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美操意识是健美操运动员通过大脑皮层的应激、反射与记忆活动,对健美操技术运用本质与规律的主观反映,并在快速、合理、准确完成成套动作技术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判断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合理运用技术和实现自我目标的心理能力的总和。健美操意识在其教学训练或比赛中起着重要作用,健美操意识的形成需要长期的训练和比赛经验的积累。
关键词 意识 竞技 训练
一、前言
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迅速发展,教学和训练已达到高度科学化,竞技健美操比赛已成为技术、智力的综合较量。所以,运动员知识结构和意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培养良好的竞技健美操意识。当运动员思想意识水平低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思想意识必将阻碍运动员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竞技健美操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竞技水平,增强竞争力
健美操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正确技术动作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比赛中用训练时所形成的思维定式进行比赛,运动员自我感觉良好,成绩却很不理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这种心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是健美操意识的外部体现,也是从事健美操训练和比赛的个体意识的高低所带来的终极差异。现实训练中忽视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培养,将导致运动成绩不理想。
(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当今竞技健美操运动风靡全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动作编排更加新颖。竞技健美操本身也决定了它必须不断的创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健美操发展的关键。健美操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竞技健美操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本身具有美的魅力,并在不断地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健美操意识不仅仅表现在提高运动成绩和发挥运动员的机体潜能方面,它的间接作用同样是不可估量的。举一例,竞技健美操动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往往每一个动作中要求运动员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的种种思维定式同时也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间接地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或许就是跳健美操不仅可以改善人的形体,同时从事健美操训练的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较为细心的原因。
三、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
(一)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基础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果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再加上有的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不足,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所以,理论知识的提高是首要任务,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加强竞技健美操专项理论的学习,而且要加强人文科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科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既能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又能增强运动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对竞技健美操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对技术理论有较透彻的理解。
(二)兴趣以及意志品质对健美操意识的影响
兴趣对运动员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兴趣的激发,会使运动员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兴趣对活动有着推动作用。只有对健美操产生了兴趣,运动员才会不断地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健美操意识的不断完善。
(三)基本技术训练中培养健美操意识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只孤立地练习基本技术,而是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又加快了意识的培养。健美操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技术动作是否正确、规范,对以后的进一步提高非常重要。运动员在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当中,意识水平低给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设置了一个“瓶颈”,阻碍了运动员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这说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低于实际训练水平,使得运动员失去了向更高技术发展的心理趋向,制约了该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竞技健美操意识的重要手段
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取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通过训练,要培养运动员顽强和良好的训练作风。在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心理训练,没有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一些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较高地发挥技术水平,表现出较好的竞技状态,而到真正的比赛时却一反常态,失误增多,大失水准。这正是由于平时的心理训练不够,心理稳定性差。因此,在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心理训练内容,以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保证其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形成和高质量的发挥。
四、小结
(一)现代竞技健美操的竞争是多角度、全方位竞争,对运动员健美操意识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在训练中应重点培养,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很重要的并且是个长期的过程,应同身体素质、技术的训练一起列入训练计划,使之每个训练周期、每次课都能得到重视和训练,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实际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的教学与训练课中,可把培养的内容按世界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所要求的技术标准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黄璐,刘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培养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7-120.
[2]黄璐.健美操意识理论研究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99-101.
[3]王洪,张秋云,卢特.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3:64-65.
[4]肖光来等.健美操K R M[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意识 竞技 训练
一、前言
现代竞技健美操运动技术水平迅速发展,教学和训练已达到高度科学化,竞技健美操比赛已成为技术、智力的综合较量。所以,运动员知识结构和意识水平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成为优秀的运动员就必须培养良好的竞技健美操意识。当运动员思想意识水平低于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思想意识必将阻碍运动员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竞技健美操意识培养的意义
(一)提高竞技水平,增强竞争力
健美操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正确技术动作的重要性,以至于在比赛中用训练时所形成的思维定式进行比赛,运动员自我感觉良好,成绩却很不理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这种心理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是健美操意识的外部体现,也是从事健美操训练和比赛的个体意识的高低所带来的终极差异。现实训练中忽视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培养,将导致运动成绩不理想。
(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当今竞技健美操运动风靡全球,比赛日趋紧张激烈,动作编排更加新颖。竞技健美操本身也决定了它必须不断的创新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健美操发展的关键。健美操意识的培养有助于运动员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竞技健美操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本身具有美的魅力,并在不断地向艺术化的方向发展。
(三)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健美操意识不仅仅表现在提高运动成绩和发挥运动员的机体潜能方面,它的间接作用同样是不可估量的。举一例,竞技健美操动作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往往每一个动作中要求运动员注意很多的细节问题,运动员在训练中形成的种种思维定式同时也会迁移到日常生活中,间接地对人的全面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或许就是跳健美操不仅可以改善人的形体,同时从事健美操训练的运动员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较为细心的原因。
三、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
(一)提高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是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基础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对理论进行补充和完善。如果对于专业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再加上有的教师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不足,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较低。所以,理论知识的提高是首要任务,加强理论学习不仅要加强竞技健美操专项理论的学习,而且要加强人文科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科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既能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又能增强运动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对竞技健美操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对技术理论有较透彻的理解。
(二)兴趣以及意志品质对健美操意识的影响
兴趣对运动员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兴趣的激发,会使运动员拥有坚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兴趣对活动有着推动作用。只有对健美操产生了兴趣,运动员才会不断地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以及动作技术,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健美操意识的不断完善。
(三)基本技术训练中培养健美操意识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只孤立地练习基本技术,而是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有助于技术的掌握又加快了意识的培养。健美操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技术动作是否正确、规范,对以后的进一步提高非常重要。运动员在技术水平提高的过程当中,意识水平低给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设置了一个“瓶颈”,阻碍了运动员技术水平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这说明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理解程度低于实际训练水平,使得运动员失去了向更高技术发展的心理趋向,制约了该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
(四)心理训练是培养和提高竞技健美操意识的重要手段
心理和身体是相互影响的,而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取决于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通过训练,要培养运动员顽强和良好的训练作风。在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时,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心理训练,没有意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一些运动员在平时的训练中能够较高地发挥技术水平,表现出较好的竞技状态,而到真正的比赛时却一反常态,失误增多,大失水准。这正是由于平时的心理训练不够,心理稳定性差。因此,在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适当加入心理训练内容,以增加运动员的心理稳定性,保证其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形成和高质量的发挥。
四、小结
(一)现代竞技健美操的竞争是多角度、全方位竞争,对运动员健美操意识的培养显得日益重要。运动员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审美意识等在训练中应重点培养,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竞技健美操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很重要的并且是个长期的过程,应同身体素质、技术的训练一起列入训练计划,使之每个训练周期、每次课都能得到重视和训练,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三)在实际培养竞技健美操意识的教学与训练课中,可把培养的内容按世界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所要求的技术标准来确定。
参考文献:
[1]黄璐,刘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意识培养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4(3):117-120.
[2]黄璐.健美操意识理论研究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5.1:99-101.
[3]王洪,张秋云,卢特.世界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2.3:64-65.
[4]肖光来等.健美操K R M[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