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一袖皆是情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秦腔博物馆位于西安交通大学校内的西南角,是中国首个秦腔博物馆。
  馆内陈列着五百多件展品,有原民众剧团的剧照、道具,著名老艺人的剧照,
  民国时期的戏装、服饰、四路秦腔、脸谱等。
  秦腔又叫﹁梆子腔﹂,民间俗称﹁乱弹﹂或﹁桄桄子﹂,因其以枣木梆子为乐器,
  击节时发出﹁桄桄﹂声而命名,秦腔是由我国古时陕甘宁地区的民间歌舞逐步发展和演变而成的。
  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日,经国务院批准,秦腔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博物馆内有很多秦腔服饰的展览,我被五颜六色的服饰吸引住了。从陕西出土的宋金杂剧砖雕文物得知,宋元时期,戏曲服装已形成一定的制式,戏曲服饰已成雏形。明清时期,以明朝官服为基础而形成的戏曲服装逐渐完备。秦腔的服装、鞋帽、头盔等也逐渐有了自己的规范。明朝凤翔民间艺人的木版年画《回荆州》里的人物,已经有了靠衣、头戴、帽盔等的出现。
  清朝中期以后,随着秦腔等一大批地方戏曲的大力发展,民间的戏衣、鞋帽、把子作坊普遍兴起,尤为西安的振兴福、复兴白等,汉中的泰舂和等作坊成为陕西戏曲服装的制作中心。解放后到如今,秦腔等古典戏曲服装以布料、贡呢、花葛等为制作材料,这样的材料会使戏曲里的人物在舞台上显得阔气华丽。蟒、靠、袍、褶等多以五彩刺绣,花纹古朴,色彩绚丽。
  别样意味的扇子
  秦腔服饰在表演中作用很大,它不仅仅是身体的遮蔽物,更是展现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服饰是一门集色彩、线条为一体的艺术。这些服饰与人物动作结合,使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观众眼前,既可以帮助观众了解剧中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又可以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这些服饰装扮已经完全融入艺术表演中,一切为表演而服务,比如翎子、水袖、袍带、翅帽、发辫、口条、扇子、鞋靴等。服饰很好理解,不起眼的扇子能在秦腔表演中起什么作用呢?
  查阅一番资料后,我才得知扇子作为装饰,不仅是人物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它可以通过一些舞蹈动作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它还具有可舞性。戏剧中的扇子有很多种,贵妇人或是小姐使用羽扇,书生使用画着花或写着字的折扇,另外还有团扇、蒲扇、竹扇、芭蕉扇等,不同的身份使用不同的扇子,观众通过扇子就可以辨别出人物的身份。扇子配合人物的动作也可以反映人物的情绪,塑造人物形象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唐知县审诰命》中第五折《降香》,芝麻官唐城一上场时摇扇遮面,并转扇一圈,扔空,接扇,之后,又左手抓水袖,右手舞扇,表现出他春风得意的欢快心情。又如《张彦观画》中张彦上场时身着红蟒,头戴状元盔,腰系玉带,足登朝靴,手持折叠纸扇,并多次以纸扇指画,表现文人特有的一种优雅的气息。打开折扇并背于身后,低头慢走,表现出他在思考。羽扇则是大家闺秀、名门贵妇才可以使用的装扮,体现其身份的高贵与典雅,让人物充满了贵族气息。
  飘逸洒脱的水袖
  “如果说秦腔是一种艺术的话,那么服饰的线条和色彩就是具体符号的表达。”讲解员说水袖就是具体符号的典型代表。
  水袖是戏曲服装的衣袖边缘上延伸出来的长长的白绸,一般有两米长,别看它简单,但它能通过飘逸洒脱的线条来体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就水袖本身而言,就具有一种舞蹈般的非凡魅力,舞动起来煞是流畅、动感、富有感情。如果离开它就不能清晰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秦腔艺术也缺少了如流水般飘逸奔放的美。
  水袖技巧可以归纳为端、抓、扬、甩、转、抱、抛、背、搭、飘等,水袖和这些动作相结合而形成的动态服饰样貌可以传达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等。
  主要的方式有“女双手抓袖”,如《打神告庙》中的穆桂英到了海神庙门前时,两手同时向身体两侧抛开水袖,并猛抓一团,其线条先松后紧,此动作就表现其感情激烈、紧张不安的内心世界;“女斜扬袖”,如《红梅阁》中李慧娘,在其奔赴阴曹地府时,把左手的长袖向空中抛洒,之后迅速抖开,形成飘逸的线条,以此来表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高贵,带有些许清高之意或是表现人物的风流潇洒;“前后转袖”,即丑角的翻动左袖并放在身前,右袖折于身后,两袖同时向反方向转动,形成了曲曲闭合的线条,显示了人物心绪忐忑、畏惧不安的神态。
  除此之外,还有“女抱肩袖”“端袖”“搭袖”等,一连串的动作构成的线条有力而不尖锐,流畅而不无神,都反映了人物在悲欢离合之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
  有讲究的舞台服饰
  在传统秦腔戏曲服装中,帝王以及诸侯常穿蟒袍,朝廷卿相等高官也大多着蟒袍,但是服装颜色和装饰图案与帝王有所不同。一般分女蟒和男蟒,男蟒在装扮人物时,蟒必须和玉带结合,构成“蟒袍玉带”的完美形式。帝王将相穿着的蟒称男蟒。
  从款式上说,男蟒多为宽腰阔袖,衣长及足,腰间有玉带作为装饰。服饰图案多为团龙蟒,绣有十条龙,对称布局,前胸后背的龙为坐姿,显示人物个性严谨端庄,并以颜色区分身份的尊贵高低。比如黄色团龙蟒服代表皇帝;红色团龙蟒服代表尊贵的将相;绿色团龙蟒服代表忠义的人物,多用于高级武职角色;白色团龙蟒服,代表年轻俊美儒雅的武职,比如周瑜、赵云等。
  在蟒服的纹样上也有不同的布局,净角多穿平金大龙蟒,显得有气势;生角多穿团龙蟒,用彩线绣水脚,显得文静、儒雅。所以在《甘露寺》中刘备穿团龙红蟒;《铡美案》中包拯穿大龙黑蟒;勾画红脸的关羽则穿绿色蟒。
  女蟒和男蟒的形式基本相同,绣龙或彩凤,长仅及膝,下露裙。一般皇家后妃、公主穿黄蟒,老年贵妇穿香色蟒,素服时为白蟒。
  除了蟒服,还有另外几种常用的服饰。三块瓦包巾,秦腔特有的头戴巾,用黑麻布和铁丝架在演员头上临时扎制,呈现三层的叠瓦状,前火焰结子,比如扮演荆轲时用到。靠,有称“扎甲”,为戏服,武职将帅通用的身份装;帔,一般为常服,帝王将相及家眷“燕居”的通用服;褶,俗称“道袍”,为便服,无论文武、贵贱、男女老幼都可以穿着。从这些秦腔服装的划分可以看出秦腔很好地传承了我国戏曲的历史文化。
  服饰放置有规
  看到秦腔表演需要这么多不同的服饰,那经常外出的戏班要怎样携带这些服饰呢?
  有了解其他剧种的同学可能知道,戏服会放在衣箱里,衣箱也称戏箱(旧时戏曲班社用具、戏服等物品都用特殊的箱子盛放,即“衣箱”)。衣箱起到的虽是辅助作用,但依然很有讲究。衣箱一般分为: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其中大衣箱一般放长袍等“文衣”,二衣箱一般放短衣等“武服”,三衣箱一般放在一些辅助物品,盔箱一般放头盔。
  衣箱出现后,随之出现了管理衣箱的人,称作衣倌。衣倌的技艺传承也是很有趣的,这一行当没有书籍记载,一般靠口口相传,师傅传徒弟,所以一些关于衣倌的技艺已经失传,这是非常可惜的。富有的箱主,为了讲排场、阔气,常常会购置好几套贵重的衣箱,但是演员购置衣箱的不多。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下,据调查各地的秦腔剧团为了在舞台上更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历史等,花重金到苏州等地购置戏曲服装。
  苏州等地在制作戏服方面很有风格和特点,融入了我国传统的各种艺术形式和制作方法,主要以手工刺绣工艺集合传统的诗、书、画和吉祥如意的图案为一体的制作方式,凸显戏曲人物中帝王将相、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文官武将、贫寒权贵等各阶层的人物的鲜明特征。
其他文献
孟齐志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研究生。作为一名“机械迷”,他在北京科技大学本科阶段就玩转各大竞赛;大四保研后,他开始埋首科研,从事结构拓扑优化的相关研究。从竞赛狂人到学术小生,孟齐志对机械专业的热爱始终如一。  自制火箭发射架  在2012年全国科研类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孟齐志作为校航模队火箭组成员,初踏竞赛之路。  他所在小组的参赛项目是模型航天器,大功告成之际,团队将场地选在奥森公园观光塔西侧的
老斋舍位于武大狮子山的南坡,于1930年3月开工,历时一年半,于1931年9月竣工,建筑面积13773平方米,工程造价5500万元。美国工程师开尔斯先生担任总设计师,李四光等人参与其中,是武汉大学最早的一批建筑之一。  这是为男生设计的宿舍楼,依狮子山南坡顺山势而建,建筑主体以花岗岩的灰色为主调,质朴大方、厚重沉稳。入口处修建多层阶梯,外形统一,气势宏伟。为突出其导向性,又在此基础上将拱门上部垫起
2016年5月25日早上十点,中国传媒大学小礼堂。一群高个的养限模特正穿着繁复华美的戏服匆忙地进进出出。设计师们紧张地为他们的模特化着主题各异的妆容。五个小时之后,这里将会有一场主题为“Myth迷思”的毕设服装展。而张洁历时一年精心制作的“睡美人”系列服饰也将在这里的舞台上正式亮相。  裁缝  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一般要用三套服装来展示。张洁看了许多舞台剧的剧本,但觉得很多舞台剧人物没有那么生活化,而
在毕业季里,除了有穿着黑色学位服正襟危坐聆听校长致辞这样的官方毕业仪式,  学生们自己也创立了许多玩法,比如“喊楼”、“走红毯”、“自行车挂树”……  这些传统没有官方仪式的严肃,而是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不拘一格的个人特色。  走红毯  长长的红毯尽头,缓缓走来一对对靓丽时尚的身影,男生西装笔挺戴着墨镜和一袭或拖地长裙或抹胸礼服的女生相携,在红地毯旁的摄像机和单反的镜头前,优雅地微笑,挥手致意—
安琳诗,22岁  国籍:法国  中文名:安琳诗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爱历史文化和美食  问及她好听的中文名字,安琳诗兴奋地答道:“这是我法文名字的变音!我本科学的就是中国文化!”怪不得她汉语如此流利,原来安琳诗已经自学中文很多年。在启程之时,安琳诗在朋友圈里用改编的中国名句表达自己的期待:“快去中国了! Gros bisous à tout le monde! Vous alle
我的转系经历比较曲折,尝试过两次,一次失败一次成功。这两年中,我经历了被误解、被排挤、被嘲笑,当自己真正转系成功的那一刻,反倒有种说不出的平静。  对北大中文系的执念贯穿了我的中学时代,但由于高考数学发挥失常,纵然语文成绩全省第一名,我还是以总分两分之差与期待已久的专业擦肩而过。还记得高考出分后,父母带着我去招生组住的宾馆咨询,父亲将我从小学到高中发表的所有文章一一摆在宾馆的床上,展示给招生老师看
一位哈佛大学博士朋友在北京创建了“创新教育圈子”,聚集了一两百位热爱创新教育的好友,他们线上讨论,  分享创新教育最近信息;线下,他们组织各种活动。  我也是一枚创新教育忠粉,被好友拉进了圈子。  “推荐一名大黑客给你认识。”  一天,与好友喝咖啡聊天时,她突然对我说。  “大黑客?”我立即兴奋起来,“他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在北京从事创新教育。  下周六,我在清华大学猫头鹰实验室举办活动,他是演讲嘉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的热播,再一次引起了观众的关注与热捧。2012年2月,山东大学文学院在全国十省的城乡进行了“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接受调查,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读者占38.6﹪,位列所有茅盾文学奖作品第一位,读者中以在校学生和青年人居多。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延安大学文学院院长、《路遥传》作者厚夫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深入研究路遥及其作品,为此笔者专访厚夫教授,了解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经历,
恰好这时,阮世良有一位朋友正在北京学习。在朋友的鼓励下,2005年1月,他来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中文。语言关通过之后,2006年2月,阮世良又自费到四川农业大学学习。  在北京学完普通话,到了成都,上课的老师一开口,阮世良又傻眼了:老师竟然讲的是当地方言!在北京老师说“上课了”,在成都老师说“上阔啰”,然后就是一串抑扬顿挫的四川话!阮世良班上就他一个外国人,虽然老师会讲普通话,但上课讲到痛快处,
陈文勇去过广西、云南、广州,感觉那里的风俗文化跟自己国家差不多,但自从来到北方,陈文勇就觉得南北差异大了。北方人性格热情、南方人性格温婉,北方人爱吃辣,口味重,南方人爱吃甜、相对清淡……这些都让他体会到了中国的地大物博。  18岁高中毕业后,有一天,爸爸对陈文勇说:“你下个星期去中国留学吧,机票、签证、所有手续都给你办好了,你收拾下就可以去了。”陈文勇一听傻了:去中国?我不会说中文,英语也说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