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28380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1.5~6岁)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疗效,总结髋臼成形术的个性化应用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行Dega截骨术治疗的28例(34髋)学龄前DDH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术时平均年龄(28±10)个月(18~65个月)。34髋均为完全脱位,根据术前X线片上假臼形态分为4组。A组3例3髋,曾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假臼形成;B组7例7髋,未行保守治疗,无明显假臼形成;C组6例9髋,假臼形成明显,压迫侵蚀真臼;D组12例15髋,真假臼广泛融合(融合臼)。分析手术前、后髋关节形态变化、功能改善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67±14)个月(48~96个月),末次随访时患儿平均年龄(95±15)个月(73~126个月)。平均髋臼指数由45°±6°(32°~57°)改善至10°±7°(-6°~27°);平均Reimer指数由0.95±0.12(0.53~1.00)改善至0.15±0.11(-0.20~0.42);平均中心边缘角术前均视为0,术后为23°±7°(11°~4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375、26.253和-18.781,P均<0.01)。术前34髋Shenton线均不连续,随访时31髋恢复连续性,2髋仍中断,1髋反向不连续。根据改良Severin影像学分类,Ⅰ类20髋、Ⅱ类12髋、Ⅲ类2髋,优良率为94%(32髋/34髋)。根据Kalamchi & MacEwen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型,Ⅱ型9髋,余25髋无坏死,坏死率为26%(9髋/34髋)。根据改良McKay临床功能分级,优29髋、良4髋、可1髋,优良率为97%(33髋/34髋)。A、C组行高水平Dega截骨术的5髋均未发生AVN,行低水平Dega截骨术的7髋中5髋(71%)发生AVN,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AV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B、D组行高水平Dega截骨术的3髋均发生AVN,行低水平Dega截骨术的19髋中仅1髋(5%)发生AVN,比较两种术式的AVN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

结论

Dega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DDH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高水平Dega截骨术铰链位置高、截骨远端下压幅度小,适用于矫正保守治疗后的残留髋臼发育不良和假臼形成明显的患儿;低水平Dega截骨术铰链位置低,下压幅度大,适用于真臼或融合臼的矫正。获取满意的覆盖并打造头臼匹配性包容是髋臼成形术的基本要求,个性化治疗DDH必须针对不同的髋臼形态选择相应术式;不同截骨术各有适用范围,不应混用。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新生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情况。结果共纳入6例患儿,其中男4例,女2例;日龄≤7 d 2例,8~28 d 4例;发病时间在4~7月5例,1月1例;有明确手足口病接触史2例;以发热、手足皮疹起病4例,发热、手足皮疹、口腔溃疡起病1例,臀部皮疹、口腔溃疡起病1例;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阳性4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期刊
@@
目的探讨母亲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3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及新生儿病房收治的SLE母亲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按母亲分娩前10 d内SLE活动情况将其新生儿分为SLE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比较两组新生儿早产、小于胎龄儿比例及心脏传导阻滞、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发生率。结果共纳入S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