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常用手段,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我就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以问引路,展示目标
兴趣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是发现的先导。在某些缺乏趣味和难以理解的物理教学内容中,如果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引人入胜的问题,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并使学生很快就明确学习任务,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与折射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三个人去叉鱼,甲对准鱼的上方,乙对准鱼的下方,丙正对着鱼叉过去,问谁最有可能叉中水中的鱼?”通过这种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立刻就进入了主题。
2 以问出奇,创设情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人都会对奇特的事物产生好奇之心,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构建惊诧的情景,创设诱人的悬念,就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撞击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这样一则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中飞行时,突然觉得后脑有一只虫子叮住了,影响了他的飞行,于是他用手去抓,结果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抓住的是一颗还在发热的德国子弹。然后提问:“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呢?什么情况下,
我们也能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一问,起到了布阵设疑,引入深思的作用,学生一定会倍感惊异,疑云顿生,必然想探根究底,以明其理。于是一个个全神贯注,“洗耳恭听”,学生的思维之火就这样点燃了。
3 以问释疑,启迪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富有启发,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敲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排除学生的心中之疑,使学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从而领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
如在学习“密度”时,可以向学生提问:“铁比棉花重吗?”可能会有学生认为铁比棉花重,教师可进一步提问:1kg的铁与10kg的棉花相比谁重?1立方厘米的铁比1立方厘米的木块重吗?这样提问,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步步深入,既有解答疑难,拔去茅塞的作用,又有诱发联想,促进思维的效果。
4 以问过渡,直达终点
在讲授新的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以旧引新,突破难点,为学生架梯上楼,搭桥过河,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从而顺利地通向教学目标。
如在“伏安法测电阻”教学中,就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①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电阻?
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③伏安法测电阻需要什么器材,各种器材起什么作用?
④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来进行测量?
⑤电流表外接法与电流表内接法有什么差别?
⑥选择测量电路的依据是什么?
以上问题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使学生轻自如地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一帆风顺地达到新的知识彼岸。
5 以问辩错,防患未然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稍有疏忽,必致错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也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有谬误,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注意物理规律和法则的先决条件,在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下,对物理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缺乏深入的挖掘,以致滥用类比,以偏概全,出现各种错误。根据这一特点,如果对那些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分析、对比和辨析,往往能收到防患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路程”这个概念后,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辨析错误:
①如果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那么物体一定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某个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则这个力的大小一定为零?
③速度大,则物体的动能也大?
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辨析是非,矫正错误,加深了学生对“功”的理解。从而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巩固了基础知识,因此,能有效地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减少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 以问检测,巩固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新的知识内容讲授完毕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如在讲了“温度计”后,可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①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②温度计上的单位是什么?
③温度计刻度原理是什么?
④常用温度计有哪些?
⑤温度计除了测量物体的温度处,还有没有其它用途?
⑥对于一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如何读数?
⑦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选择?
⑧温度计的分度值取决于什么?
一般来说,在进行有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达标测验,既可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又能夯实基础,锻炼思维,起到快速反应,及时矫正,强化知识,巩固目标的作用。
总之,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提问必须做到富有启发,切中要害,难易恰当,适时而问,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1 以问引路,展示目标
兴趣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是发现的先导。在某些缺乏趣味和难以理解的物理教学内容中,如果教师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富有启发,引人入胜的问题,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并使学生很快就明确学习任务,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与折射时,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三个人去叉鱼,甲对准鱼的上方,乙对准鱼的下方,丙正对着鱼叉过去,问谁最有可能叉中水中的鱼?”通过这种具有启发性的提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很快就领悟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立刻就进入了主题。
2 以问出奇,创设情景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人都会对奇特的事物产生好奇之心,青少年学生更是如此,根据这一特点,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提问,构建惊诧的情景,创设诱人的悬念,就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撞击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机械运动时,可先向学生介绍这样一则小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米高空中飞行时,突然觉得后脑有一只虫子叮住了,影响了他的飞行,于是他用手去抓,结果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他抓住的是一颗还在发热的德国子弹。然后提问:“这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本事呢?什么情况下,
我们也能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一问,起到了布阵设疑,引入深思的作用,学生一定会倍感惊异,疑云顿生,必然想探根究底,以明其理。于是一个个全神贯注,“洗耳恭听”,学生的思维之火就这样点燃了。
3 以问释疑,启迪思维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富有启发,引人深思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敲开学生的思维之门,排除学生的心中之疑,使学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时开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时达其辞,从而领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意境。
如在学习“密度”时,可以向学生提问:“铁比棉花重吗?”可能会有学生认为铁比棉花重,教师可进一步提问:1kg的铁与10kg的棉花相比谁重?1立方厘米的铁比1立方厘米的木块重吗?这样提问,引导学生顺藤摸瓜,步步深入,既有解答疑难,拔去茅塞的作用,又有诱发联想,促进思维的效果。
4 以问过渡,直达终点
在讲授新的知识内容时,老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以旧引新,突破难点,为学生架梯上楼,搭桥过河,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双边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从而顺利地通向教学目标。
如在“伏安法测电阻”教学中,就可设计这样的提问:
①利用什么方法,可以测电阻?
②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③伏安法测电阻需要什么器材,各种器材起什么作用?
④采用什么样的电路图来进行测量?
⑤电流表外接法与电流表内接法有什么差别?
⑥选择测量电路的依据是什么?
以上问题步步为营,层层递进,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使学生轻自如地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一帆风顺地达到新的知识彼岸。
5 以问辩错,防患未然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稍有疏忽,必致错漏。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也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有谬误,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注意物理规律和法则的先决条件,在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下,对物理问题中的隐含条件缺乏深入的挖掘,以致滥用类比,以偏概全,出现各种错误。根据这一特点,如果对那些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问,让学生分析、对比和辨析,往往能收到防患未然,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学习“路程”这个概念后,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辨析错误:
①如果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那么物体一定是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某个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则这个力的大小一定为零?
③速度大,则物体的动能也大?
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辨析是非,矫正错误,加深了学生对“功”的理解。从而在“反面教育”的作用下,巩固了基础知识,因此,能有效地防止类似错误的发生,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严谨性和深刻性,有利于减少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 以问检测,巩固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新的知识内容讲授完毕后,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老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了解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如在讲了“温度计”后,可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
①温度计是利用什么原理制成的?
②温度计上的单位是什么?
③温度计刻度原理是什么?
④常用温度计有哪些?
⑤温度计除了测量物体的温度处,还有没有其它用途?
⑥对于一个读数不准确,但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如何读数?
⑦温度计内的测温液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选择?
⑧温度计的分度值取决于什么?
一般来说,在进行有关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采取提问的方式进行达标测验,既可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又能夯实基础,锻炼思维,起到快速反应,及时矫正,强化知识,巩固目标的作用。
总之,课堂提问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沟通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是,提问必须做到富有启发,切中要害,难易恰当,适时而问,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