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面亮度星系的观测特性

来源 :天文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近红外、红外、紫外、射电等波段及CO的观测研究表明,低面亮度星系是相对没有充分演化的系统,气体成分比例较高,金属丰度和恒星形成率较低。这样的星系为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主要阐述了低面亮度星系的观测特性,包括探测与搜寻、选择效应对观测研究的影响、低面亮度星系的划分、星系的颜色和星族特征、星系的演化和恒星形成、金属丰度、数密度及光度密度;最后,介绍了几个特殊的低面亮度星系。
其他文献
以自制磷钨杂多酸H3PW12O40为多相催化剂,以苯甲醛和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苯甲醛1,2-丙二醇缩醛,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
三聚氰胺装置超滤系统的滞留液加热器投入运行后频繁堵塞,经常造成高压废水处理工段断料,使系统大幅波动。经过研究、分析、试验,对换热器进行改造。在增加一个螺旋板式换热器后
采用接近真实太阳系的动力学模型,对主带小行星的动力学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的起始时间是儒略目JD=2.4540005×10^6,计算的时间长度为100万年。力学模型采用n+m体模型,计
Tully-Fisher关系(TF关系)对于宇宙距离尺度和星系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TF关系的发现史和嗣后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的评述,包括红外波段的TF关系、星系倾角问题、影响TF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