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承接 发展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_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产业集中区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设立的省直管开发园区。园区南依九华山,北临长江,东接铜陵市区,西连池州市区,规划面积216平方公里。境内有近16公里长江深水岸线和正在建设的九华山机场,沿江高速公路、宁安城际铁路、铜九铁路等穿境而过,水陆空交通十分便捷。水电气保障条件好,产业承载能力强,综合成本低,发展空间大,生态环境优。既是一方投资热土,更是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水宝地。
  江南产业集中区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产物。如果说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大战略机遇,那么集中区发展则是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集中区是示范区中的示范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江南产业集中区的建设对于《示范区规划》的实施,对于铜陵池州同城化构建,对于跨江发展、打造有更大辐射力和带动力的皖江南城市群,对于加速中部崛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江南产业集中区来说,关键是产业、重点在承接、必须要示范,而核心是创新。概括起来,即要做到“四个创新”。
  体制构建上要创新。一方面,将按照“小政府、大社会、优服务、高效率”的指导思想,全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行扁平化管理、企业化运营,精干机构、提升效能、创优环境。另一方面,将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社会管理体制,遵循城乡统筹原则,在户籍、社保、教育、医疗等方面推行市民化管理、市民化待遇,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
  产业培育上要创新。承接产业转移,不是消极被动的,一定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重点要突出一个“大”字和“新”字。所谓“大”,就是大规模、集群式、产业链型的承接,尽快形成有独特优势的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所谓“新”,就是注重引进和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新产品以及一些新兴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打造以先进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新城。
  开发模式上要创新。首先,大力探索“园中园”、合作园区、“飞地”经济、土地一级开发、BT和BOT等开放建设模式,谋求与大企业、商会组织和发达地区的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政府组织间的合作共赢。其次,大力推行“和谐征迁、科学安置”,发展集体经济,构建百姓家园,充分调动和激发老百姓拥护开发、支持开发、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老百姓在集中区的发展中得实惠、享成果,生活富裕、幸福。再次,保护青山绿水蓝天。真正构建生态环境友好型社会。
  联动发展上要创新。作为省直管江南产业集中区,不仅要考虑跨江两岸联动发展,还要积极推动安庆、池州、铜陵三市联动发展,做到四大园区联动发展。不仅要考虑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联动发展,也要兼顾与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合作,特别是要全力推进集中区内城乡联动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共进。
  长江的尽头就是蔚蓝浩瀚的大海!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与广大投资者、开发商、创业人共举创新大旗、共谋创业盛举、共绘创富蓝图,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在梅龙这块土地上,建设一座城乡一体化的滨江、生态、现代化城市。
其他文献
现代的家居设计中,有创造性的成果往往与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高分子材料如玻璃钢,芳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乙烯在这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高分子材
微信传播分散话语权和话语中心集聚的风险。现场即时可视化,有力推动集体动员。公私领域模糊,消解集体行动困境。"种子信息"隐匿存在,提升负面舆情难以察觉的风险,容易导致风险
在县域范围内,金融存贷差继续扩大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2000年安徽县域存贷差仅12.1亿元,只相当于存款总额的1.4%;到2006年,全省县域存贷差已增加到1256.7亿元,相当于存款总额的50.5%。也就是说,目前金融机构在安徽县域的存款有一半流出县域。    5月15日,安徽省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考核正式“发榜”,新的考核指标体系下综合十强县和动态十佳县新鲜出炉。《决策》杂志分别邀请到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