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弃所有奔向你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大自然的歌者,《融入野地》采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流露出瞬间感受与阵阵狂喜,给出作者自己对于生命与野地的独特思考。通过文本细读法进行解读,在悖论性思维的运用、系列动词的抓取、意象系列的选取和生命伦理的自觉关怀四个方面,可以发现《融入野地》蕴含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悖论性 系列动词 意象 生命伦理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寄寓了人类诗意生活的共同向往。随着城市文明的愈加发展,人类精神家园愈渐空虚,诗意地生活仿佛触不可及。《融入野地》便是这样一篇由某一瞬而感受到的簇新奔跃的生命,提出了“融入”要寻找新的知觉方式,朝行夜宿,舍弃所有奔向“野地”。本文即通过细读从悖论性思维、系列动词、意象与生命伦理四个角度为切入口,探究《融入野地》的艺术魅力。
  一、悖论性思维的运用
  在《融入野地》中,作家采用悖论性的思维方式,形成悖论式情景,在两极冲突之间呈现出动态的文本张力以及不尽的审美意味。在悖论性思维的支配下,文本充满着悖反式的词语,它常常将两个意义截然对立的词语并置,形成矛盾、冲突,使得语言极富冲击力,构成一种陌生而奇异的境界。
  开篇“城市是一片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我”终将“告别”它,“寻找”一个真实。“我想浮出来看一眼原野、山峦,看一眼丛林、青纱帐”。“被修饰的野地”是一片人为修饰过的具有人工痕迹的土地,而“原野、山峦、丛林、青纱帐”是不经人工修饰的自然本真的土地。作者想要告别被肆意修饰的城市,寻找原野、山峦、丛林,既是作者内心的思绪摹写,也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认为人应与自然紧密相连。无形之中,“告别—寻找”“被肆意修饰的城市—原野、山峦、丛林、青纱帐”并置对立,构成相互冲突的紧张关系。在“瞬间感受”来袭时,“我”是极想抓住的,心头狂喜;而在“生活的浪”扑面而来时,“我”是心弦紧绷,强抑感慨;城市“市声如潮,淹没一切”,默想中则是“生命腾跃,繁衍生长”。作者尽在条件转换中显示情绪的变化,对比中透露出想逃离城市、极力抓住原野的本真。“循环”与“生灭”、“ 长久”与“暂时”、“ 完美”与“残缺”、“悲剧”与“喜剧”、“熟知”与“陌生”构成了悖论,词语之间在并列中互相抵牾、悖逆,形成了李欧梵所说的“悖论漩涡”a。文中使用了较多的诸如此类的悖论式语词,产生了语言陌生化的诗学效果,使语言极富表现力,扩大了文本的内涵容量,使文本更具张力,带给读者奇异的审美感受,几乎一下就在读者眼前开拓了一幅陌生而奇异的画面,呈现出生命蓬勃而盛大壮阔的动力之美。
  不难发现,文中充满着诸多反义词或对立语的组合并置。在“无根无定”与“真实和落定”、“忍受”与“拒绝”之中,“我”选择拒绝,追求真实和落定。“曾经”和四周的丛绿一起生长,“回头”再看景物时,发现时间改变了那么多,却似乎一点没变;“绿色”与“裸土”纠扯,“枯藤”与“长藤”并存,生机盎然的绿意与裸色的土地纠扯,枯萎的藤蔓与生长的藤蔓并存,色彩对比感强烈,不仅给人以视觉、语言冲击,还富有生命动力之感。这里也暗含作者想要追求一种和谐统一和一种安宁与自由。悖论性思维方式并非是作者玩弄某种技巧,而是他内心郁积矛盾思绪的不择而流,是他艺术才能浑然天成的显现。
  二、系列动词的抓取
  《融入野地》中一切关于野地的描述,似乎都不能看得太实,仿佛是作者跳跃的流动的思绪瞬间抓捕,一系列动词的抓取进而使画面更具流动之美,叙述节奏舒徐有致。比如,首段中,“我”先是提到“告别”,便想要“寻找”,在市声如潮中想要“浮出来看一眼”,“寻找了—看到了—挽回了— 一瞬间睁大了—突然看到了”,从市潮淹没中浮出来看到原野、山峦、丛林、青纱帐,境界不断阔大到大地、海洋,叙述节奏也由舒缓陡然达到一种高度。“我”也由“没完没了的默想”到“惊悸、感动、诧异”以致感到“好像生来第一遭发现四周布满奇迹”。系列动词的抓取,不仅捕捉到了“我”思绪流动的画面,叙述节奏得到很好的调适,还让读者感知到作者对野地所寄托的思想内蕴。
  作者在叙述有关野地的经历时,也抓取了一系列动词缀连段落。“沿—又看到—伏下来—回头再看—弯腰捡起—眯起—蹲—仰望”,这些动词连缀的篇章之中画面也随之不断切换流转,如同蒙太奇手法不斷取景,使得这些经历似乎更加真实,而实则是作者意识之流动。我们也巧妙地发现前后两组系列动词的运用,最后的落脚点趋归于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前者是“突然看到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簇新,后者是“仰望”一棵近在咫尺的玉米,“玉米”是和野地相连的事物,是万物的生母孕育而来的事物,那么,它是否象征着一种作者所向往的精神?“这些动情的歌咏和叙说,描摹了一个完整的进入、沉浸、融汇、再生和重植的身心变造和更新的过程。这样的‘融入野地’,是忘我、虚己的意愿和境界,是在混沌和喧嚣中使自己宁静下来,重新从根基、底部、立足点和安养自身的基础处汲取力量、自我更新、凤凰涅槃的追求。”b作者最终追求的是昂扬向上、具有进取精神的“野地”,最后作者也势必不断仰望这种精神,走向这种精神。
  系列动词的选用,颇使得全文在松弛有致的叙事节奏中有酣畅之感,也使得“我”与“野地”的经历画面即便在思绪的流动中也更具真实感,彰显出生命于“野地”之中的勃发与腾跃。
  三、意象系列的选取
  意象是创作者承载情感、表情达意的符号,表现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是“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情感的复杂经验”c。《融入野地》一文中,作者描绘了一系列诗意化的意象,动植物和人都被赋予了生命色彩。有关大地意象的“原野、山峦、丛林、青纱帐、旷野”“大地、海洋、太阳、泥土、河、海洋”,动物意象有“仙鹤、小蚁、骏马”,植物意象有“稼禾、草、丛林、藤蔓、树、玉米”,其他意象有“钥匙、入口、门、过客、邮票”。这些意象被赋予了作者稳定而特定的思想内蕴,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意象来展现自我的“野地”精神。
  开篇劈空而来的“原野、山峦、丛林”“大地、海洋”等意象,就给我们一种新鲜而奔跃之美,一种陌生而奇异的阔大之美,一种生命簇新而腾跃之美,一下子便抓住了读者的审美感受。“大地、海洋、太阳”常被视为包蕴万物、洗涤万物、照亮万物的意象。文中也直言“野地是万物的生母,她的乳汁汇流成河,涌入海洋,滋润了万千生灵”d,表达了对脚下土地的讴歌和喜爱。动物常被视为有灵性的生命,“仙鹤、小蚁、骏马”动物意象的呈现,传达了人与自然的某种沟通,表达了人对自然的敬仰之情,人只有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才能融入“野地”,融入“自然”,找寻到人类的精神家园,达到人与自然同构同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细田守的动画电影《未来的未来》虽然用“未来”表达了时间的变迁,但是其中的空间元素具有更重要的叙事功能。故事中的现实空间和心理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空间的转换在故事中具有丰富的内涵,主人公小君在未来、过去的时间中的穿越体验都与“家”密不可分,通过“离家——归家”的叙事模式表达了成长的主题。  关键词: 细田守 《未来的未来》 空间 成长  一、细田守及其《未来的未来》简介  近年来,被称
大学是人生的新征程,这些年你会得到成长,也会有種种的懊恼。大学时光美好又短暂,那么要如何度过这四年呢?送给大一新生,愿大家不负韶华,不负理想。  @中国-东盟钦州国际微映像节:大学何必迷茫?想做什么就大胆地去做!等毕业了有的是迷茫!  @失眠罗曼史1982:大学,一个人生最好的时刻。大学时光真的要好好度过。做好规划,树立目标,不断努力。  @carefully67460:象牙塔里的精英是令人羡慕的
2014年,张天一的伏牛堂开业,以一篇《我硕士毕业为什么要去卖米粉》的文章起步,自创立起便名声大噪,与黄太吉、西少爷等品牌一起,被视作互联网餐饮品牌的代表。当年央视《青年中国说》有嘉宾当面怒斥,“北大毕业却去卖米粉是对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而这个卖米粉的就是张天一,伏牛堂的创始人。  2018年4月,沉寂一年的伏牛堂突然连续公布两个大动作,更名为霸蛮,并宣布获得新一轮千万元融资,估值5亿元。  而
“再给我条毛巾,不然我不录了!”“你怎么会选我这首歌?我已经不喜欢了……”很难想象,这样“耿直”的话语出自一档综艺节目的评委,打开这档人气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在网友评论的弹幕上,不少人写着:“本来是冲着×××来的,结果被黄子韬圈了粉。”  黄子韬,这位新生代明星里的“争议人物”,逐渐凭着耿直的真性情、过硬的专业素质“刷新”了人们对他的看法。曾是骄傲的少年  黄子韬的家庭条件十分优渥,1997
摘 要:明代是《诗经》的文学性研究异常繁荣的一个重要时期,徐光启的《毛诗六帖》是这一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他立足于《诗经》的文学本质,关注后世的诗赋杂文与《诗经》的创作渊源;从诗法的角度,以“能品”“妙品”“神品”为标准对诗法进行细致入微的品评;就读诗、解诗提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方法。徐光启的著作对《诗经》的文学性研究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毛诗六帖》 文学性 徐光启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
一个人,活到接地气,就是能将自己安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这样,两边都可以夠得着,既不狂傲,也不穷酸,既不太过亲近,也不过分疏远。  是的,我们可以不为他人而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活到合适。合适,就是你活得舒服,别人看你也很舒服。  一个人特立独行,最后还能被别人理解。前提是,你得有让人仰望的才情。这样,即便行为乖张些,才情可以让这些行为柔软到迷离。  但如果品性奸邪,有再大的才情也绝难有人买账了。
摘 要:张力是一首好诗的必然属性,张力的表现形态在诗歌中的呈现方式各异。本文试举几种表现张力的艺术技巧,结合中外文学中充满内在张力的诗歌,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深入探讨丁尼生《泪水,无端地流》中所蕴含的张力及其表达效果,使读者从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中感受诗人饱满而炽热的情感张力。  关键词:张力 诗性 异质意象 反常关系 具象 抽象  美国新批评派的艾伦·退特指出:“诗的意义,全在于诗的张力;诗的张力
她是华盛顿大学人类学博士候选人,却意外转行做了厨师。婚后12年,跟着当外交官的先生先后12次搬家,无论纽约、西雅图、香港、雅加达……在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她都能从宾客变成主角,用锅铲“炒熟”一个又一个异乡。如今,身为美国驻成都总领事夫人的她,已出版了3本畅销书,还制作一系列教人做菜的视频,在饮食界和文化圈成为红人。她甚至把老公都“炼”成了“麻辣味”。这位个性女子,用美食向我们示范了一种全新的人生选择
摘 要: 地域文化与名人互为生长。凤子与地处桂东南的容县,便在这样一种关系中成为桂地文化视点。作为一部地方文史著作,《风华绝代封凤子》实现了故土对于根脉所系名人守护的愿心。凤子源自峤山秀水的绝代风华因为编撰者多年在各种资料里的梳耙整理得以还原,地域名人的精神创造与地域文化的源流与内蕴因此辐射开来。  关键词:文化桂地 地域名人 凤子  名人是一方地域在时间的沉淀中孕育出的艺术品,这方地域又因为名人
漏勺:俺“心眼”最多,主人也就是看中了俺这点长处,俺才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经常在厨房捞一把,其实也没捞到多少好处,好处都让人给捞走了到头来俺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锈钢清洁球:别看俺个头不大,却在厨房发挥着巨大作用。虽然做的都是表面文章,但俺丝毫没马虎过,打的都是硬仗,谁让俺生来就有这身钢铁之躯,在厨房清洁方面,俺是有“球”必“硬”。  燃气灶:俺架子不大,却从上岗之日起,已经“火”了起来,只要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