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认同的教育思考

来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to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礼教在完成其从事神到为仁、到独尊、再到科举制、最后到“吃人”的嬗变过程后 ,在前所未有的现代西方文化的面前 ,再难担负起民族认同的中轴作用。当礼教不可挽回地日渐式微之际 ,作为一种群体心理特质的华夏民族认同感之所以能不断生长 ,关键在于存在着一种能适应其不断生长的基质。其构成要素则是 ,以汉字为物化形态的民族思维模式和融人文风情与自然风貌为一体的民族文化心理场。礼教失落后 ,如何树立新的民族自觉 ,是华人教育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其他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当前以问题为核心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阻碍了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朋辈心理辅导模式不失为一
目前,“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幼儿园信息化的发展,大多数的幼儿园园长在战略发展的规划上已开始进行部署和策划。部分幼儿园建设了网站,配置了办公电脑,教室内装备了电视机、DVD、视频监控系统等。但由于资金、管理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还没有得到全面的应用,致使信息利用率低,甚至出现重复投资多,信息化收益少等现象。主要存在不足之处就是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发展较快,教师经过普遍培训,但由于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