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价值和维护国家财经法规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承担着监督和服务职能。但我国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改进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部审计是监督和服务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开展,故而亟待解决。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内部审计,既要对企业内部负责,又要对国家负责,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公司领导和周围群众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和支持,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差错防弊,他们敌视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少企业尚未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往往从属于财务部门,其工作相当于财务检查。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提拔和工资报酬等利益受本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难保始终站在客观、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离开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结果将会受到大众的质疑,故而必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舞弊现象愈发泛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控制体系更加迫切,而内部审计是这一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时间比较短,其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此时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我国有关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大多居于低层次,故其权威性不够。具有全国性法律效力的仅有我国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但这是专门针对国家审计的法律,对于内部审计则是附带性的。同时,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也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内部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已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未能跟上财务电算化的步伐。很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仍然采用手工方式,没有或者很少用到通用的审计软件。我国内部审计研究所需资料多数来自期刊、报纸和网上零星搜集的资料,取得成本高且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近年来计算机弊端现象也逐步显现,一些人利用系统漏洞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操纵或篡改,导致资料存储和数据可靠性出现问题。
4.内部审计结果缺乏有效运用
内部审计结果往往由于不被重视或者领导没有及时阅读而被搁置一旁,所以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有时出于对企业不利的审计结果的考虑,不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或有选择的公开,导致内部审计者和审计结果需求者掌握的审计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随着我国加入WTO,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观念落后,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拒绝改变过去那种以监督为目的的审计观念。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其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管理、统计、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综合分析及判断信息,故而已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层次要求。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当涉及到与自身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时,为了谋一己私利而牺牲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年龄结构偏高,致使创新意识不强,知识更新滞后。
6.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有些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合理;总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不到位没有切实得到落实。实行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不会造成因妥协被审计单位而最终使自己承担责任的后果。为防止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负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十分必要。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让企业管理层和社会大众了解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价值、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及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将弱化内部审计服务职能;隶属于纪委监察部门,容易造成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隶属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汇报、执行工作会很困难,因为董事会会议次数少,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内部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考虑在董事会下增设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是企业最高权利机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处于高层次,独立、客观的执行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与工资薪酬,避免内部审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出具不正确的报告。
2.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内部审计做到有法可依,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法》是当务之急,它有利于明确区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关系及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订工作,单独强调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可以在《公司法》和相关法律中增加相应一致的规定,再次强调有利于确立内部审计地位的规定。统一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针对不同行业和其他细分类型制定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规定调查取证的程序、方式、方法和内部审计师必须审查的内容及重点审计领域等。最终,构建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3.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将手工查账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可信度和科技含量。为避免高研发成本和出于对未来软件升级的考虑,可采用大众广泛认可或国外引进的先进审计软件,快速走上内部审计信息化道路。在未来的审计道路上,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投入一定的研发成本,研发出与本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软件。企业应构建内部审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为避免有人利用计算机舞弊或者恶意利用计算机漏洞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要定期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检查,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4.构建内部审计成果共享平台
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报告报送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将报送的审计结果归入员工档案,运用到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给予适当处分。除了要求建立审计档案外,审计组长应当召集项目组成员观察相关数据与相关证据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建立网上查询的各种数据库,将单位资料、审计案例、审计专家经验、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等全方位信息公开在网络上,为后期内部审计发展和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并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这对规范企业行为意义重大。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第一,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各级领导和其他员工顺应时代要求,正视并勇于面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二者缺一不可的变化。可发挥优秀党员带头作用。第二,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十分必要。企业应严格招聘控制,广泛招收会计学、法学、经济管理学、计算机学、统计学方面的和具备良好的外语与社交能力的专业人才,创建一支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深入一线学习。为了防止知识老化, 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通过自学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及预测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需要。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增强对外界腐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有效地保证内部审计队伍健康发展。第三,要将有丰富经验的中老年人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审计人员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取长补短。
6.构建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将审计成果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业绩评价的直接依据,与薪酬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危机意识。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权限,对做出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肯定并奖励,不能忽视非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对工作不积极、不负责、不保密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奖励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过度奖励,会使员工丧失上进和竞争意识;过度惩罚,又会使员工丧失信心。因此,实施责任追究时,要把握好尺度,以防过犹不及。在责任追究过程中,给予相关人员陈述权和申辩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企业领导人要树立权威形象,不能姑息迁就违规违纪现象,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步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
参考文献:
[1]张 宇:谈推进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财会月刊,2008,(9),71~72.
[2]吴慧丽:实施内部审计的困难和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11,(6),180~181
[3]刘淑艳:浅谈内部审计.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20.
关键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部审计是监督和服务企业经济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职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开展,故而亟待解决。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内部审计,既要对企业内部负责,又要对国家负责,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公司领导和周围群众对内部审计缺乏认识和支持,认为内部审计仅仅是差错防弊,他们敌视甚至阻挠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不少企业尚未单独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往往从属于财务部门,其工作相当于财务检查。内部审计人员的任用、提拔和工资报酬等利益受本单位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预,难保始终站在客观、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坚持实质上和形式上的独立。离开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结果将会受到大众的质疑,故而必须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经济舞弊现象愈发泛滥。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和控制体系更加迫切,而内部审计是这一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时间比较短,其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这就导致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可依的局面,此时只能依靠经验来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审计风险。我国有关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大多居于低层次,故其权威性不够。具有全国性法律效力的仅有我国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第二十九条的规定,但这是专门针对国家审计的法律,对于内部审计则是附带性的。同时,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也缺少统一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内部审计工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3.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很多企业已实现了财务电算化,但是计算机辅助审计未能跟上财务电算化的步伐。很多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仍然采用手工方式,没有或者很少用到通用的审计软件。我国内部审计研究所需资料多数来自期刊、报纸和网上零星搜集的资料,取得成本高且可靠性存在很大问题。近年来计算机弊端现象也逐步显现,一些人利用系统漏洞对系统程序进行恶意操纵或篡改,导致资料存储和数据可靠性出现问题。
4.内部审计结果缺乏有效运用
内部审计结果往往由于不被重视或者领导没有及时阅读而被搁置一旁,所以内部审计结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有时出于对企业不利的审计结果的考虑,不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或有选择的公开,导致内部审计者和审计结果需求者掌握的审计信息严重不对称,这实际上浪费了大量的审计资源。随着我国加入WTO,内部审计信息公开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5.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观念落后,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畏难情绪,拒绝改变过去那种以监督为目的的审计观念。内部审计人员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其知识结构较单一,缺乏管理、统计、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难以综合分析及判断信息,故而已不能满足内部审计工作的高层次要求。部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当涉及到与自身利益相矛盾的情况时,为了谋一己私利而牺牲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年龄结构偏高,致使创新意识不强,知识更新滞后。
6.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
有些单位没有建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有些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主体不明确,责任划分不合理;总之,内部审计责任追究不到位没有切实得到落实。实行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障,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的内在动力,不会造成因妥协被审计单位而最终使自己承担责任的后果。为防止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疏漏和不负责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十分必要。
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为了加强对内部审计的认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宣传,让企业管理层和社会大众了解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价值、维护国家财经法规及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所起的作用。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将弱化内部审计服务职能;隶属于纪委监察部门,容易造成党政不分、政企不分;隶属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汇报、执行工作会很困难,因为董事会会议次数少,不能及时研究和解决内部审计部门发现的问题。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可考虑在董事会下增设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是企业最高权利机构,审计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可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处于高层次,独立、客观的执行工作,将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应单独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与工资薪酬,避免内部审计人员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出具不正确的报告。
2.加强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健全我国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使内部审计做到有法可依,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审计法》是当务之急,它有利于明确区分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国家审计的关系及健全我国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修订工作,单独强调内部审计的地位;也可以在《公司法》和相关法律中增加相应一致的规定,再次强调有利于确立内部审计地位的规定。统一要求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针对不同行业和其他细分类型制定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规定调查取证的程序、方式、方法和内部审计师必须审查的内容及重点审计领域等。最终,构建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3.提高内部审计的信息化水平
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内部审计信息化水平,将手工查账和计算机辅助审计相结合,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可信度和科技含量。为避免高研发成本和出于对未来软件升级的考虑,可采用大众广泛认可或国外引进的先进审计软件,快速走上内部审计信息化道路。在未来的审计道路上,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投入一定的研发成本,研发出与本企业特点相适应的内部审计软件。企业应构建内部审计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同时,为避免有人利用计算机舞弊或者恶意利用计算机漏洞给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要定期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检查,构建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4.构建内部审计成果共享平台
在审计项目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报告报送人力资源、纪检监察部门等有关部门。将报送的审计结果归入员工档案,运用到考核、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中查出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给予适当处分。除了要求建立审计档案外,审计组长应当召集项目组成员观察相关数据与相关证据资料,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建立网上查询的各种数据库,将单位资料、审计案例、审计专家经验、法律法规和计算机审计方法等全方位信息公开在网络上,为后期内部审计发展和企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并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这对规范企业行为意义重大。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第一, 要求内部审计人员转变审计观念。教育内部审计人员、各级领导和其他员工顺应时代要求,正视并勇于面对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二者缺一不可的变化。可发挥优秀党员带头作用。第二, 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十分必要。企业应严格招聘控制,广泛招收会计学、法学、经济管理学、计算机学、统计学方面的和具备良好的外语与社交能力的专业人才,创建一支复合型内部审计队伍。要鼓励内部审计人员深入一线学习。为了防止知识老化, 内部审计人员要经常参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交流和通过自学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分析、判断及预测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的需要。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增强对外界腐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有效地保证内部审计队伍健康发展。第三,要将有丰富经验的中老年人员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审计人员结合起来,这有利于取长补短。
6.构建内部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将审计成果作为内部审计部门业绩评价的直接依据,与薪酬和职务晋升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责任和危机意识。赋予内部审计部门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权限,对做出贡献的审计人员给予肯定并奖励,不能忽视非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那些对工作不积极、不负责、不保密的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责任追究。奖励和惩罚是一把双刃剑,过度奖励,会使员工丧失上进和竞争意识;过度惩罚,又会使员工丧失信心。因此,实施责任追究时,要把握好尺度,以防过犹不及。在责任追究过程中,给予相关人员陈述权和申辩权,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企业领导人要树立权威形象,不能姑息迁就违规违纪现象,重视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步创造一个宽松的审计环境。
参考文献:
[1]张 宇:谈推进我国内部审计职业化发展.财会月刊,2008,(9),71~72.
[2]吴慧丽:实施内部审计的困难和建议.中国集体经济,2011,(6),180~181
[3]刘淑艳:浅谈内部审计.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