 运用    一、辅导员的思想认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发生
摘 要: 外语教育必须以市场为主导,融合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人才,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新型外语人才的需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外语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教师职业素质。  关键词: 复合型外语人才 内涵 培养方法    一、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  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不同学科及不同专业的复合,以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复合。复合型外语人才
摘 要: 船山精神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思想资源。作为船山精神的发源地—衡阳师范高校,应该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弘扬“六经责我开生面”的勇担历史重任的精神,引导学生敢于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船山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素养    一、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奠定人文精神的基石  责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责任意识是人文精神的基石,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