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的资本利用与人的发展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j5186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资本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我们生活的实践方式,因此资本的利用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马克思基于资本的角度探讨人的发展,不仅对资本为人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且也深刻地批判了资本造成人的物化性和异化的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在利用资本时必须保持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适度的张力,防止对资本的过度发展或盲目限制,努力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资本;资本利用;人的发展
  资本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我们无法超越的阶段,马克思从资本的角度探索人的发展,认为资本对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即:推动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和导致人的物化性和异化的消极作用,我们应当把它置于特定的历史中,辩证地来看待它。因此我们不应该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东西,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可以通过资本的利用来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而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但是我们必须防止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资本的剥削性,处理好资本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发展资本的同时,不断提高驾驭资本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一、资本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作用的辩证解读
  (一)资本对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
  資本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且为人类社会向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资本才创造出资产阶级社会,并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的普遍占有……与这个社会阶段相比,以前的一切社会阶段都只表现为人类的地方性发展和对自然地崇拜。”第一种社会形态是资本被发展以前,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是依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存在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人盲目的崇拜自然,受自然地控制,人与人之间是高度的依赖关系,人只能在狭窄的生产区域内孤立地发展自己。资本发展的社会,是第二大社会形态,资本是最有效的经济发展方式,它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存方式。因此过去自然形成的、狭窄的社会共同体被这种社会形态所打破,形成了普遍的全面的社会物质变换关系和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资本在改变人类生存方式的同时,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经济奇迹,也为第三阶段即建立在全面发展的具有自由个性的自由人的阶段,创造了必备的历史条件,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资本的扩张丰富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人的交往日趋国际化。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人要进行实践活动,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资本的扩张打破了过去各民族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状态,使各民族来往增多,交流频繁,互相依赖。物质交流增多的同时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文学等方面也互相交流,互相借鉴,日益走向国际化。资本的扩张通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提升个人的享受能力,使人的需求得到全面满足,从而更多的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
  (二)资本对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通过对劳动人民和殖民地的剥削、压迫、欺骗完成的,是靠牺牲人的本身的发展来完成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人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的原始积累被马克思深刻的揭露了出来。没有那些手工业者对帮工和其他小手工业者的剥削,没有资产阶级对本国统治阶级和外国殖民地的无情掠夺,资本家永远也完成不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主义永远也发展不起来的。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非洲黑奴贸易,无不记录着资产阶级靠剥削而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资产阶级对殖民地残酷的剥削和掠夺,对土著居民的疯狂屠杀;以及在资本家的无情压榨下,无数工人因过度劳累,因工作条件的恶劣,因生活得不到保障而过早的失去了劳动的能力甚至生命,这些事实无不诉说着资产阶级剥削压迫的罪恶。
  资本的本性是最大限度的追逐利益,追求自身增值。“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他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黑奴就会最好的证明。” 这是马克思对资本追逐利益贪婪本性的深刻揭露。资本逐利的本性最终造成劳动的异化和人的物性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是物质产品的创造者,但物质和产品却不归他们所有,反过来却变成异己的力量统治他们。工人的生活状况没有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好,实际上“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 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要求工人,提倡禁欲主义,另一方面却不断的增加自己产品的诱惑力,强迫工人产生新的需求,导致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的盛行。
  资本增值,必须以资源、环境等生产资料为前提,资本增值的无限性和资源环境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人的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和获取更多的利润,资本家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去获得尽可能多的廉价的自然资源,于是他们利用手中的资本随意地开采,到处地掳掠,完全忽视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凭借,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存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根基,资本家没有社会的限制,随意的进行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商品到底有无效益,他们似乎并不关心,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经常性地出现生产过剩。但是资本家绝对不会把卖不出去的商品无偿的送给工人,为了保证他们的利润,他们宁可把他们倒入大海,或者遗弃野外。 资本主义产能相对过剩,带来的是资源的浪费,是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日趋紧张。   二、合理利用资本,推动人的发展
  资本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内核,要发展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利用好资本。然而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只看到资本剥削的特殊性,忽视了资本增值的一般性,把资本看作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东西,片面的加以否定排斥。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方式,使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得以肯定,使资本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得以突出。但是由于我们对如何利用资本缺乏经验,导致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与人的发展相悖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生态问题的等。为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找到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使资本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我们社会主体即人的发展,从而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充分利用资本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客观地看待分配问题,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资本在发展我国经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导致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贫富差距尤其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了整个社会收入的断层。为了缩小收入差距,调节收入分配不均,实现我国从“金字塔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的转变,我们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时都应该注重公平,在注重效率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公平。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比重、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从而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第二,防止资本在经济建设中“见物不见人”的不良倾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实现“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最終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相互协调的综合发展。
  在市场条件下,资本的本性是最大限度的追逐利益,追逐自我的增值。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通过商品、货币等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物的依赖关系”,导致商品拜物教。人与人关系的物化,导致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出现了严重的“滑坡”如官场贪污腐化、奢侈浪费、用公款大吃大喝之风盛行,个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的出现。因此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建设,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建立新的道德规范。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核心,把人的发展放到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上,从而实现“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化。并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同时破除一切旧观念如“金钱是万能”、“消费就是美德”、“享乐就是价值”,树立起“金钱买不到尊严”、“节约才是美德”、“人生应该有所追求”的新风尚。同时大力宣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等思想行为。
  第三,正确处理好资本扩张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资源与环境是资本扩张的前提。资本扩张的过程必然是资本向自然界、向自然资源扩张的过程。盲目的资本扩张带来的必然是对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往往把资本的量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片面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忽略了节约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界这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导致了我们的生存出现了严重的危机。面对资源的日趋短缺、环境的严重污染、生态系统的退化、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要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不动摇,真正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而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其他文献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杭州市行业协会数量逐步增多,分布日益广泛,作用日趋明显,但与此同时,还存在协会规模小、结构布局欠合理、独立性不足、职
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在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她60岁生日之际,中共四川省委党校于2009年11月隆重召开了“四川省党校系统纪念建国60周年理论研讨会”
本文利用产品质量提高模型,构建了内生增长模型,以此来解释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引进所带来的技术进步而导致的经济增长,并且在具体讨论中引入集约化指数,利用1995-2011年的相关数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拆迁、卖地、土地置换等方针政策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村官的职务犯罪问题也越来越突显。这一问题的出现与恶化,对农村经济以及新农村建议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危害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也消弱了党和政府在农民心中的威信。因此,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有必要对村官职务犯罪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村官;职务犯罪  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村官不是官,所以村官的腐败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项产业的高速发展,在此同时,建筑项目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多样化。合同是建筑企业进行施工之前的一种协议规定,合同的签订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个过程,在各阶段都起到规范施工企业行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协议。但是由于企业与环境的现实因素影响,在施工合同的签订、履行各个阶段中都存在着一定风险,为施工过程带来了风险。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工程合同的各个阶段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解放思想和工作创新不是无条件的,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只是换种思路、换个干法,不是解放思想,也不是工作创新.解放思想和工作创新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
摘要:本文采用Dynan模型对中国城乡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进行测度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存在较强预防性储蓄动机,城鎮居民家庭预防性动机整体上强于农村居民;2、城镇和农村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都更多来自中等及接近中等收入的居民家庭。  关键词:预防性储蓄;Dynan模型;居民收入等级  一、引言  本文针对中国居民储蓄率高速增长现象,分别对城镇、农村不同收入等级居民家庭的
近10年来,许多西方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千方百计降低失业率,其中一些国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它们的做法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许多相同之处.这里把它们的基本做法归结为以
恭城县委党校抓干部的培训教育,注重以提高素质为目标,按照党校特点和恭城特色的要求,积极扩大办学规模,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断加强规范管理,为充分发挥党校培训干部主渠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