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课教师组织者角色探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rttiger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一目标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的含义应是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为学生组织好恰当的学习资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程是由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四因素构成的。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共同开发者和创造者。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责。
  
  1,关注学科前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时更新教材上的知识
  前沿科技是指有鲜明时代特征,在某些方面对于人类社会进步具有明显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的科学实践或先进的理论体系。学科前沿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反映当代科学实践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由教师整理、设计以及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种教学过程。
  如传统教材认为:夏朝是公元前21世纪建立的,当代社科研究成果显示的是公元前2070年成立。这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结论。“夏朝(约为前2070年一约前1600年),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如果存在的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大陆马克思主义史学则认为,夏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其文化、文明程度介乎新石器晚期文化和远古文明之间。但是由于迄今为止,在考古学上还没有找到夏朝存在的确凿依据,因此,从学术上说,夏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朝代,其真实存在性没有得到确认。”将这样的材料补充到课程中来,既能帮助学生明确了解有关史实,将学生引领到学科最前沿,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真正体现教师是在用教材,而不是在教教材。这也正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之一——组织恰当的教学资源。
  
  2,对教材结构进行灵活的调整
  一是将教材前后联系紧密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如在讲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综合探究四《来自家乡的报告》时,笔者将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综合探究五《我是社会小主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讲。因为两处内容具有连贯性,能完整地将社会调查的步骤、方法、成果展示方法与途径等一系列要求一次性完成。这样的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连贯性,同时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是从知识归类角度看,将相似的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便于学生新的知识结构的构建。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中的《垂直牧场》、第四课《草原人家》的《现代化的大牧场》、《海拔最高的牧区》、《草原风情》四块内容放在一起上,让学生能通过比较,将它们归并到同类知识链中去,促使生成。
  
  3,开发和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体现学习资源的地方性和典型性
  教材是针对绝大部分地区和学生的情况而言的,是具有普遍性的。而且教材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种范例。具体到一个地区、一个学校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了。要根据学生思维的习惯特点和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特别是城乡的差异),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和重新整合。如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中,有分析北京市区地图,从中区分出不同社区这一活动。笔者在教学中将这一内容换成了《浙江省衢州市区图》,然后由学生进行分析。这样就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熟悉的衢州市区,让学生分析起来非常方便,可集中精力致力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而且衢州市区既有某些大城市的布局特点,又还能找到一些农村的影子,对来自市区的和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都便于分析和使用这一材料。 又比如笔者在讲儒家文化时,就可以很好地利用衢州南孔圣地这一独特的地方资源(非常具有典型性)。有关儒家文化的特点,其发展历史等,有很多现象就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学生有体会,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效果。
  
  二、组织并创设安全、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激励和鼓舞。”要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参与,主要应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与老师的平等
  这种平等着重是指师生人格上的平等。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源自师生的心灵交流,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师生心灵交流的前提。“在课程进行中,教师应放弃外在性权威,努力形成以知识素养与人格魅力为内容,以与人为善、和蔼可亲为外部特征的内在性权威,与学生平等相待,这样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的人际关系氛围。”
  比如,在讲“中国目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有哪些?”这一问题时,许多学生讲了之后,笔者追问:“你们还知道更多的吗?”不少学生低着脑袋不敢正视教师,这就告诉老师同学们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时老师的举动会对全班的学习气氛有很大的影响,笔者这时说:“不瞒你们,我也很想讲一讲,但我知道的你们都讲过了,我也不知道更多的了!而且你们刚才说的‘珙桐’到底是怎样的东西我也不大清楚。”教室里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后,那些低着头的学生又重新抬起头,眼睛里充满自信的眼神。这中间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种平等与和谐,这就为下一步的继续学习奠定、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基础。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
  特别是教师对待学优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平等。“你讲得很好!”“你真能干!”“老师为你喝彩!,’等激励性语言,不能只“奉献”给学优生而少量“施舍”给学困生。
  比如,笔者在讲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时,许多学生讲了不少的区别后,教室里全班同学都在沉思,突然一位学习成绩最差的同学举手了,给了全班同学一个惊奇。这时笔者故意把声量放大了许多来叫这位同学回答,他站起来后,有点羞涩地轻声说道:“老师你讲过‘只有法院才能判定一个人有罪还是无罪’,所以我想一般违法与犯罪还有一个区别,就是它们的制裁机关不同。”他的话才讲完,笔者表现出很激动的样子使劲地鼓掌。在老师的带动下,全班同学也开始鼓掌了。笔者趁势说道:“感谢你,你告诉了我们大家要用学过的知识来分析问题!”“老师为你感到骄傲!”这位同学在后面的课中,始终非常认真听,而且有机会就举手发言。
  
  三、创设丰富的探究活动情境和学生活动平台,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生长的构建过程。教师创设活动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能力,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也即是一个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 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自我生成的过程。
  如下是笔者教授《健康人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的教学实录片段: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理解健康人生的丰富内涵,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懂得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2,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增强社会责任感。
  环节1:将学生带到运动场,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拔河友谊赛”。男生甲组(1、2大组)VS乙组(3、4大组);女生甲组(1、2大组)vS乙组(3、4大组);男女生混合甲组(1、2大组)、体男女生混合乙组(3、4大组)。比赛前进行安全注意事项教育,但不进行技术指导。
  环节2:比赛结束后立即回教室,总结感性认识。
  [师]总结刚才活动的感受。请大家思考3分钟,然后按四人学习小组(前后左右)计论,形成书面文字。(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讨论情况,便于调控课堂进度)
  [师]请各学习合作小组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师]对以上观点有同感的请举手。(教师逐条指出,然后统计赞同的学生人数。全班共43人)
  (1)运动给我们强健的体魄,运动带给我们力量。(21人)
  (2)运动给我们带来快乐。(6人)
  (3)运动给我们带来坚强的意志。(17人)
  环节3:升华认识,实现理性生成。
  [师]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刚才比赛的情景,混合组比赛时,甲组为何第一局输了,然后在总人数少一人的情况下连扳两局?先请乙组的同学来分析一下。
  [乙组代表]我们没有组织好,每个人的占位配合不好。有的位置太挤,导致同学不能发力。
  [师]再请甲组同学来分析一下。
  [甲组代表]第一局我们不适应,因为人太多。第二局开始,我们注意把男女同学搭匀,绳子两边人数分匀,间距控制适当,并统一由把尾的同学发令,一齐用劲,因此虽然我们少了一人,但对手还是顶不住我们的攻势。
  [师]从刚才双方总结的原因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全班多数学生齐答]团结就是力量,任何集体的活动都需要大家的积极配合,需要有很好的合作精神。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是教师为学生组建一个活动平台,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进行体验;第二个环节是对活动进行抽象概括,引导学生去思考自己的体验,进行有效的感悟;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得出结论,实现自我生成,使活动结果优质化。
  总之,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过程j现代教学论认为,师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都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不再是作为传授知识的没有灵魂的机器,其所面对的不仅是如何教,而要研究如何通过教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资源的组合,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及成果的优化等,都取决于教师这一组织者的作用。
其他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
"雅"根植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从《诗经》到《论语》,屡屡出现如"雅道"、?"雅致"、?"雅业"、"雅趣"等审美命题。"雅"多用于描写和介绍文人,形容他们的清高风雅,因此
化学教学中必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用于解决化学问题的思想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守恒思想是一种普遍适用于各种题型的常用典型的思想方法。所谓“守恒”就是指在物质
婚姻的失败让我失去了之前一直相依为命的儿子。他被爸爸强行带走时哭喊着:“妈妈,我以后听话,不惹你生气了,我要和你一起过,我不走。”我泪流满面,心像被生生地剜去了一块。那时的
在现代班级授课制度下,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如此,提问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学习的有效途径。从课堂的组织来看,提问又是一个重要的组织策略,师生
从记事起,我只见母亲流过一次泪。以前总以为母亲是一个泪腺不发达的女人,现在读懂了母亲,才知道母亲是一个坚强不屈、不肯轻易掉泪的女人。
敏锐的感知能力是生活在现代信息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心理综合。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以感知来引导,它不仅是知识的来源,也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
通过对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认为造成护理安全问题和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有护理人员方面的、管理方面及病人、社会方面的。只有依法行医、恪尽职守、加强自律和道德建设、规范服
分析我院三年的医院管理年工作,总结医院管理年中护理部工作经验,认为定时检查,及时评价,及时整改,提高护理质量是医院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