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13例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头颅CT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结果1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中男7例、女6例,起病年龄3岁(1日龄~12岁),发病至诊断用时2个月(2
【机 构】
: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02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收集13例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的年龄、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头颅CT等临床资料,并收集患儿及父母的外周血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和(或)染色体拷贝数变异检测。
结果13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患儿中男7例、女6例,起病年龄3岁(1日龄~12岁),发病至诊断用时2个月(2 d~10年)。临床表现为惊厥9例,手足搐搦2例,肌肉疼痛1例,精神发育迟滞5例,耳聋1例,病初误诊癫痫5例。辅助检查示血钙(1.7±0.3)mmol/L,血磷(2.8±0.4)mmol/L,甲状旁腺激素8.2(3.9~28.7)ng/L,头颅CT见异位钙化7例。基因检测结果示基因异常7例,其中染色体22q11.2部分区域杂合缺失最多见,共5例,仅1例具有典型DiGeorge综合征表现。CaSR基因c.2495T>G(p.F832C)新生杂合变异导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血症1型1例。GATA3基因c.708dupC(p.S237Qfs*66)新生杂合变异导致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耳聋-肾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
结论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低钙血症,并因遗传学病因不同而伴随相应的症状;除二代测序检测单基因病外,应重视大片段缺失的检测以排除22q11.2缺失综合征。
其他文献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crophage activation syndrome,MAS)属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罕见并发症,KD合并MAS(KD-MAS)发病急,病死率高,临床需尽早识别、及时治疗。本文对近年来KD-MA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早期识别、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1例先天性微绒毛包涵体病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水样腹泻、间断腹胀、早期反复低血糖、营养不良、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肠内喂养可导致腹泻加重,需长期静脉营养维持生命。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提示MYO5B基因杂合变异c.320T>C(p.L107P)和c.947-2A>G,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均为杂合变异),均未被报道。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胃肠镜大体观正常,呈慢性炎症活动性改变。
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临床表现复杂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疾病,多数需要长时间甚至终身治疗,因而需要全面考虑所患癫痫类型特点、患儿自身特征(尤其是发育期特点)及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寻找每例患儿最适合的最优方案,尽可能提高疗效及安全性。难治性癫痫尤其需要这种顶层设计的个性化综合诊治方案,以早期发现、早期综合干预,尽早控制癫痫频繁发作及大量痫样放电,尽可能减少或者阻止其对儿童脑发育的不良影响。
目的探讨儿童流行性感冒(流感)相关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31例流感相关死亡病例(死亡组)的临床资料。以同期PICU住院救治存活的188例重症流感患儿为存活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²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抗病毒
2020年9月5至6日,“儿科疾病的规范化诊治与管理高峰论坛——2020年全国小儿血液肿瘤疾病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知名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围绕儿童白血病、实体肿瘤、出凝血疾病、贫血与骨髓衰竭性疾病、干细胞移植、组织细胞疾病等专题就国内外新进展、新发现做了详尽的介绍。
GATOR1蛋白复合体作为mTORC1上游的负性调控因子,是mTOR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和自噬起到了重要作用。GATOR1蛋白复合体包括DEPDC5、NPRL2和NPRL3共3个组成部分,三者相互协同配合在细胞内共同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及凋亡。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GATOR1蛋白复合体相关基因变异与癫痫之间的关系逐渐被认识。本文对GATOR1蛋白的结构和
目的探讨辅酶Q4(COQ4)基因变异致原发性辅酶Q10缺乏7型(COQ10D7)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2020年3月1例COQ4基因变异致COQ10D7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进行分析。以“原发性辅酶Q10缺乏症”“COQ4基因”和“primary coenzyme Q10 deficiency”“COQ4 gene”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
目的总结2例线粒体精氨酰tRNA合成酶(RARS2)基因变异致早发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2例RARS2基因变异致脑桥小脑发育不良6型(PCH6)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位点。以“RARS2”“pontocerebellar hypoplasia type 6”“early onset ep
患儿 男,5月龄,因“生后反复撤机失败、气管切开1个月余”就诊,临床表现有发育迟缓、Robin序列征(腭裂、小下颌、舌后坠)、房间隔缺损、指趾端发育畸形、听力缺失、睡眠呼吸障碍、喂养困难。经医学外显子疾病筛查检测到患儿X染色体编码RBM10基因的(chrX)47044937位点存在c.2263G>A(p.D755N)半合变异,确诊为以马蹄内翻足、房间隔缺损、Robin序列征(小下颌、腭裂、舌后坠)
由于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未考虑儿科特点,2015年儿科急性肺损伤委员会发布了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的诊断标准。随后研究显示PARDS诊断标准更适合于儿科临床实践,能更早更多地识别诊断PARDS,并有一定的预后判断作用。本文就PARDS诊断标准在临床使用情况、PARDS发病率和病死率等流行病学变化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