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自己与超越自己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feng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明
  少将,四川省军区原副政委,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曾任四川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老工委副主任,成都军区文化部长。早年曾有硬笔书法作品在全国全军获奖。因兴趣所致,坚持业余研习,书法见长行草。曾数次参加省级各类书画展及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迎春美术作品展、首都军事博物馆百名将军暨书画名家作品联展,部分作品先后被收入全国十余家出版社正式出版的书画作品集。偶有作品见于《中国书画报》》《墨林》和中国国家艺术网、中国当代书画家网及今日头条、搜狐、百度等报刊网媒。曾为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旧居陈列馆题写匾额,另有作品入刻山西太行文化园碑林、江苏宜兴紫砂壶等,还有的被成都草堂博物馆收藏。
  一个书家,最好是能够保持颗无所系累的心灵,使他在生活中敏于感受那客观世界的缤纷万象。洞察幽微,不存俗虑;直观美恶,无隐真情。中国传统书学与诗学相近,把“童心”“赤子之心”看作是书家与诗人才学气质的根本,无非是強调书家或诗人的心是书法艺术与诗歌创作的主体。众所周知,诗歌的真善美,都是从诗人内心积累的精神财富中来,唯有一颗天真纯洁的心,才最有利于诗人精神财富的不断增长;这颗心一有系累,便不免滞碍诗人才气的发挥。书家亦然,保有“童心”“赤子之心”方能让自己的艺术创作步人“自由解放”的精神境界。诸如书家一旦有了“名”,便会过多地担心自己的成就,有意无意间关心自己的名声等,为自己筑起一道“为名所累”的高门坎。
  然书家黎明将军却有着纯真的心志,其在艺术创作中孜孜以求,正从拓展题材领域,表现体悟出自己的艺术焦虑点、人生体验和生活哲理及追求意蕴的深层次,并不断丰富自己艺术表现手法等。一是黎明将军的书法艺术作品,读之首先会使人感到中国书法纯正政风扑面而来,它之拙与方、舒与放、奔放与开张……皆源于自己对传统的继承、发展,来源于自己日积月累的研习功夫,来源于自己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体验。每每赏读黎明将军的艺术践行,我每每会如是想:当代人生活在一个传统与现代、古典与当下相互交织的语境中,各种眩人眼目的思潮五光十色,割裂传统、肢解当代的做法比比皆是,“丑书”便是一例。然黎明将军的创作之根却深植传统之沃土,其书风是明洁的,文雅的,清逸的,如一泓碧水,纯美而爽目。一是他的笔下澎湃着传统,却未被传统所缚;他的践行有着现代人的审美感受,但却有意逃逸了现代的嘈杂,心性里依然流淌着清芬的笔墨韵致。二是黎明将军的书法艺术作品,已从关注“法”上升为关注“意”,那不是简单地扬弃“法”,而是赋予了“法”以外的美学意义。多次与黎明将军谈论书艺,他的认知令我深受教益:“我之书法创作,因意立法是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去探索不同的表现方法。这样的法才是活法,才是我法。前人说得好,法无常法,我因意立法就是不重复他人,不重复自己。”因此,我们在书家的作品中,读不到书坛的那种矫揉造作与游戏之气,而能读出那种靠学问修养、靠胆气、灵性、激情和超越于法外的创造精神。三是黎明将军的书法艺术作品,随物婉转,写是写其意趣、奇趣。我们说,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之意趣,是书家之天性、灵性的表现,是真性情的流露,它是得之偶然,得之颖悟,不期而至,所以有“极尽流连之妙趣”“趣在法外”或“意外之趣”的说法。石涛说得好:“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黎明将军的书法践行证实了这条至理,即无法暗合于法,非有意,却是意暂处于下意识状态,不易被觉查而已。四是黎明将军的书法艺术作品,有着浓淡虚实、疏密高低的区别,有着抑扬顿挫构成的节奏感、音乐感、诗意感。有人说得好:书与画通,与读书通,还需与音乐、戏剧通,画面上要有强烈的节奏,布置安排亦要有戏剧性。在艺术中,节奏、音乐就是“韵”。韵致概念在谢赫《六法》中就是“气韵生动”之法。宋黄庭坚有云:“凡书画当韵观。”西方则有“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的说法。英国的佩特则说:“一切艺术都是趋向于音乐的状态。”可见这一概念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黎明将军的书法作品之所以令读者读后觉“生动”,就是书家按“韵”的要求进行创作的结果。
  作为战友,我与黎明将军交往久矣,对其书法艺术创作践行活动亦了解甚深。书家不论是在紧张的工作岗位,还是在退休之后,他一直将中国书法艺术创作践行,作为自己寻找发泻情感的释放口。在创作的同时,书家还把创作修行的重点放在了中国古典书法理论上。从赵壹《非草书》到孙过庭《书谱》,从张怀瓘《书议》《书断》到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等均已涉猎,坚实的理论积淀,将书家拥入到书法这座博大、深邃的巅峰之间。故而,黎明将军之书法创作践行活动愈加活跃,新的佳作不断涌现。近年间,创作中他在开拓题材领域不止是提供新的具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具象和超越表现具象的创作主题的新的感受,追求诗的意蕴的深层次。我们读其后期的书风作品,感受最深的就是他把拓展题材的重点放在了以新的艺术形式寄托感应时代变迁的新的感受与感悟。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跋涉中,黎明将军一定会沿着自己的路,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他文献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主持人,四川省青联委员,成都市青联委员,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成都市家庭文化形象大使。  2012年,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四川省优秀入选节目优秀主持人奖;  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首届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  2014年,获得成都市优秀女新闻工作者称号;  2015年,荣获第九届四川省“十佳电视工作者”称号;  2015年,荣获第九届全国“德艺双馨电视艺
张小平  1958年11月生,汉族,四川叙永县人,成都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1976年12月入伍,大校军衔。曾在黑龙江畔巡逻,老山前线作战,川藏线上拼搏;  半生戎马,荣立=等功2次、三等功4次;笔耕不辍,发表诗、文300余篇。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符号代表。迈人书法艺术殿堂,是中国文化人世世代代的追求。然,虽千万人往之,能进入这个艺术殿堂并成大道者却是寥若星斗。因为
作者简介  作词: 山眉  本名王雪梅,四川眉山人。诗人,词作家,音乐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曾为雅安地震、凉山木里救灾英雄创作公益歌曲。  作曲: 罗玺  四川洪雅人。80后青年作曲者,音乐制作人,一级键盘手。2012年赴日本廣岛伊丽莎白音乐学院进修,并于日本广岛国际交流中心举办个人音乐会。曾为著名作曲家罗念一,著名歌手王丽达、容
主管、主办单位:遂宁市大英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刘安平  LIUPINGAN  《都江》执行主编。1961年出生,现为大英县文联副主席、大英县作家协会主席。系四川省作协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出版诗歌集《爱非爱》。  寄语  郪江是大英的母亲河,流经大英象山、蓬莱、隆盛等多个镇乡,在回马郪口汇人涪江,据称郪口因此而得名,郪江古镇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悠远的街道、被歲月剥蚀的雕梁画栋,成就了郪江的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乐于动手,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查看体验活动,就是用我们的眼睛去看世界。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如此可见,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仲秋之始,露凝而白。寒露,初見叹其外貌,再见赏其才华,终钦佩其人品。相信认识寒露、了解寒露的人,一定会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一份提案 源自心细如发的尽责履职  她睿智多思,认定的事情,坚如磐石。  2019年1月19日,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常委寒露在全省“两会”上的一份提案《建议加强四川藏区广播电视阵地建设,大力提升藏区广播电视传播力影响力》,作为“党外人士意见建议”获得省委清华书记的亲笔批
舞蹈不是一个人的表现,而是音乐与人的艺术。没有默契的配合,个人的表现再好也是枉然。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学会“带领”和“跟随”。在学习中,虽然我经历过一个学期的舞蹈课程,但还没有具体的实践机会,自然还需要在社会上多磨合多历练。我并不畏惧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重重困难,反而对此充满了期待,这是成长的历练。在学习舞蹈的道路上,我也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学舞蹈是很辛苦的,练功很累也很痛,但想起我背后那些
“从高处往下看  二郎滩渡口  酷似一个酒壶  赤水河流经二郎滩  再倒出去  都是美酒”  “给我一株红高梁  加上一株小麦  加上一瓢赤水河水  加上想象我们可以  创造一个市值万亿的企业”  某年某月苏东坡与兄弟夜游赤壁叹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生的飘忽与宇宙的永恒,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里的隐痛。在倏忽万变的时代,令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的人生更显局促。其中
摘要:慕容雪村是我国新生代的作家,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文学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选取慕容雪村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和《原谅我红尘颠倒》等进行文本分析,对小说中的人性进行深刻的透视,从而折射出作品中年轻一代的消费经济的现状,加深对慕容雪村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小说 慕容雪村 消费经济 透视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的网络小说文学作品呈现出一种繁
摘要:在多义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让学习者有效区别和记忆各个义项一直是难点。本文以高频词汇“爱”为例,提出“求同存异”的教学策略。在分析“爱1”与“爱2”的句法、语义区别的同时,建议把隐喻作为多义词教学的切入点,把汉语词语意义形成的认知过程展示给汉语学习者。这不仅有助于区别词语之间的差异,同时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隐喻能力,提高词汇的记忆效果。  关键词:隐喻 多义词 区别 记忆  一、引言  一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