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之大者,场矣!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教育观念里,教师的德行被赋予了很多标签,认为只要教师有足够的高尚的德行素养,就可以教化学生。但时代在发展,对很多出入教坛的年轻教师来说,他们面临更加复杂的学生状况和教育环境。如果还是仅仅以传统德高为师、以身作则等来进行德育,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则尝试以自身的从教经历为出发点,以“生命化教学”为理念,以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精髓为灵感来源,来探讨一下教师所散发能量场在生命育人方面的无形功效。
  关键词:师德;师风;能量场;无为而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15-01
  0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古往今来,许多名史典籍及人们的意识中为教师赋予了很多涵义,如师道尊严,德行高尚,学高为范等,这些标签烙印在每个从教者的心中,并主动或被动的践行者。于是,理所当然,我们传统意识中,认为只要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律的行为规范,就能感化学生,让其钦佩信服并效仿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在当代的教育环境下,这真的能够适用所有的教育类型,并解决育人的根本问题吗?这是我从教以来一直思量的问题。
  我所在的学校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行为习惯相对较弱,对未来缺乏足够的清醒意识,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学习品质,往往终日恍恍惚惚,人云亦云,懒散成性。而我的身边德高望重的教师很多,但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不排斥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大多都是无可奈何的境况。不但教师的德行素养及渊博学识没有给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反而讓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隔阂和距离,无法沟通的现象。
  心理学有研究,在人的潜意识中对一种职业会有刻板印象,教师在经历了历史上一波三折的地位变更,给人们的印象很多时候停留在道德模范的标签上,学生往往因为无法直接向老师的德行靠拢,而形成麻木态势,司空见惯,常常会听到学生说:”你们是老师,当然道德高尚喽!”言下之意是我们就是普通人,没那么高的要求。而对于教师来说,除了真正大师级教龄较长的教师,能够真正悟得践行的高尚师德,我相信大部分一线教师都是被“教师”这一词汇给神化并被动践行,放弃了自己的真性情、真自我。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甚至青年教师与传统意义的高尚师德渐行渐远的境况。
  这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我想不是这种高尚道德情操是过时了,而是每个人都是普通人,进化转变是需要过程的,包括刚刚踏入教坛的新教师,如果我们既有意识和观念还未达到一个水平,就一味拔高我们的道德素养,那我相信很多人都会疲于应付,而不能活得开心自在。
  那么真正能起到德育实效的力量来自哪里呢?回顾三年的从教经历,梳理那些让我感到充满了德育光芒的时刻,并不是我高尚德行素养对学生的感化,而是师生之间达成的一种场,这种场就如人与人之间的气场一样,让师生间的交流处于一种沟通无障碍的舒心状态。那么这种场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所谓气场一词,百度这样解释是由精神、意识、思维形成的一种能量波,即既风水中的气场。当能量波达成一致时,就会发酵生发成美好光晕,但一旦是相斥的,就会抵消各自的能量。而将这种气场说运用于德育中,我想应该是一种发自天然,呵护自然的一种正能量气场。
  这样的能量场的精髓恰恰和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不谋而合。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各家各派的共同理想。它的内涵就在于提倡顺乎学生和环境的天性,在自由的环境中发挥其本身的力量,在管理中,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领导行为来取得最大的管理效果。
  那么这种能量场的使用是如何生发的呢?这与我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我所带的班级是网站管理与建设专业,班级总人数45人,按照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及心态素养等方面划分,基本上分三种类型。一种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突出,有目标有理想的一群,将近13人;一种是中间阶段学生,成绩相对平庸,在班里的影响不大,偶尔在某方面较擅长,将近20人。剩下第三种是各方面相对较差,没有学习动力,缺乏集体意识,浑浑噩噩的类型,但在班级的影响不小。
  一开始,由于接受新班,我的干劲特别大,对班级管理充满了激情和梦想,希望能带出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班级。那时,面对班级问题,我往往采取的是一种挑战自己,积极迎接的态度,班会课所讲内容,往往都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常常引得班级学生的共鸣和凝聚力,明显感觉全班都处在一种全力向前冲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中期,由于中职学校不仅有学习任务,更有技能比赛的任务,我班有13个表现较好的学生被选拔为种子选手,全天去停课培训。剩余学生在班级上课,这时我便明显感到,班级的积极向上的氛围被缩减大半,学生出现越来越多的懒散,睡觉、违纪的行为,我也在感受到这种变化后,也有些失落,只能被迫由原来鼓励式开放式的管理风格,变成了猫捉老鼠式的严控风格。
  现在反思,应该更多是我常常把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放在一个素养制高点上,去要求学生,希望他们能够效仿,而忽视了他们其实是一个个需要鼓励进步的孩子,应该顺其天性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贬低训斥。
  古语曰:“德之大者,顺乎天性也。”那么在德育层面,我想说:“德之大者,场也。”
  [参考文献]
  [1]邱卫东中国古代教师道德思想论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2]石莉莉沧桑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2008-12-28.
  [3]周波试析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经科技咨询导报,
  2007-01-11.
  [4]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8-30.
  [5]杨卫国德育工作的精髓是“无为而治”——中美学校德育的差异与思考,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4-09-25.
  [6]陈建伟无为而治:班级教育管理的理念和策略班主任,
  2004-10-01.
其他文献
摘 要:“班主任效应”是指班主任这个特殊的身份和职责带来的一种管理模式。本文列举了一系列的对班级教学工作的日常管理记录。研究发现,“班主任效应”对于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学习上的友好竞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效应;班级管理;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124-1  班主任效应是指班主任在学生心
摘 要:目前,我国高考正在持续进行着改革,逐步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选拔和培养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高中数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实用的一门学科,和人类的发展紧密相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高考改革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影响以及策略。  关键词:高考改革;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学校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政治教学角度探讨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方法,试图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供路径参考。  关键词:政治教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
摘 要:本课为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六课第一框题,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容。本课在整个哲学课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确立科学的实践观,明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确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初步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检验;真理  中图分类号:G63
摘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我们主动走进对方,了解对方的心,开启对方心的钥匙;用一颗温暖、包容的仁爱之心沟通心的桥梁;创设平等的人文环境,与社区、社会爱心机构共建联谊,搭建好交心的平台。引导各民族的文化互相融入,走进来,合进去,融化在一起,相信各民族最终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关键词:尊重;仁爱;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
摘 要:阅读高效则学习高效,学习高效则人生高效,如何让让孩子走上高效学习、高效人生之路?2016年我们开始实施了高效阅读实验,通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高效阅读,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了阅读的真谛,找到了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径,享受到了高效的愉悦,开拓出了精彩的教学天地。  关键词:高效阅读;精彩人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71-01 
摘 要:语文教育在初中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师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改进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促进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均衡分班,因为生源的参差不齐,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常面临“顾头难顾尾”的困境,因此,分层走班教学成为一种可以选择的出路。如果以“分合并存”的方式,即兼顾“行政班”教学和“分层走班”教学的方式,则既有利于学优生充分“吃饱”,后进生基础知识能较扎实的巩固,也有利于行政班及学校的统一管理。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分层走班;分合并存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还原法”是孙绍振先生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文本分析方法。本文作者以自己对“还原法”的理解为出发点,以史铁生经典散文《合欢树》为对象,以“还原法”为工具,进行的一次文本分析的尝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阐明了“还原法”在文本分析中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还原法;《合欢树》;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为了能较快的掌握各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往往需要借助较大量的习题支撑,然而效果却事倍功半。如何在课时少又不占用学生较多课余时间的情况下,组织起高效复习?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并积极引导学生作解题后的反思,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关键词:高中化学;复习解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