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华人穆斯林与郑和清真寺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语:一说起清真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洋葱型的穹顶、尖尖的叫拜塔以及庄严肃穆的氛围。然而,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我们还能看到一种与传统清真寺造型大相径庭的“华人清真寺”。
  一说起清真寺,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洋葱型的穹顶、尖尖的叫拜塔以及庄严肃穆的氛围。作为穆斯林进行礼拜的场所,在全世界的伊斯兰国家,清真寺永远是当地人宗教活动乃至各类社会活动的中心。
  然而,在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我们还能看到一种与传统清真寺造型大相径庭的“华人清真寺”。它们中既有印尼首都雅加达古老的“老子清真寺”,也有数量更多、造型各异的“郑和清真寺”。
  资料显示,在东南亚各国,广泛分布着主要由当地华人华侨捐资兴建的郑和清真寺。它们有的是全新的,有的则是在数百年前当地人建造的“三宝祠”或“妈祖庙”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如印尼三宝垄三保庙、印尼雅加达的三保水厨庙、印尼巴厘岛的郑和厨师庙、马来西亚马六甲的宝山亭、泰国大城府的三宝公庙、柬埔寨的三保公庙等。
这种独特的设计,是遵循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生前承认并尊重基督教真主使者
耶稣及其圣经的传统,同时也是为了强调在崇尚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穆斯林和
非穆斯林之间,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都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泗水郑和清真寺巡礼


  世界上第一座郑和清真寺于2003年5月28日落成于印尼东爪哇省首府泗水,其全称为“穆罕默德·郑和清真寺”。该寺位于泗水戛丁街二号,是一幢五层楼宇,飞檐画栋,红墙碧瓦,赤柱镂窗,装修堂皇,左前方矗立着一座色彩鲜艳的八卦亭。
  泗水郑和清真寺长21米、宽11米,建筑面积为3070平方米。其中主樓长11米、宽9米,其顶部有8个屋檐。其主楼有3个台阶,形状带有明显的爪哇印度教烙印;而门廊的5个台阶以及建筑内的6个台阶则被认为带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
  该寺“飞檐画栋、赤柱碧瓦”的独特外观和以红、黄、绿三色为主的色彩,既迥异于典型的阿拉伯式清真寺,也不同于东南亚常见的马来或者爪哇风格清真寺,因而在落成时曾被当地媒体描述为“参考了始建于公元996年的中国北京牛街清真寺”。需要指出的是,这座郑和清真寺虽然样式设计取材于中国传统,但其材料却全部取自印尼本土。这座实现了融合了“三教合一”——集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于一体——的奇特建筑还曾荣获印尼全国纪录博物馆授予的“创新成就奖”。
  屋顶既是建筑物的重要标识,也是建筑风格的重要身份表征。一般来说,形如“洋葱头穹庐”的半球圆顶或椎顶,尽管并不为伊斯兰建筑所独有,但在世人心目中已俨然成为经典清真寺建筑的重要标志。而以圆顶状屋顶为中心的建筑设计,也在过去近千年的漫长岁月中逐步演化为清真寺建筑的持久传统。
  相比之下,泗水郑和清真寺的八角形屋顶明显迥异于阿拉伯式圆顶。这又是为什么呢?当年捐资兴建该寺的发起人、印尼著名华人实业家、慈善家柳民源先生说道,当时他们设计这个造型的初衷就是为了反映了郑和清真寺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和伊斯兰经典教义的融合与发展。一方面,八角亭是典型的传统中国建筑样式,形而上地讲是传承周易文化——在源于《易经》的中国传统“风水”文化中,“八卦”表征着天、地、风、雷、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
  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应着有关伊斯兰先知的传说:当年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往麦地那时,曾为躲避敌军的追赶而躲入吉拉洞穴,却被洞口的八角形蜘蛛网挡住去路。按照穆斯林口口相传的传说,先知不愿为自己而毁坏、牺牲蜘蛛的网,便向真主祈祷,最终得到启示,用不破坏蜘蛛网的方式进入了洞穴,躲过一劫。这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在印尼穆斯林心目中很有分量,而且体现出是宗教对和平、仁慈、不杀生等永恒价值的追求。最重要的是,这些价值在不同宗教中往往能够找到高度的共鸣。
  除此以外,“八”的形状和寓意也是华人所喜好的。海外华人华侨祖上多在南洋经商——商人图个彩头,“八”的谐音为“发”,象征着“吉祥兴旺,发财发达”。
  郑和清真寺的文化交融特征不仅体现在外部造型,更表现于内饰等方方面面。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内部装饰物通常包括各种形式的植物、动物、几何图案甚至人物画像,它们多半来自中国历史与信仰神话,以雕刻或壁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一点显然也与“严禁偶像崇拜”的典型阿拉伯清真寺有所不同。
  作为中国、伊斯兰(阿拉伯)以及印尼本土(爪哇)等多种文化相互影响、叠加的产物,泗水郑和清真寺在不同建筑风格和禁忌的调和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譬如,在清真寺的一侧还建有郑和浮雕头像及大明宝船的模型,这对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教规而言或许存在一定突破。但我们也要看到,清真寺在雕塑上相较于同类型的中国寺庙要朴素很多,屋顶上并没有使用装饰元素,更没有出现伊斯兰教所禁止的动物与神物图案——诸如龙、麒麟、龟。这类的动物与神兽则是中式庙宇、殿堂建筑屋顶、屋檐装饰中所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替代,郑和清真寺启用了两端弯曲的屋顶,遂在简洁明了的典型伊斯兰风格之上又增添了一种更有动态感的屋面组合。

当宗教与世俗生活汇为一体


  强调不同宗教间的相互了解、和平共处,是郑和清真寺捐资者、设计者和建造者们的共同理念,在寺庙没有不少当地穆斯林信众一家数口一同前往清真寺祈祷,在完成仪式后,家长或在餐厅就餐,或找中医大夫寻医问药,而他们的子女则在郑和清真寺志愿服务人员的带领下运动、嬉戏。对此,我们不禁感到诧异:这样是否有过于世俗化的嫌疑?是否会削弱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宗教建筑和机构所应该保持的严肃性和神圣性?柳民源先生和清真寺负责人娓娓道来:
  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印尼的穆斯林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的教友,本来就是相对世俗化和多元化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虔诚。印尼穆斯林对真主的敬畏丝毫不逊于任何民族;他们只希望在赞拜神灵的同时,既保留他们自己的传统,又能够享受世俗生活的安逸与舒适。这一点其实和华人很相似。
  而印尼人的传统文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着中国华人华侨先祖所带来的中国元素;因为从历史上看,华人移民东南亚与伊斯兰教传入东南亚几乎是同时进行。华人从广东、福建带来的本已高度“中国化”的伊斯兰教,现在也成为了印尼伊斯兰教的一部分。
  因此,在印尼的郑和清真寺,我们时长看到一种新奇有趣又充满温馨与和谐的景象:一面是华人穆斯林和印尼原住民穆斯林在里面做礼拜。一面则是华人团体在寺外舞狮舞龙。这些载歌载舞的华人社团也不一定都是华人穆斯林,有的就是这儿的并不信教的华人。可是所有人在一起,都很平和、热闹、开心。非穆斯林华人在清真寺外的世俗活动,不仅没有在当地造成族群间的紧张,而且还吸引了这边的印尼人过来凑热闹。
  看着这一片祥和的景象,遥想六百年前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时,亦曾驻足此地,并带来中原繁盛的文化与先进的技术。六百年后的今天,当地人耗资33亿印尼盾修建这座清真寺并以郑和的名字命名,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航海家的丰功伟绩和“品德高尚、遵守教规,对不同宗教信仰者一视同仁”的精神,更是为了鼓励当代华人学习郑和,为团结各族群及建设印尼繁荣的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愿“一带一路”的东风再次唤起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水乳交融的场景,让中国人民与东南亚人民民心相通、共创繁荣。
其他文献
即使身处品牌林立的繁华都市,大多数男性消费者依然并不那么喜欢逛街—已在上海工作生活16年的Andrea Destefanis亦是如此。  这个意大利人偶尔会去逛一些“真的街”,有自然光和新鲜空气流动、商店沿着马路铺陈开来,不时会有些小惊喜的那种。但作为建筑设计事务所Kokaistudios的创始合伙人,他十分清楚:想要在中国拓展业务,像商业街和百货公司这样的“传统”思路绝不可能被手握资金和土地的客
拿着手电筒,携带绳索,翻墙而过,走進阴森森的、挂满蜘蛛网的屋内……不要以为这是惊险小说或恐怖电影里的情节,它是如今“城市探险族”最乐此不疲的“心跳”之旅。
数字故事是通过一系列的图片、视频和讲述者的声音来讲述故事的方式,将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方式引入教育领域,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目前,制作数字故事的软件很多,如微软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Moviemaker视频编辑软件、Ulead公司的会声会影等。在这里,我们介绍一款将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多媒体展示方式结合到一起的电子杂志制作软件——iebook及利用其制作数字故事的新方式。  
导语:或许是厌倦了现实的乏味平淡,才会被虚诞的梦境所吸引。这是一个离奇的梦,也是冒险者的乐园。  城市探险——urban exploration,顾名思义是对城市的一种探索,城市探险活动最早源于18世纪的巴黎,近几年才传入中国,受年轻人青睐,正逐渐成为当今流行的休闲活动。和煦的冬日阳光照进首钢废旧的厂房里,穿着红色衣服的孩子,给这里增添了一抹亮色。  与大自然探险不同,“城市探险者”目标建筑都是城
我的爷爷身材微胖;虽然年纪大了,但头发没白;他的皱纹密密麻麻的,笑起来就像麻绳;他的牙齿有点儿黑。在我眼中,他是个“吸铁石”爷爷。  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楼下打麻将,就一阵风似的跑下了楼。过了一会儿,我对奶奶说:“爷爷到哪儿去了呢?”奶奶也不知道。我就和奶奶一起下樓,找啊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他。  忽然,我和奶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们走近一看,正是爷爷。只见他手里抓着麻将,连我和奶奶站到了他身边
黑泽明的电影在能让最多观众接受的同时做到了最大限度的深度,这是许多导演无法做到的。大部分导演当他们想要传达自我的时候便抛弃了观众,使片子成为小众,但黑泽明不是,黑泽明在电影界产生的影响如同莎士比亚在文学界一般。  三月二十三日是日本知名导演黑泽明的生日,他如果仍在世,已是108岁的老人了。作为历史上首位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亚洲电影人,黑泽明一生创作了31部电影作品,获奖无数。这位改变日本近代电影史的
洛克菲勒家族的丰富收藏或以非盈利组织名义、或以私人名义进行展出。他们在艺术收藏领域的努力,不仅使自己的子孙和家族从中得益,更对世人的艺术教育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他们的财力得以惠利于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洛克菲勒家族是不朽的。  西方国家的收藏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而洛克菲勒家族是美国最显赫的家族之一,对大多数收藏爱好来说,洛克菲勒家族可谓如雷贯耳。洛克菲勒家族曾纵横商界、政界、慈善界和艺术界
“读者对《抗日战争》的青睐,不是我老王有个人魅力,而是我以非常谨慎加谨慎的心态,在完成写作。”这是8月22日,《新民周刊》记者采访王树增时,聊了近一小时后,王树增说出的一段话。而本次独家专访,足足聊了近三个小时。这是我于本次采访之前,并没有想到的。毕竟之前与王树增并不认识,不能预料他能给出多少采访时间,也不能预料是否能把话题聊开来。  在本刊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别报道策划选题时,编辑部认为,应
导语:为什么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有时会争论不休。  公元9年,罗马。一个信使急急忙忙穿过皇宫,给奥古斯都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日耳曼人已经消灭了三个军团。然后,一件可怕的礼物又被递呈给了皇帝,已死的日耳曼尼亚行省总督瓦卢斯的头颅。  自那以后,奧古斯都就像一个梦游者一样在他那巨大的皇宫里游荡。他茶饭不思,他不再洗漱,他辗转难眠,他任由胡子杂乱生长。他还一再地用脑袋撞宫殿的墙。同时,仆人们还听到他
导语:“三弃一代”“后家庭时代”“YOLO族” 这些成为了韩国出生率下降的新标签,同时文在寅政府也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峻性。  早在80年代中期,韩国出生率已经有所下降,然而当时认为儿童会为社会造成负担,且人们的期望寿命为70岁,因此对老龄化问题也毫不关心。韩国政府或学者均未对人口减少给予足够的关注,所以韩国的低出生率政策足足推迟了10年以上。受此影响,韩国成为世界上罕见的人口减少国。  在韩国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