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陛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MBP、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国中医急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you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五虫通络汤辅助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血清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虫通络汤,共治疗2周.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相关因子(MBP、H-FABP)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IL-6]、日常生活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预后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9.25%(P< 0.05);治疗后两组血清MBP、H-FAB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CRP、IL-10、IL-6血清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程度均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高、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动态阻力及外周阻力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颈动脉平均血流量及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增高(P<0.05),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均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5.09%)与对照组(11.32%)相近(P>0.05).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五虫通络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状态,减轻体内炎性反应程度,下调MBP、H-FABP表达,提升治疗效果,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利于疾病良好转归,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其他文献
胸痹心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近年来中老年发病率、致死率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而中医药疗法具有独特优势.姜德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风痰阻络证)患者炎性因子、单核因子趋化蛋白(MCP)、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丁苯酞注射液进行常规脑梗死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基础上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14 d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评分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MCP、VE-cadherin变化,评估患者病情。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比较,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ICU患者常见并发症,全身静脉均可发生,但尤多见于下肢,其发病隐匿,进展快速,如不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可造成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死亡.本文通过对DVT的中医治
目的观察清热去湿汤对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清热去湿汤治疗,连续治疗10 d;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单项症状积分(皮损面积、瘙痒程度、皮损形态、皮损颜色)、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EASI)、瘙痒程度(VAS评分)、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
目的观察自拟清源生化汤对脓毒症(气虚血瘀证)患者凝血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清源生化汤。于治疗开始、治疗7 d后,比较两组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变化;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而现代研究表明气道重塑是导致儿童哮喘的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从“络病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研究成果,提出中医学“络病”可类似于西医学中组织器官内部微环境病变,故凡属于西医学组织器官内部微环境病变均可从中医学“络病”视角下进行论治。并由此基于“络病”视角下对儿童哮喘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认为防治儿童哮喘的关键环节在于干预儿童哮喘气道重塑的形成。而儿童哮喘气道重塑是以络脉空虚为本、肺络不通为机,痰饮瘀血为标形成的复杂机体状态,肺络不通是儿童哮喘气道重塑形成的核心
《走马喉疳论》为喉科疫病专著,清代山东著名医家姬茂畅于1872年本其阅历、覃思妙悟、征验日久著成此书,体现了姬茂畅治疗喉科急症的医学经验与学术成就,在当时瘟疫肆行的年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学术特色可概括为形色辨缓急,闻声别轻重;依脉判阴阳,据证择方药;灵活用汤散,内外兼吹含;治病必求本,滋津保元阳;方药重化裁,合方需灵巧。该书言辞简约但内容详尽且实用有效,所选方药简便易得,是一部应用价值极高的治喉特色专书。其不仅内服效方众多且外治经验及方法颇丰,塞、吹、含、噙等治疗手法直达病灶,简便效捷并沿用至今,对包括喉
由于受艾滋病病毒的影响,艾滋病患者易发生影响其生存质量或生命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或肿瘤.前期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在艾滋病的防治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现代医家多从“补虚”而
痹病是由外邪侵袭、内正不足共同导致的肢体、关节、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痹阻不通的一类病证。中医治疗痹病的传统疗法种类丰富,中医导引法作为非药物疗法中尤为有效的一种传统运动方法,结合形体运动、呼吸吐纳和精神调节等方式,造福了诸多痹病的患者。中医导引治疗痹病的理论与疗效依据在古籍中早有相关记载,近现代学者们更是在前人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上加以传承、完善与发扬,如将中医导引与针灸、中药、推拿等其他疗法配合应用,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本文结合古籍记载以及近现代相关文献探析中医导引在痹病治疗中的应用,思考中医导引治疗痹
外感病因在中医病因学理论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内容也相当丰富。本文系统回顾了中医古籍中“寒湿”理论的相关内容,并指出作为气候环境的寒湿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对病原体的易感性,从而导致外感病的发生;而作为病因的“寒湿”兼邪是以湿邪为本兼具寒邪的性质,侵袭人体导致的是湿病;寒湿兼邪可以“冒、伤、中”的方式侵袭人体,“冒”乃触冒之意,病势往往比较轻浅,寒湿以“伤”的方式侵袭人体则比较容易发生不同病位的传变;“中”则为外邪直中于里,病势一般比较重,而寒湿致病病情往往比二者单独致病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