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花开呀开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杨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创作员,鲁院第三届西南班学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散文选刊》《青年作家》《短篇小说》《百花园》等。
   胭脂考上了县一中。一中是全市的重点高中,镇中上线的考生,数来数去拢共也就十来个人。土根本来就有点结巴,得到这个消息后,更是激动得“你你你、我我我”的,愣是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索性不开腔,只龇了牙,一个劲地搓着手。
   可是,胭脂一点也不高兴。
   她抹着眼泪,噔噔噔就往屋后的山岗跑去。一路上都有胭脂花追着她的脚步,郝家大山的人没那闲工夫去种什么花,偏偏这胭脂花开得哪儿哪儿的都是,路边、坡上、田间,再陡峭的崖壁都敢去,都能开得闹哄哄、亮灼灼。就更别说人家的院落了,一到下午,它们就打开紫红色的花瓣,吹起一曲曲意气风发的小喇叭。
   这个时候,太阳正忙着往山的另一边赶路,吼了快一天的知了,也要歇上好一会儿才吱呀吱地,勉强咧咧嘴巴,不过这会儿的胭脂花精力旺盛,一只只紫红色的小喇叭,正啪啊啪地打开。
   胭脂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呆呆地望着身边那些神采奕奕的小喇叭,换往常,早摘下一朵,掐了尾抽出花蕊,含在嘴里,唷嘀唷嘀地吹起来了。这时候,她再没心思去倾听它们发出的细而清亮的声音了,耳边盘旋着的,全是土根刚才说出的那句话。土根的嗓子虽然有些低,又有些沙哑,可那句话,却无疑平地响起的一记炸雷,哗嚓嚓滚过她的头顶:
   “胭脂,你妈妈,你亲生的妈妈找,找你来了,我,我们已经说好了,你,你明天就回,回你的家去吧。”
   土根是50岁那一年,从徐家大沟一位大嫂的手中得到胭脂的。刚满月的小女婴,生了一张秀秀气气的鹅蛋小脸,像是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也不哭闹,就那么睁着眼睛,安安静静地看着土根。
   土根姓郝,郝家大山的人说他就是个苦根。矮个子,胭脂一上初中就和他一般高了。腿有残疾,一长一短,走起路来就一颠一颠的。两道眉毛长得也挺有特色的,像两把扫帚斜挂在额头上,看上去就是一副苦相。而那张苦巴巴的脸,打年轻时就爬上了一道道褶子,所以好像从来就没年轻过。土根独自生活了大半辈子,不想一下子当上爹了,兴奋呢,连声道:“划,划得着,划,划得着。”笑得那脸上的褶子跟波浪一般,一圈圈地淹没了五官。
   小女婴被土根抱回家的时候,房前屋后簇簇丛丛的胭脂花,怒放着,像天边,一片片娇美的云霞。
   “丫头,我看你就叫胭脂吧。”土根怜爱地看着怀里的女婴。胭脂花贱,好养活,哪儿都能长得好好的。
   土根以前爱抽叶子烟,有事无事都握着一管两尺长的烟杆吧上几口,现在抽得少了,说添人口了,用钱的地方就多了,节约一个是一个,再说也别熏着胭脂,那么娇嫩的一个小人儿。村里人笑他,这下子捡回个金元宝。
   胭脂早就知道,自己是土根从外面抱回来的。见过土根的同学都说,胭脂的爸爸怎么看都不像她的爸爸,长得难看就不说了,还那么老,爷爷还差不多。
   不过胭脂从来没有觉得土根不好看。那时候,她学其他孩子吹胭脂花,吹不响,憋得脸红筋胀,一双眼睛都突了出来也不行,土根就说:“莫急,莫急,爸爸来教你。”其实土根也没吹过胭脂花,活了几十年了,对花儿草儿的都没拿正眼瞧过,有了胭脂后,那一朵朵紫红色的、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小花儿,就一朵接一朵地,别上了他那张黧黑粗砺的脸膛。当胭脂嘴里的小喇叭终于唷嘀唷嘀地响起来时,那张气急败坏的小脸,那张笑纹荡漾的老脸,都同时开出绚烂的花来。这样的一张脸,怎么会难看?
   胭脂也不觉得土根的腿有残疾。那时候,她在他的背上,翻过山,走过一条又一条狭窄的田坎。有一年,胭脂生病了,赤脚医生看了也不管用,土根就背着她去镇上。那会儿村里还没通公路,三十公里山路,土根一颠一颠地走着,一会儿往上,一会儿向下,他的背摇晃着,但传到胭脂耳朵的心跳,虽紧促却沉稳有力,一点也不摇晃。那一年,胭脂10岁,土根60岁。住在卫生院里,胭脂问土根累不累,土根拍着他的腿,笑呵呵地说,不累,爸爸的脚杆劲大,大,大着呢!这样的一双腿,哪儿有残疾?
   可是谁能想得到呢?就是那样疼爱着她的一个人,却狠得下心来把她送走,只因为当年抛弃她的那个人,又转了念头让她回家。
   “你让我回什么我的家?你难道不知道这里就是我的家?”胭脂昂着头,一张鹅蛋脸上结满了寒霜。
   “你妈妈,她,她想你回去了呀!从,从前是她不好,现,现在她要好好待你。”
   媽妈,这个已离开胭脂整整15年的称呼,多么陌生又多么熟悉、多么排斥又多么向往的一个称呼啊!胭脂再度将脑袋往上抬了抬,不许集结在眼眶里的泪珠子滚下来。
   “她要我回去我就回去呀?她只顾自己,就不管你的感受,也不管我的感受吗?”
   土根坐在门槛上,点燃手中的那管叶子烟,狠狠咂了一口,不想一阵咳嗽暴风骤雨一般迅疾爆发,直把他呛得昏天黑地。有一段时间没抽烟了,似乎不大适应了。胭脂赶紧绕到土根身后,给他捶背。
   土根喘着气,一把抹掉呛咳出来的眼泪,歇了会儿,说:“对,对了,还有你爸爸,也想着你,他在外,外头打工,干得好,每个月都给家里寄,寄钱呢。”
   “我爸爸没打工,他叫郝——土——根,他就在郝家大山呆着,哪儿也没有去。”
   土根叹了口气,脸上那深如沟壑的褶子,便一圈圈的缠绕得更紧密了,于是那张脸,看上去也就越发的苍老枯瘠了。“你上了高中,开,开支就越来越大了,我也……”烟杆子往鞋底上磕磕,收了起来。这才接着说,“不大负,负担得起了。”
   “这才是你的内心话,到底不是你亲生的。”胭脂的声音猛地变冷,把土根冰得哆嗦了一下。
   “还说什么别人找来了,我看是你去找的别人吧!”胭脂丢下话,跨过门槛就往屋后的山岗跑去。    胭脂说的是气话,可还恰恰就说对了,正是土根去找的胭脂的妈。
   郝家大山和徐家大沟相距七八里地,那一天,土根气喘吁吁出现在一幢两层小楼前,胭脂妈张大了嘴巴,按住了心口,怕心脏不小心扑腾出来。
   在那栋贴着磁砖的楼房里,两人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土根的身子越来越矮,而胭脂妈的眼睛越来越红。
   土根临走时,还生怕胭脂妈不愿要回女儿似的,一个劲说胭脂如何地能干懂事,如何地让人骄傲自豪。
   “大妹子,你相信我嘛,这朵胭脂花呀,将来,准,准能开到北京去。”
   土根要把胭脂还给她的亲妈了,郝家大山的人一下子闹麻了,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土根太傻了,养了15年了,就是块石头也焐热了,焐软了,那婆娘凭啥想要就要回去?你土根又凭啥就依了那婆娘?
   有人说是土根心好,那家人日子过得不错,胭脂以后上高中上大学就不用为钱发愁了,土根是为孩子的将来考虑。
   也有人说,兴许是那家人给的钱多?
   话音刚落,就有人掷过去一个冷笑,这是说的啥呀?土根是那样的人吗?
   附和的声音四处冒了出来,都道,别说土根,哪怕就是个钱钻子,不也得想想,把辛辛苦苦养了十几年的娃儿送走,不就是把以后老了动不得了,有个端茶递水的指望给送走了么?
   归根结底一句话:人善被人欺。养儿为防老,养了十几年的女儿却被别人收了回去,土根在这件事上算是输了,输在太老实,太软弱。
   村里的云婆婆平时基本不出门的,听说了这事,也在重孙子的搀扶下,上土根家来了。按辈分云婆婆是土根的伯母,快90了,银发挽了个小髻,说话颤颤巍巍。一进门,就拿拐棍在地上敲敲打打。
   “土根你这个哈笼包!养个娃儿当养个猪儿嗦,说送走就送走!”
   “伯妈,胭脂上,上高中了,要用钱,钱的地方,就越,越发的多了,跟着我,就只有吃,吃,吃苦。”
   “土根你这个哈笼包!只看到眼前,再哪个样子苦法,也是要过去的嘛,一过去,好日子不是就来了么?”
   “伯妈说,说得是,但胭脂她,她妈不是想她回去了嘛。”
   “土根你这个哈笼包!她妈想她回去就得回去?问题是人家胭脂不愿意回去,你还非要把她送走。你看看你这张脸,老腊肉样,半点血色都没得,胭脂在你身邊,好歹也有个照应嘛。”
   “我也想把胭脂留在身边,可她打生下来就还没喊过妈呢,如今她妈找她来了,胭脂也有妈可以喊了,这是好事呀,我得成全,不能阻拦呀!”
   结巴土根,竟然顺顺溜溜的,一口气说出一段话来,郝家大山的人,再也无话可说,再也无人来劝。
   太阳已赶到山的另一边去了,知了的吱呀吱也愈发含混,胭脂仍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块大石头上,坐了有一阵子了,土根丢到她耳边的那声炸雷,仍然让她晕晕乎乎,回不过神来。眼前是举着紫红色小喇叭的胭脂花,脑海里,却是一团扯不清的乱麻。
   “胭脂!胭脂!”土根焦灼的呼喊从半山腰传了过来。不一会儿,草丛中就露出一个白发苍苍的脑袋。
   他的头发怎么全都白了?上次回来不还是花白的吗?胭脂的鼻头一酸,却在他一瘸一拐的身影出现在面前时,嘴一撅,腮帮子一鼓,起身就从另一个方向下山了。
   才吃过早饭,土根就说:“胭脂,我们走吧,这阵凉快些,等一阵太阳就更大了。”
   两个人,一人背一大包,一人扛一大包,胭脂走前面,土根一摇一晃,紧紧地跟着。
   路上的胭脂花,朵瓣闭合,一律低着脑袋,一言不发。胭脂同样如此。而土根走得张着嘴巴呼呼喘大气了,照样有说不完的话。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兴起了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方向即认知心理学。其作为人类心理现象中的认识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广义的认知科学(包括计算机科学、通讯科学、语言学、逻辑学、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的交叉领域。格拉斯在《认知》一书中指出:“我们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记忆、推理等)被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综合功能就叫认知。”  认知神经心理学是认知心理学的
鞋摊牛总,小城名人。   牛总的成名,依靠了两个特殊场所——补鞋摊和自乐摊。小城百姓有不识县长的,却没有不识补鞋牛总的。牛总的成名,也依靠了其先天不足:身形矮小,立正站直八九十厘米,不及常人一半呢。   牛总的成名,更依靠了小城市民的呵护与扶持。   牛总个头矮小,开办的公司也袖珍。北关巷口,一间依照地形建造的出租屋,十平方米不到,里头窄,门口宽,窄的那头量身搭了一张小床,门口宽的地方设摊办
据说这座城市耗资巨大的垃圾分类运动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前不久,电视里曝光了相关情况,说居民认真分类后的垃圾,到了中转站,因为处理能力的问题,仍然被合而为一。好不容易用金钱和说教堆砌起来的城堡,瞬间土崩瓦解。  不过,艾小菊完全不知情。对她来说,这是一件不开心又无奈的事。自垃圾分类以来,山远书店后门的垃圾桶就换成了新的,且多了一倍,红黄绿各两组,分别放置有毒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可回收垃圾。这大大增加了
我正在睡觉,手机响了。原来是乡下堂弟打来的。我带着睡意“喂”了一声。堂弟问我回不回去,何老六乔迁之喜。  “何老六,是公鸡岩边那个何老六家?”  “是了嘛,他前年在新安县旁边的一个山头上买了座破旧的民房,大家还笑他买个房子在乡下,自己又没有搬去住,还花了十多万,这何老六也不生气,只是嘿嘿地笑,说亏不了。哪个晓得,新安县一通高速路,到省城一个小时都不到,他买房子那里被开发商看中了,还了他两套房子不说
作者简介:   唐黎标,自由撰稿人。作品散见于《知音》《故事会》《短篇小说》《骏马》《文学港》《中华魂》《文史月刊》等杂志。  一   两个女子走进茶楼时,雨还淅淅沥沥地下,整座城都湿了。她们收起伞,相对而坐。一个女子点了杯龙井,另一女子点的是滇红,茶香袅袅之时,西湖与滇池仿佛只隔着一张茶桌。   “这么说,你很早就认识他?”点龙井的女子先说话。   点滇红女子说:“那年我十三岁,上学时总
(一)   一天,王二哥和一哥们到镇上赶集巧遇一算命先生,王二哥随口问算命先生他什么时候结婚。算命先生从头到脚打量了王二哥一番,一本正经地说:“你要二十七岁才结婚。”王二哥大笑:“现在就有三个女的追我!我随便抓一个都可以结婚!”   那年,王二哥二十岁。穿西装、打领带,一表人才,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说起王二哥和彭女子的相识,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味道。   那时,王二哥在彭女子邻居家
美丽出门上班之前,手指墙边的塑料盆嘱咐我:“别用搓板洗啊。”   我说:“瞧好吧,还用手心轻揉。”我轻轻掐了一把美丽的细腰,“快去搂钱。”   美丽为了讨青亮老板高兴,能让她持久在运河咖啡馆端盘子,咬牙花四十元买了两套时髦夏装。我头回洗,她就跟我讲,布料薄,别用搓板。挣钱不易,一分钱要掰成两半花。   “别睡呀。”美丽翘起食指刮我鼻子,“等我回来,耪地。”   “不睡,”我嘿嘿笑,“肯定
1   大门上方电子屏上的左飞字幕怎么改成花季KTV了?当年分明是在这儿和九常办的结婚手续。到民政局大门口向门卫打听,才知道办证大厅早挪到河西新区了。   是从那座彩虹桥上去河西的,叫“四桥”。记得小时候随大人进城赶集,河上仅一座三孔的拱桥(听说解放初建成的),远望很美观也很壮观,只是桥面太窄了,会车时都要小心翼翼。现在算来,加上城北的高速桥、城南的铁路桥,都有“七桥”“八桥”了。前些年河水渐瘦,
1  每年冬季,胡香琴都跑到义阳市,追随表姐刘美兰,在表姐的小澡堂里打工三个月。搓澡不是简单的力气活,而是技术活,但是,没有一把子力气,是吃不了这碗饭的。刘美兰不知用了多少个女搓背工,顾客都不满意。她们给顾客搓背如隔靴搔痒,光在皮肤表层划拉,不除灰,不去死皮,不止痒,不解乏,顾客都纷纷抱怨花了冤枉钱。顾客没感觉,她们自己倒累得娇喘吁吁香汗淋漓,一遍遍用脖子上搭着的毛巾擦虚汗。有一年冬天,香琴到城里
揭示Vesta族群小行星热物理特性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基于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WISE)的红外观测数据及热物理模型,揭示了主带小行星中的Vesta族群的热物理特性。相关论文发表于The Astronomical Journal。小行星绝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带区域,它们可能蕴含了地球生命和水体起源的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