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生是一个不容忽视、不可小视的社会群体,应该是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青年群体,也必定是未来社会发展进步和城乡建设的生力军。应该说,中职学习时期是中职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思想道德教育在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核心和中介。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职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中职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德育教育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中职学生素质下降是社会的共识,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就说明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相应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力和物力投入。
二、班主任很难适应新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
1.教师工作繁重,精力有限
教师不但要做教学工作,备课,撰写教案,还要做专业建设工作,还要做教学研究工作,还要撰写论文,还要应付各种临时性的任务等等。相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前面所列的工作都是有硬指标的。例如,学生出现了问题,但教师正在上课,教师当然会选择继续上课,而将问题学生放在一边,原因很简单,不上完课就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事故,后果熟轻熟重,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由于任务的繁重,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就会立即显示效果——上课效果好;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慢效的工作,它的效果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示。所以,教师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选择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了。
2.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
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工科大学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认识能力有限,当然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教育得心应手,但对德育教育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不知不觉的是他们更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
3.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
重智育、輕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是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教师存在,而是全面存在。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
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中职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使得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响应。从而造成教育效果差。
针对中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增加德育工作者的人员数量
不但要增加专业的学生思想工作教师数量、还要配备专业的学生心理教师。
2.实行专业班主任和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制度
选择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班主任。一个专业班主任教师可以担任五个班的班主任,每一个班配备一个兼职班主任作助手。班主任的工作思路由专职班主任负责,重大事情和思想德育工作由专职班主任负责,平常的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兼职班主任负责。相应的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专职班主任应该在收入上高于普通教师,政治地位高于普通教师,形成一个人人争当专职班主任的局面。
3.给班主任学习进修的机会
适当请校外专家讲座也是一个好办法,但收效甚微。应该让班主任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将班主任教师派到大学甚至国外学习,使他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更好的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4.加强社会信息反溃,经常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推断哪些社会事务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使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之前
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的培训。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每次微小变化前,首先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理论准备,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紧握教育的主动权,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5.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要多主办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6.积极开展养成教育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德育。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原本就属于德育的范畴,是德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就是为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给实施单位或教师制定出落实养成计划的管理职责、制度等。孔子早就说过“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俭让”,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交际,搞好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传统美德在养成教育上的作用的确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主题团日活动,班会活动,用竞赛、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力保障。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相信在全体中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122400)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职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中职的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许多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德育教育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中职学生素质下降是社会的共识,初中阶段学习生活的不良经历、教师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方式不当、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偏见、特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特别的职业学校专业教育、特定的青春期年龄阶段和独特的身份,再加上一些职业学校所做的工作不尽如人意,都使得中职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日益多样,更加普遍。这就说明职业学校的思想道德工作必然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相应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人力和物力投入。
二、班主任很难适应新中职学生的道德教育需要
1.教师工作繁重,精力有限
教师不但要做教学工作,备课,撰写教案,还要做专业建设工作,还要做教学研究工作,还要撰写论文,还要应付各种临时性的任务等等。相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前面所列的工作都是有硬指标的。例如,学生出现了问题,但教师正在上课,教师当然会选择继续上课,而将问题学生放在一边,原因很简单,不上完课就去处理学生的问题,就是教学事故,后果熟轻熟重,一目了然。另一方面,由于任务的繁重,教师把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就会立即显示效果——上课效果好;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慢效的工作,它的效果要很长时间以后才能显示。所以,教师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选择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了。
2.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
中职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工科大学毕业,没有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分析和认识能力有限,当然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能力有限。他们往往对专业教育得心应手,但对德育教育存在畏难情绪,从而不知不觉的是他们更重视专业教育,而轻视德育教育。
3.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
重智育、輕德育,重学业、轻品德是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不是教师存在,而是全面存在。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
由于初中阶段不良的师生关系,经常被老师忽视、排斥、指责,一些中职生对职业学校的老师自然会有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疏离感或压抑感,担心老师会向家长告状,怀疑老师会与自己有意过不去,想与老师亲近但又怕受到冷落。一旦老师在处理或对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不够恰当时,便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或偏见,形成对立情绪,出现逆反行为,不配合、不支持老师的工作。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信任,使得教师的教育得不到学生的响应。从而造成教育效果差。
针对中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增加德育工作者的人员数量
不但要增加专业的学生思想工作教师数量、还要配备专业的学生心理教师。
2.实行专业班主任和兼职班主任相结合的制度
选择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和班主任工作能力强的教师担任专业班主任。一个专业班主任教师可以担任五个班的班主任,每一个班配备一个兼职班主任作助手。班主任的工作思路由专职班主任负责,重大事情和思想德育工作由专职班主任负责,平常的班主任的日常工作有兼职班主任负责。相应的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专职班主任应该在收入上高于普通教师,政治地位高于普通教师,形成一个人人争当专职班主任的局面。
3.给班主任学习进修的机会
适当请校外专家讲座也是一个好办法,但收效甚微。应该让班主任有系统学习的机会,将班主任教师派到大学甚至国外学习,使他们掌握班主任工作的技能,更好的为思想道德教育服务。
4.加强社会信息反溃,经常了解社会思想动态,推断哪些社会事务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使教育走在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之前
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社会主义德育理论的培训。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一支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政治思想工作队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变革的每次微小变化前,首先对教师进行理论指导,使教师具备指导学生的理论准备,注意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更新观念,紧握教育的主动权,使教育具有超前性。
5.以行为实践激情
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精神财富。”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道德认识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我们要多主办各种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6.积极开展养成教育
很多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德育。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原本就属于德育的范畴,是德育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确实有一些比较好的方法,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就是为德育教育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系列性的养成规范,给实施单位或教师制定出落实养成计划的管理职责、制度等。孔子早就说过“忠恕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温良俭让”,我们教育学生要学会交际,搞好人际关系。充分发挥传统美德在养成教育上的作用的确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主题团日活动,班会活动,用竞赛、评比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而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力保障。综上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中职的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相信在全体中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省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12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