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风云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的上半年,救护车是我最恐惧的车。那时我正在急诊科轮转,因为资历尚浅,我上的班是小医生们最常上的班——救护车班。国外曾拍过一部连续剧——《急诊室的故事》,很受欢迎,但是行内人都知道那只是急诊室作为背景的爱情故事而已。
   本院急诊抢救室设计据说得了“鲁班奖”,但布局常常被待在里面的医生护士们诟病。所有的危重病人都挤在一个玻璃围墙的大厅里,一旦病人人数超出设计容量,整个大厅到处都是担架,几乎没有可以通行的地方,嘈杂和气味自不必说,就连抢救都得从人群中杀出一条血路。
   急诊的病人病种很杂,除了肿瘤晚期无处可去在这里等待生命终点的病人,就是病情危重但住院不得而被迫在急诊治疗的,有些病人来得多了,和医生也成了朋友,大毛小病都在急诊解决。救护车当出租车一样打。
   急诊医生最鄙视的病人,是那些酩酊大醉横卧街头被110捡来醒酒的,有些呼呼大睡,有些则大闹一场走人,常常令医生们叹息浪费了急诊资源。最让人痛惜的则是因为和家人赌气、喝“百草枯”自杀的年轻女子们,也许因为这种除草剂瓶子上写的是“低毒”,让人缺乏警惕,可是一旦饮入腹中,即使神仙下凡,也是束手无策了。
   病人去世是急诊室最常见的场景,几乎每天都有,让人深深体会到生命本質何其脆弱。每当病人停止呼吸,抢救室里哭声震天。我每每都会担心,那些心梗后的病人会不会因为惊吓,又发了心梗,可是无奈。
   有天我夜班,有个60多岁的老太太,因为病情太重,抢救无效,呼吸基本停了,只有心脏在药物的作用下还顽强地搏动着。我告知了患者家属病人的情况,病人的儿子说:“我理解。”这个40多岁的汉子搂着他妈,说:“妈,你太累了,好好休息,我听我姐话,我带好小孩,我照顾好老头,来,妈,亲亲。”看到这个壮实的男子如此理智的悲伤,我忽然泪水盈眶。当医生的,见多了生死离别,可这个儿子,让我强烈地感觉到了亲情的力量。后来,老父亲赶来了,3个人静静地握着老人的手,等她心跳停止,最后安静地料理后事,自始至终,只是默默地流泪,没有惊扰旁边的病人。
   在发了若干次烧之后,我终于顺利结束了半年的轮转。在急诊,我收到了医生生涯中的第一面锦旗,是一位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后康复的小伙子送来的。我拍了张照片放在手机里,医生的幸福,莫过于此。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  上海这座中国最繁华都市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来了2015年新年:潮水般的民众聚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为新年倒计时,在新年还有大约25分钟就要到来的时候,死神首先来到这里,制造了一起严重的拥挤踩踏事件。此次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  遇难者  事件已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根据官方公布的36位遇难者名单,年龄最小12岁,最大37岁,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
遇难者名单公布背后  当2015年第一缕阳光照射到这座特大型城市之前,上海,已经为未能跨越2014年的36条鲜活生命,忙碌了整个通宵。在不到72个小时内,他们的身份都全部确认并向社会公布,接受所有人痛楚的追思。   36名遇难者不只是36个姓名、36个代号,而是36条曾经跟我们一样鲜活而厚重的生命。名单公布的背后,是负责此项工作的各界人士不眠不休的努力。   外滩拥挤踩踏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委市
还原外滩拥挤踩踏事件长征医院抢救现场  一位女性逝者精心做过指甲,深深地留在了陈羽中的记忆里,指甲是时髦的青色,上面还描绘了妖娆的花纹。“一定是个爱漂亮的女孩子,多美好的生命,太遗憾了。”外科医生出身、一身戎装的医院管理者,也无法不为这遗憾的一幕伤感。陈羽中是长征医院医教部副主任,1月1日凌晨接到医院通知,他从位于杨浦区的家中飞快赶到医院,指挥协调抢救。   当夜参与抢救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有着同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局动荡、地域冲突、小规模战争,“战地记者”成了媒体报道中的热词,而与之相应的除了“战争”,还有“死亡”。东方卫视战地记者就曾在一次采访后写下“如果没有明天”感慨战地采访的危机重重,曾几何时,记者已同“高危”画上了等号?  全球至少60名记者死亡      国际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
2014,全年票房大盘止步296亿,距离“超300亿”的预期只有一步之遥——  虽然全年300多部公映片里很可能有一大半做的是赔本生意。  2014,全国电影院屏幕数接近23000块,从0.9万到2.3万的爆发式增长,  只花了短短2年——虽然不排除很大一部分仍属于地产商圈地运动。  2014,华语片票房继续以微弱优势:4亿,领先海外进口片——虽然进口片  总数仅仅是华语片的三分之一。   在这
她叫马拉拉。  去年12月10日,这位17岁的巴基斯坦少女领取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她也是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  马拉拉以前有个名字叫Gul Makai,那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女英雄的名字,在普什图语里的意思是“矢车菊”。几年前,当塔利班开始对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施行高压统治后,禁止任何女孩上学读书。BBC策划找一个斯瓦特地区的小姑娘来写博客,让全世界知道那里发生的事。11岁的马拉拉勇敢地承
2014年,大把千年不遇的黑天鹅事件纷纷登上历史舞台,经济领域更是波诡云谲,卢布大幅贬值、大宗商品狂泻不止、美联储历经数年终于退出QE、美元美股屡创新高,以及A股沪综指终于迈上3000点居然成为全球收益最好的市场。   央妈也很忙,忙着稳定股市、稳定民心、稳定汇率,还要盯着银行、管着债券。左手端着MLF、SLF等创新型货币工具,右手高举老牌货币政策降息,四处救火,忙忙碌碌又是一年。   201
杜克大学教授Dan Ariely是以研究非理性行为而负盛名的科学家。最近他参与开发了一个叫timeful的智能日历应用,倾注了他多年关于人类非理性利用时间的研究。他给出了关于时间管理的六个秘密。   第一条就是,这个世界永远在跟你做对,它不照顾你的长期利益。你走过一条街,每个商店都想让你花钱;你的口袋里有一个手机,每一个App都想控制你的注意力。我们面对无穷的持续激荡的诱惑链条,就好像被一群小偷
肖全的这个摄影展命名为“历史的语境与肖像”,日前在成都当代美术馆开幕。这让我想起1988年,在一份由数页复印件构成的“杂志”《象罔》中,肖全被其中一张庞德的照片深深吸引:典型的欧洲绅士——礼帽、大衣,在翻开的白色衬衫领口衬托下的细方格西装,还有一根手持的拐杖。这是庞德于1963年在威尼斯的照片,有时间痕迹的脸在这个古老的城镇环境的呼应下,构成了一个可以不断解读的形象故事。   庞德特殊的经历以及
一次引人注目的人事更替: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接替周生贤,出任中共环保部党委书记。周生贤目前仍然是环保部部长,但已年届65岁,到了正部级官员退休年龄,因此,陈吉宁很可能是下一任环保部部长。   陈吉宁履职于危难之际。中国目前正处于最严重的环境危机中,无论是环境承载能力还是民众心理承受能力,都已经濒临极限。对环境问题的不满,正转化成环境问题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诉求。与西方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情况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