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l-2/IgH基因易位及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bcl-2/IgH基因易位及免疫球蛋白(Ig)H/L基因重排检测在滤泡性淋巴瘤(FL)不同分级中的应用。

方法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32例FL bcl-2/IgH基因易位状态,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GeneScan法检测了32例FL免疫球蛋白重链/轻链(IgH/L)基因重排,统计分析bcl-2/IgH基因易位状态与肿瘤分级、克隆性IgH/L基因重排的关系。

结果

32例FL石蜡标本,bcl-2/IgH基因易位17例,其中,FL1、FL2易位的发生比例分别为12/13、3/5,而FL3易位的发生比例仅为2/14;24例IgH/L基因重排阳性,其中,FL1基因重排的检出比例为7/13,FL2、FL3重排的检出比例分别为4/5、13/14。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显示,bcl-2/IgH基因易位与FL的分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p=-0.661),bcl-2/IgH基因易位率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而降低,FL1、2和FL3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H/L基因重排在FL3中的检测率高于FL1、2,有效地弥补了单纯FISH检测bcl-2/IgH基因易位的缺陷。

结论

联合FISH和PCR-GeneScan检测提高了FL分子诊断的阳性率,比单纯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或单纯重排检测更灵敏,为FL疑难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加准确和客观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加工酶2-69(USP2-6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至2015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4例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别应用分子杂交技术、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USP2-69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采用体外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瞬时转染USP2-69质粒,使其过表达USP2-69,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
目的探讨原发头颈部黏膜CD30阳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mCD30+T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2014年1月至2017年4月共3例原发头颈部mCD30+TLPD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检索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头颈部mCD30+TLPD表现为膨出/外生性结节,黏膜表浅溃疡。形态学表现为浅表黏膜下的不典型大淋巴样细胞弥漫生长,核型不规则或多形性,有小核仁,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患者细胞学检查为阳性而组织学未发现阳性病灶的现况及原因。方法以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以上为细胞学阳性标准,收集2008至2016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细胞学诊断阳性的病例12 097例,首次活检阴性3 107例,其中675例复核活检,细胞学与组织学活检诊断的一致性采用Kappa值表示。结果首次活检的总阳性率为74.3%(8 990/12 097),首次活检阴性经复核活检证实
目的分析EB病毒(EBV)阳性T/NK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EBV+T/NK-LP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总结2002年8月至2015年3月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156例EBV+T/NK-LP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形态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原位杂交及对45例患者进行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分析,并随访所有患者。结果(1)156例患者中,男性106例,女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实性低分化肺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特殊染色进一步病理分型,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检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医院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非小细胞肺癌827例,对于其中的167例实性低分化肺癌,通过黏液特殊染色(淀粉酶处理的过碘酸雪夫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10种抗体[细胞角蛋白(CK)7、波形蛋白、Ki-67、CK5/6、p40、甲状腺转录因子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