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专业是高专院校中教育的重要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素养。高专院校的教育模式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音乐专业的教学也应当有所提高。本文就当前形势下高专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现状,积极探索适合新时期的教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综合提升音乐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高专院校 音乐专业 教学模式 改革
  一、 高专院校目前音乐教育现状
  (一)教学观点过于陈旧
  目前我国高专院校音乐专业的教育体系中,教育思维和师生关系还处在比较落后的水平,音乐教育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教育目标没有受到重视。尽管一些院校开始将音乐素质教育加入到正规的教育环节中,可是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所以音乐专业的教育模式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
  高专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难以改进的原因比较多,当前高专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都处在探索期,实践内容比较少,所以教学效果的反馈没有很好的体现在教学改革中,使得高专院校音乐教育进步较慢。音乐专业教学主要还是落在音乐技巧及其实效性内容上,音乐思想和艺术修养等内容还没有加入专业教育中,这是高专院校在办学和设计教学内容是侧重点的问题,观念和模式还是停留在理论技能教育中,所以音乐专业的教育改革应当从教学理论和教学观念入手。
  (二)缺少明确的教学目的
  高专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过于固定化,学生差异性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教学目标也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学生的优点也没有得到发挥。
  (三)教学内容过于单一
  高专院校中的音乐专业,听歌、演唱是最简单的教学途径,教学资源匮乏也使得教学效率降低。音乐专业缺少专业器材,学生的音乐特长没有良好的锻炼机会,只通过“视、听”两个方面进行音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专院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究
  (一)从音乐教学模式改革入手
  现代化的音乐专业教育,应当将艺术素质教育融入教育体系,要彻底改变“音乐教育就是教音乐”的死板认识。高专院校中专业性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体系的概念需要明确,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体系,要优先引入先进的教学思想,同时还要丰富音乐专业教学内容,真正将音乐教学作为专业内容进行开展。为了改变死板的音乐教学模式,增强音乐教学的目的性,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更多的讨论与反思环节,交流和互动是最好的学习氛围,开放式的教学课堂,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再结合问答互动,教师可以更好的指出学习重点,学生在理解方面产生了偏差,教师也可以更好的正确引导,为学生创造一个气氛活跃,专业性强的音乐课堂。
  (二)特色化音乐专业教育
  高专院校的音乐专业,应当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巧的、有个人特色的综合音乐人才为目标,所以教学模式的改革,要科学引入个性化教学内容。音乐专业的教学计划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质量,充分了解学生的音乐特长,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结合常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培养出具有个人特色的音乐人才。同时,在高专院校中,音乐教育还要将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样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将有更多的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发展方向。在理论教学和音乐素质教学方面,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技巧,在具备了足够的音乐素养的情况下,对于音乐的阐释和理解也将进一步深化。特色化音乐教学还体现在将学生能力分层,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内容挂钩,为学生提供较为自由的发展空间,结合更多样的音乐教学方法,逐渐将死板的音乐教学模式个性化、丰富化。
  (三)自主化、开放化音乐教学改革
  音乐专业相对于其他技能型专业有所不同,高专院校中音乐专业教育不仅要学习音乐知识和相关技能,音乐思想和音乐素养也是构成完整音乐人才的必要因素,所以音乐素养的教育要以自主化、开放化的教学模式为主。首先从音乐情感和音乐热情入手,可以在音乐课堂上采用音乐剧或者音乐舞台剧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情感的體验过程中,通过音乐剧中角色扮演,对不同音乐环境气氛和人物心理进行更加直观的体验,将音乐与情感沟通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和理解音乐的积极性。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欣赏音乐电影的方式感受音乐,将关注点放在演员表演和演唱上,看看专业演员如何将情感和音乐结合在一起,并试着让学生模仿,根据自己的理解带有情感的进行音乐表达。师生之间的讨论也十分重要,在学生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积极提问,让学生有思想的学习。提问可以针对音乐特点、技巧特点和音乐情感展开,正确引导学生有效的思考,注意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启发,在提升音乐技巧的同时,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目前高专院校音乐教育模式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为了进一步优化音乐专业教学内容,应当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将音乐专业的教育内容系统化。在形成了音乐专业教学体系后,有针对性地分析音乐教学的发展未来,做好学生能力的个性化培养工作。教学方向和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更有利于高专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易铮.浅谈高职音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5).
  [2]潘冠泽.探究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模式[J].大舞台,2010,(07).
  [3]吴树燕.当代高职院校音乐选修初探[J].考试周刊,2011,(72).
  [4]朴宣辰.浅谈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现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0).
其他文献
摘要:钢琴课程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音乐表演等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由于受到学生音乐基础、教学设备条件、学制设计、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村中职学校的钢琴教学的实际效果不尽人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分析当前农村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积极探究因应对策以提高钢琴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农村中职学校 钢琴教学 实效  一、农村中职学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
摘要:本文从普通高校二胡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二胡演奏技法中基本演奏理论和曲目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说明提高文化素养对普通高校二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素养 自然科学 人文科学  随着近年来艺术类招生的火爆,每年全国各地进行的音乐艺术类的专业考试都会有大量的学生参加。有不少孩子是从小就开始进行专业学习并真正热爱音乐艺术而决定考入专业院校进一步深造,但也
摘要:音乐作品是作家心声的直接表现,是作家真实情感的流露。笔者认为,音乐作品不是音符的简单拼凑,而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寄托。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们理解音乐作品被赋予的情感内涵,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要想实现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必须强调音乐课堂中的情感体验,实现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融合和共鸣。因此,如何实施高效的音乐课堂鉴赏课情感体验成为了高中音乐教职人员的当务之急。
文章针对编钟的音色特点,提出了全套的音色采集和制作的工做程序,并就编钟的声音才及规律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形成了有意义的结论,为我国古代乐器的音色采集和制作,提供了有价
在钢琴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活力展现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学习钢琴的人越来越多,因此,在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与程度与意识形成的综合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益智游
摘要:民歌流行化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原生态民歌发展的一大趋势,由此所衍生的新民歌为中国音乐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更为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析新民歌流行化的成因及发展现状,了解新民歌流行化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探索原生态民歌的出路,对继承原生态民歌、弘扬我国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民歌 流行化 原生态民歌 影响  新民歌是在原生态民歌的基础上加入流行时尚元素,从而形成新的音乐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声乐教学中学生由于心理因素而影响歌唱水平的现象进行探讨,进行艺术实践尤其是上台演出时学生怎样能减轻心理压力,从演唱时集中精力,情感的自然释放;将曲目融会贯通;加强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声乐演唱 心理素质 集中精力 融会于心  在声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考试、艺术实践表演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大部分同学在平时的练习中,比较的稳定,但是在考试或演出时却会出现忘
摘要:在声乐教学中,美声教学占有很大比重。美声教学要求歌唱者有很高的心理素质。而心理学正好研究的是心理的一系列现象以及规律,所以如何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在美声教学中,引起了广泛关注。美声教学锻炼的是人体的发声器官,要让它成为一种特殊的乐器,每位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都不同。文章对心理学在美声教学中运用的现状做了介绍,同时也阐述了它的意义,然后分别从三个方面做了相关的解析。  关键词:美声教学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