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教师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自学能力 教材阅读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自学能力对每个人都是终身有用的,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从指导阅读教科书入手,使他们学会抓住课文中心,能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初中物理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师生不重视课本阅读,只热衷于题海战术。特别一些学生往往只凭课堂上听老师讲的定律、公式做题,造成基础知识不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高的不良后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方法的能力。下面我谈谈怎样充分利用课本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经验和方法。
  一、教师要为学生阅读教材创造条件
  一方面要经常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重要性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了自学能力,才能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才能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另一方面要多为学生阅读课本创造条件,学生自学必须有时间保证,初中阶段学习的科目繁多,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每天可用于自学的时间只有一两个小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的“满堂灌”。一堂课如果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便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连思考问题的余地都没有。有些问题既使课上讲了,学生做了练了,但一考起来还是不懂。这说明只有教师讲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消化吸收。另外,课后作业要少而精,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重要的是精选典型习题,指导学生深入探讨,独立思考。在分析习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使自己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思路和方法。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少灌输、多引导,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习和钻研问题的过程。如上《欧姆定律》一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及定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然后教师加以小结。这样,既在课堂上有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又可使学生自己实验、思考、讨论和研究问题,更促使学生认真钻研教材。
  二、根据物理教材的特点加强阅读指导
  物理课本中既有对现象的描述,又有对现象的分析、概括;既有定量的计算,又有动手做的实验。在表述方面,既有文学“语言”,又有数学“语言”(公式、图像),还有图画“语言”(插图、照片)。看这样的书,既要懂得文字表述的意思,又要理解数学的计算及其含义,有时还得画图,等等。学生刚开始时不易读懂,也不习惯,因此,一开始教师就必须用心引导,要求学生从头至尾地看,并给予指导,必要时还得边读边讲;重要的句子、结论要求学生用笔划出来,对一些叙述较复杂的段落要予以分析解释。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学生阅读课文后,对课文提出的概念、定义和原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实验现象和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做大致分析,这时就可通过提问和学生一起讨论研究,使之进一步了解。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理解,应特别明确:谁是受力物体,浮力的大小、方向,以及在什么情况下才有浮力,等等,帮助学生理解“原理”的实质,而不至于死背条文。物理公式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数学表达式,初中学生不易看懂,往往把它当做代数看待,这就需要教师一开始就帮助他们弄清其含义。其实,数学“语言”和文字“语言”是一致的,因此,先要训练学生当“翻译”,经常要求他们将某一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译”成文字语言或将文字语言“译”成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逐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八年级刚开始上物理课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以课本为主,课前预习,会读书”的要求,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读物理书,我还特别向学生提出预习时应注意的事项:①看完一节(或一段)课文后要了解这节(段)课文讲了什么物理现象?某个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了什么问题?②这一节(段)讲了几个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生产实际中有哪些实例?③在阅读课本过程中要经常提些“为什么”,并设法解决。④看完课文后,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并把不懂问题记录下来,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另外,我还在课前拟定了预习提纲,帮助学生预习。通过预习学生能大概了解教学的中心要点,并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从而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之一,而提高阅读能力是培养自学能力的起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阅读课本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阅读中独立感知、理解教材。通过经常性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版图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一种教学材料,几乎所有地理教学内容都需要借助地图才能表述完整,运用版图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兴趣、理解知识等起到显著作用。  关键词: 地理学科 版图教学 地理技巧  一、版图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版图是地理黑板略图的简称,是指在地理实际教学中教师凭借娴熟技巧,将复杂的地图及地理事物和现象,用简易的笔法,迅速绘制成简略的黑板图,
摘 要: 对话教学方案是以课堂对话为核心操作方式的课堂学习方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本文主要从对话教学特点、高效课堂特征及如何合理利用对话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个方面展开阐述,讨论如何既注重学生的双基教学,又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形成,真正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对话教学方案 地理教学 教学策略  对话教学方案(笔者所在学校称之为对话单)主要由课前对话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改目的在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强音。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变,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学习历史,把历史课当成一门愉快的探究
教育部与科技部联合召开多次会议,要求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中开展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学习与地理学科结合,更凸显地理学科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为此我们提出“中学地
会议
摘 要: 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新课改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了更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的开展,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章探讨了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策略与一般步骤。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物理实验教学能充分体现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最终帮助学生顺利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发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探究性实验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物
该文提出了一种小型永磁回旋加速器,该装置采用钕铁永磁材料,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附加设备少,研制费用低等优点,适于作粒子激发X射线分析的粒子激发源,基于双标量位有限元法,对磁铁的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