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吝啬鬼》与《看钱奴》中的为富不仁形象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吝啬鬼》和《看钱奴》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多的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劣质尤其是指贪欲和吝啬的作品。本文通过剖析两部作品的表现手法、艺术形式等得出结论:这两部戏同时以讽刺批判喜剧的艺术形式展示着各自时代和各自心目中的贪欲、吝啬的人性。
  关键词:《吝啬鬼》 《看钱奴》 贪欲 人性 劣质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一 《吝啬鬼》和《看钱奴》的简介
  纵观中外文学史,其中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劣质的方法屡见不鲜,而这种劣质的人性尤其是指贪欲和吝啬两种。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与中国元杂剧作家郑庭玉创作的喜剧《看钱奴》,堪称中西方戏剧中刻画和批判为富不仁者形象的典范和代表之作。莫里哀的《吝啬鬼》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典型的吝啬鬼、守财奴,甚至到达了视财如命、吝啬成癖的走火入魔的境地。他不仅仅对仆人和家人非常苛刻,就连自己也常常饿着肚子上床,经常到了半夜饿得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去马棚偷吃荞麦。他不管儿女各自有钟情的对象,坚决要儿子娶有钱的寡妇,要女儿嫁有钱的老爷。当掩埋在花园里的吝啬攒下的钱被人取走后,他更是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刻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守财奴形象。而郑庭玉的《看钱奴》,又作《冤家债主》,全名《看钱奴冤家债主》,是中国著名十大古典喜剧之一。讲述贫民贾仁因为得到周荣祖的祖财暴富,之后又廉价买周荣祖之子作为养子,最后钱财重归周家的故事。贾仁曾经是个以挑土筑墙为生的穷人,偶然挖到周荣祖家藏在墙里的祖产而暴富,周荣祖一家则因此更加落魄。贾仁虽得到万贯家财,却无儿无女,让陈德甫替他买个儿子,恰巧周荣祖夫妇走投无路,情愿卖掉儿子长寿,却只得到了很少的一点钱。二十年后,长寿长大成人,贾仁吝啬成性,财富积聚,但是却染病身亡。周荣祖夫妇乞讨至庙中,遇到儿子却不知相认,后来经陈德甫向长寿说明实情才得以重聚。作为贪欲、吝啬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两个艺术形象,阿巴贡和贾仁既是一对“孪生”兄弟,但是又都各具鲜明突出的个性。这两部戏中分别塑造的主人公阿巴贡和贾仁的刻薄、无耻、悭吝形象令人可笑,可憎。这两部小说早已作为“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守财奴”而载入史册,相映成辉。本文拟从比较这两部作品的代表人物形象出发,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两部讽刺喜剧的异同及其异同之原因。
  二 《吝啬鬼》和《看钱奴》的表现手法
  在主题思想和基本的故事情节都确定的情况下,《吝啬鬼》和《看钱奴》同时运用了荒诞和漫画式夸张这两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手法。然而最能反映出人物的畸形性格的是语言和行动的夸张两个方面。《吝啬鬼》中的主人公阿巴贡是大富翁、高利贷者。而《看钱奴》中的主人公贾仁也是腰缠万贯。两位剧作家都注意了各个方面,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共有的性格作了精彩细致的描绘。两位吝啬鬼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可悲的是却拒绝花一分钱来享受任何的物质,所有敛财行为都是纯粹为了满足个人对攫取财富的绝对欲望和快感。可见,敛财已经成为他们生命存在的唯一追求,而守财更是他们生活的唯一主旋律,令人可笑的是,虽然他们无疑称得上物质上的富翁,但是却是生活中的极度可怜的乞丐。
  阿巴贡和贾仁是无耻的为富不仁的吝啬鬼和看钱奴。这两部作品为我们勾画出了贪欲和吝啬者的丑陋形象,暴露出他们人性中无耻的一面。《看钱奴》与《吝啬鬼》这两部讽刺喜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表现在两剧塑造了极相似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是看钱奴贾仁和吝啬鬼阿巴贡。而在塑造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时都共同采用了漫画式的幽默夸张手法,使人物的鲜明性格塑造更加成功。阿巴贡破天荒地招待客人,吩咐仆人“往酒里多兑水”,嘱咐厨师专给客人“搭配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仆人的裤子屁股上破了大窟窿,他不给仆人换,叫仆人伺奉客人时“想办法,背靠墙”;他找碴和下人吵架,为的是不给他们开支;他虽说已年过花甲,却要娶花季少女玛丽亚娜。为此他不但不出钱,还想的是捞钱。他知道玛丽亚娜的家贫穷,遗憾地说:“可惜这姑娘家产很少,和她结婚捞不到一大笔陪嫁费。未尝不可以想旁的办法找补”。而贾仁没儿子,他乘贫穷秀才周荣祖夫妻之危,用不够买一个泥娃娃的一贯钱,要买周荣祖夫妻活蹦乱跳的7岁儿子小长寿。小长寿被卖给贾仁,不肯改口说自己姓贾,贾仁竟当着周荣祖夫妻的面打得小长寿呼天唤地。更无耻的是,当周荣祖夫妻“伤心惨惨刀剜腹,滴血簌簌泪满腮”地将卖儿的文书写毕交给贾仁,贾仁不仅不给周荣祖夫妻卖儿的恩养钱,还无赖地说周荣祖夫妻:“无饭养活儿子,才卖与我,如今要在我家吃饭,我不向他要养恩钱,他倒向我要养恩钱?”
  这些作品的细节都是从作者当时生活的时代中提炼并升华的,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能准确客观地描画出世上贪欲、吝啬之徒的嘴脸。其实,两剧的情节很简单,故事也算普通,很容易让观众和读者提不起兴趣,可是正因为这串串珍珠般的细节点缀其中,一下子使整部作品生动起来,充满活力。通过这些细节不但突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而且引人入胜并使之印象深刻,确实为剧本平添了艺术魅力。可见,莫里哀与郑廷玉称得上是深谙其艺术奥秘的优秀剧作家的代表人物。
  另外,两剧最显著的艺术特征之一是善于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夸张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喜剧艺术中的夸张尤其显得重要和独特。因为喜剧的夸张是为了引人发笑,所以比起其余艺术门类喜剧的夸张幅度更大,甚至可以夸张到不近情理、荒唐怪诞的失常变态地步。莫里哀在塑造《吝啬鬼》中的主人公形象时,正是采用那种突出并夸张人物身上构成喜剧性矛盾的某一主导性格“或曰绝对情欲”的聚焦透视法,用这种方法引起强烈的喜剧效果。正如莫里哀自我宣称的:“作者没有把一个人各方面的性格全部描绘出来。但其最主要的特征却显得异常突出?我不让观众有一分一秒的犹疑,‘观众根据我送给他’的‘达尔杜弗’的标记,能立刻认清他的面孔。他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或一件事,不是在为观众刻画一个恶人的性格。探照灯的光线集中于一点上,一个早就选好的性格特征上,在此光点以外的一切则都留在阴影中。”例如,阿巴贡和贾仁作为虚伪刻薄的吝啬鬼和看钱奴典范。阿巴贡放高利贷表面上是低息,还说什么是“与人方便,慈悲为怀”。待债放出后,又编造所放债款是从别人手里借来的谎言,以便从中加息,比法定利率高出5倍之多。而且借债者得不到全部借款,其中五分之一由破旧货物顶现钱。贾仁在买周荣祖夫妻的儿子时,先说:“我是财主,他要多少钱,我指甲里弹出来的,他也吃不了”。待他把周荣祖买儿子的文书骗到手之后却只给一贯钱。在他的门馆先生陈德甫的再三请求下,贾仁铁口钢牙地说:“我则是两贯,再也没的添了。”   三 劣质人性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
  阿巴贡和贾仁这两个吝啬鬼与看钱奴,为了攫取财物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正因为有了这些典型细致的描述,阿巴贡和贾仁的贪欲吝啬的恶劣人性本质更加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同时又引起读者和观众深思,无休止的贪吝又是怎样一步步泯灭人性良知的。《吝啬鬼》里的阿巴贡视钱如命,他爱金钱胜过美德、爱情、荣誉,甚至一切。在阿巴贡这个守财奴看来,钱才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东西”。为了疯狂敛财,他几乎没有了普通人的基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自己不懂得享受,更谈不上让别人享受。无耻地占有金钱的欲望淹没了家庭伦理亲情,妻子儿女也都沦为他赚钱的工具和牺牲品,成了他剥夺的对象。可见阿巴贡贪欲性格的畸形化越演愈烈,已经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让他失去了普通人的正常思维,沦为“人群当中心最硬、手最紧的人”,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所有人当中最枯燥最没人情味的人”。《看钱奴》中的贾仁曾经是个勤奋的老实人,可是一旦拥有了财富,贪欲吝啬的恶劣本性也表现出来。为了钱,他变得灰暗,心灵发生扭曲。尤其是在向神灵乞福的愿望得以实现后,人性的弱点和恶劣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其实,无论是阿巴贡还是贾仁,最终都沦为金钱的奴隶,这些更加让我们看清了金钱所带来的罪恶。他们被巨大的财富压缩成了世界上最渺小的角色。他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仅带给我们笑声,伴随着笑声之外应该还有悲痛、哀叹甚至是震惊。“欣喜之余,忽生悲痛”,恐怕这才是剧作家们真正的深层目的吧。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由于生活环境、时代条件、个人文化修养、民族传统及其生理、心理特点的差异,以及不同作家所使用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的不同,必然会使每个吝啬鬼表达感情的方式各种各样,而不会更加不可能会千篇一律。这两部作品也告诉大家:周荣祖之所以受贫穷的原因是他的父亲毁废了佛院,是得到了神的应有的报应。然而贾仁之所以突然变富,是神借于他福力,贾仁吝啬的要命,所以神暗伏他买下周荣祖之子为儿,目的是让他二十年后着双手交还本来属于他亲生父亲周荣祖的财富。贾仁由穷而变富,又由富而变吝啬,最终由吝啬到死,“二十年年限已满”,这其实都是冥冥之中神掌控的结局。暴富后他变成嗜钱如命的守财奴,甚至要死了还处处精打细算,却依然难以摆脱衰败、死亡的最终命运。可见,人不能胜天,命运更是不可强求,这就应了那句俗语: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样便削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而《吝啬鬼》则不一样,阿巴贡敛财方式是借助无耻的剥削,他放高利贷,钱匣失而复得。这些不是天意使然,而是子女和仆人抓住他爱财胜过爱任何人、贪财甚至不要命的特点,占据主动地位,最终打败了无情的父亲。显然这是人定而非天定,所以说,莫里哀所创作的《吝啬鬼》的现实主义斗争精神更强一些,而郑庭玉的《看钱奴》由于宗教色彩而使现实主义精神显得微弱几分。
  四 《吝啬鬼》和《看财奴》的艺术形式
  《吝啬鬼》中的阿巴贡,带给读者和观众笑声的同时,也带给大家深思。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他们幽默表演背后所隐藏的可悲、可怜与可恨。这是一般西方话剧涉及情节人物采用较多的结构。这部作品以阿巴贡为重点审视对象,对他进行了深刻而彻底地揭露和鞭挞,虽然有告诫疯狂拜金者迷途知返的意味,但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意图是讽刺和批判资产阶级。以阿巴贡与其儿子、女儿的关系为主线、明线,以昂塞默爵爷与其儿子法赖尔(阿巴贡女儿的恋人)、女儿玛丽亚娜(昂塞默儿子的恋人和阿巴贡的追求者)的关系为副线、暗线,剧情在这两条线中连结和矛盾中进行,地点集中在阿巴贡家,时间不超过24小时。《看钱奴》则是以中国戏曲冲突集中,主线贯穿和时空自由的特点,直线到底,剧情跨度20年,故事地点多并不断变化。它的目的是警告人们:“贫与富前定不能移,笑愚夫枉使欺心计”。表面上揭露了贾仁的为富不仁和对自己及他人的极度吝啬残忍,实质上是教化当时的人们安于现状、一切不作为而听凭上天和命运的安排;实际描写时,却又使我们在嘲笑、痛斥贾仁的同时,似乎还怀着一种悲悯的感情。同情着贾仁对自己的苛刻,悲哀着他二十年的看钱奴生活。他生命中的唯一追求最后变得一文不值,毫无意义,怎能不令人深思?
  这两部戏同时以讽刺批判喜剧的艺术形式展示着各自时代和各自心目中的贪欲、吝啬的形象。以中西方戏剧文化的魅力刻画了虚伪、刻薄、悭吝的阿巴贡和贾仁,让我们领略到中外讽刺喜剧创作上的同中之异,使观众在捧腹大笑中看到吝啬鬼和看钱奴损人利己的本性,贪婪悭吝的心理和狗彘不若的行径。它们的艺术价值受到世界人民的珍视和欢迎。
  参考文献:
  [1] 毛晋:《六十种曲》,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
  [2] 顾肇仓:《元人杂剧选》,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 刘彦军:《东西方戏剧进程》,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4] 廖可兑:《西欧戏剧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
  [5] 约翰·济慈,朱维基译:《济慈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作者简介:
  宋玉,女,1978—,山西长治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工作单位:保定学院。
  张广天,男,1977—,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研究教育心理、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保定学院。
其他文献
新疆喀什河吉林台水电站地区是地壳现代构造运动仍十分活跃的地区,工程的安全有可能会受到断层新活动的威胁,必须提供有关区域稳定性资料作为建设的依据,本文应用显微构造分析,同
硅橡胶均质膜是渗透蒸发进醇膜的典型代表之一,因其机械性能较差、成膜性不好,分离性能受到限制.本文用物理涂敷(复合)和化学改性的方法,制备出了机械性能优良且具有超薄活性层的硅
直观地监测超声波机械振幅相对变化,而且后续处理电路简单。仪器输出与超声振幅的平方成正比,该监测器实用、简单、可靠。 Intuitive monitoring of ultrasonic mechanical am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采用香港科技大学的空心圆柱扭剪仪对砂土进行了剪应力幅值和应力主轴耦合循环变化的非比例加载排水试验.试验控制条件为:在剪应力幅值周期性变化的同时应力主轴相对试样的沉
刚刚过去的暑假,对齐瑞瑞来讲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她不但成功减掉了10多斤多余的脂肪,还通过参加一个演讲培训班让自己的发言能力有了挺大提高,她期待着成为一名中学生,期待
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型信息技术仪文当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两大显著趋势:一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消费类电子产品技术相互密切结合;二是数字化。这两大趋势相辅相成、
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活力,都源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写作文,即使有些老师指导有方,也难免出现学生不爱写作文的现象。作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目前的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让语文老师深感忧心,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仍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核心。下面就我这些年教学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一、 消除学生写作难的心理  有的学生把作文看得太难,一听说几百
本文提出了稀型乳状液膜分离方法的新概念。作者用稀型乳状液分离技术,在φ500mm×3000mm的机械搅拌柱中,处理粘胶纤维的酸性含锌废水,经一次接触后,废水中锌含量可从500ppm
双轴定向拉伸聚酯薄膜技术浅谈陈韵诗一、简介双轴定向拉伸聚酯薄膜(英文名称:BiorentedPolyesterFilm),简称BOPET(英文缩写)为无定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称:Polyester缩写为PET)切片简称聚酯切片)经熔融挤出在... B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