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红温度对低屈强比高强度耐火耐候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来源 :金属热处理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cccq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不同返红温度下的低屈强比高强度耐火耐候钢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当钢板水冷后的返红温度从550℃下降至350℃时,试验钢显微组织由铁素体和少量贝氏体逐渐转变为由板条贝氏体和弥散细小的M-A岛组成的复相组织结构,贝氏体板条尺寸进一步细化,钢板的屈服强度、屈强比明显升高,抗拉强度变化不大,断后伸长率降低。在返红温度为450~500℃范围内试验钢具有较低的屈强比和更优异的强韧性匹配。
其他文献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绿色建造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我们应该积极发展零碳建设,以推动中国高质量绿色建筑发展水平的提高。基于双碳目标,本文对绿色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促进我国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探究。
目前,在建筑幕墙工程建设中,传统的二维i软件已无l法i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借助三维建模软件进行建筑幕墙的设计、施模型,可以看到完整的内部结构,有助于提高建筑幕墙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以南水北调纪念馆项目为例,介绍BIM技术在设计优化、施工生产、工程计量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设计提供经验借鉴。
1,2,4-三氮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药物、农药及功能材料分子中。许多含有1,2,4-三氮唑骨架的药物分子已经上市,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另外,将三氟甲基引入药物分子中可以明显提高相关药物的理化性质、如代谢稳定性、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等。在众多的三氟甲基化合物中,三氟甲基取代的1,2,4-三氮唑类化合物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探索三氟甲基取代的1,2,4-三氮
<正>在建筑工程中开展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对控制建筑工程造价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时,应当及时针对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当前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重点,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
期刊
膜技术是一项流行的分离技术,聚偏氟乙烯(PVDF)膜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成膜特性,在科研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PVDF膜表面亲水性较差,易受杂质污染,因此,有必要对PVDF膜进行改性。本文对PVDF膜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膜的表面改性和本体改性方法,以及对改性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综述分析。本文可为今后PVDF膜的发展提供一个思路。
利用热模拟方法测定低屈强比耐火耐候钢不同速率冷却后的组织。对比轧后弛豫工艺与未弛豫工艺以及终冷温度对试验钢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不同工艺对钢轧后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钢板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变为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复相组织;由于弛豫处理过程中过冷奥氏体部分转变为多边形铁素体,钢板屈服强度和屈强比均下降;随着终冷温度的降低,钢板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上升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测定人血浆中氟比洛芬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片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并评价生物等效性。方法 液相条件:使用GL的InertSustain C18(3.0×100 mm,3μm);柱温设定为40°C;流动相A为甲醇-乙腈(60∶40),B为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6 mL·min-(16);梯度洗脱,血浆样品采用蛋白沉淀
以工程热力学教学实践为例,展开专业基础课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听课效率、使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专业认知。以“学习卡片”作为过程化考核的有利抓手;“分组案例教学”让学生课上课下都得到锻炼;“科技创新比赛带动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理念。研究认为,“学习卡片”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分组案例教学”让学生具备
在数字经济时代,业财融合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数据的管理与价值挖掘是促进财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只有通过业财融合建设,驱动企业业务变革与价值创造,才能满足财务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需求。建筑企业按照过去粗放式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再适应现在“内忧外患”的生存与竞争环境,业财部门的协同管理,将助力建筑企业抓住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机遇,提升竞争优势,快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运营的策略及方向,更好的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发挥带头作用。国有企业要想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升自身经济实力与核心竞争力,就要对公司治理进行改革创新,注重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的有效运用。基于此,文章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改革发展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