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慎独”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慎独”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提出来说明自我修身方法和自律的精神境界的概念,它在古代的道德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时代也具有深远的现实价值。本文从“慎独”的本质精神入手,阐述了“慎独”的思想内涵及其与大学生网络主体性及道德要求的内在统一性,探究在网络环境下借鉴和扬弃传统伦理中的“慎独”思想,充分发挥“慎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慎独 大学生 网络生活 道德自律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网络时代”。它为人们的行为、思维乃至社会结构注人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从而形成一种由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成的新型虚拟空间即网络社会。但是,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借助电脑高智、便捷和超时空等优势,向人们传递着信息与知识,促进了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把社会成员带入一个全新的生存与发展的技术与人文环境中,使人们面临着技术上“可能”与伦理上“应该”的严峻挑战,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等已成为普遍的突出问题。网络技术超前,但是网络道德与网络法律明显滞后,在这种状态下,人们的网上行为的选择主要靠自觉自律,尤其需要具有“慎独”的崇高境界。台湾现代学者韦政通先生说:“现代人恐惧独处,是一种很普遍的病,传统的慎独功夫,极有助于克治此病。慎独不只是一种修养功夫,也是自我培养智慧的一种必要的生活方式。”传统道德“慎独”精神对现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精神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们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極作用。
  
  一、“慎独”的基本涵义
  
  “慎”字从“心”从“真”,最贴切的解释是现代汉语中的“认真”。“独”字就是内心的专一和真实状态,独觉是指人的认识能力,而独立、独行则是人的行为方式,概而言之,“独”即为个性。
  “慎独”是很重要的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概念,作为儒学伦理的重要内容和历代社会倡导和追求的美德。其核心思想是要求人们善自独处。最早提出“慎独”思想的是《礼记》中的《大学》和《中庸》。
  《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礼记·中庸》:“慎其闲居之所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是我国古代哲人所提倡的一种十分重要的自修养方法。程蒙端曰:“幽隐细微,必慎其几,是曰慎独。”唐代思想家李翱曾指出:“不睹之睹,见莫大焉;不闻之闻,闻莫甚焉。其心一动,是不睹之睹、不闻之闻也,其复之也远矣,故君子慎其独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闲居,独处也……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掩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然欲掩其恶而卒不可掩,欲诈为善而卒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
  “慎独”不仅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个人自律所达到的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南宋文人叶适在其《习学记言序目》中曾说:“慎独为入德之方。”曾国藩在遗嘱中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文正公全集》)。康熙帝在告诫其子孙的《庭训格言》中说:“《大学》、《中庸》俱以慎独为训,是为对闲第一要节。”康熙身为大帝,尤为重视《慎独》,将其引申为“暗室不欺”,诠释出两层涵义:一是不管有无他人在旁,都要严于律己;一是要表里如一,不能口是心非。
  “慎独”思想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充分体现人主体能动性的自律力量。在先贤圣人眼里,“慎独”既可以从道德修养论角度,作为一种道德的自我修养方法来推崇,又可以上升到道德境界论的高度,作为一种经由自我道德修养后达到的道德境界来看待,这两个方面都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即“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裳,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论语》)。“慎独”就是指,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做一个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
  
  二、大学生网络生活与“慎独”精神的契合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特性和网络道德要求与“慎独”精神具有契合性,网络空间是一个具有鲜明“独立”个性和“自由”特性的领域,是需要网络行为主体借鉴“慎独”精神严格自律的领域,大学生网络生活环境是符合“慎独”精神的本质要求,具备“慎独”伦理的基本元素要求和道德指向。
  
  1.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自主性和“慎独”精神内在统一
  大学生钟情于互联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互联网进一步解放了个人,个人有了更多的言论及交往的权利和自由。打开计算机,驶入信息高速公路,看不见交通警察,看不见红绿灯标志,似乎是到了一个任人驰骋的自由世界。网络行为主体的思想和行为都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大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良莠不齐的信息中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参与网上活动。在这里,大学生自由和夸张的个性可以得到极大的张扬和发挥。想说什么,就随心所欲地宣泄一通;想画什么,就肆无忌惮地乱涂一气。这种自由性和自主性行为迫切需要一种规则、要求来进行道德上的指导和规约。很显然,“慎独”能够满足这种道德要求。
  “慎独”是指独处无人时,自己行为谨慎不苟。“慎独”要求人要做一个理性自觉的主体,高扬理性自觉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要求人们在道德修养中必须注重修养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自觉地解剖自己,认识自我,不断清除有悖于社会伦常的东西,逐渐使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的道德境界。
  
  2.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独立性和“慎独”精神统一
  “慎独”要求一个人无论在何种处境,都始终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不放松自己,对言行能自我监督,严格要求,不靠外在力量约束和他人监督而不为不符合道德要求之事,要靠高度的道德觉悟和自觉精神来实现行为的理智抉择、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慎独”精神的这个层面,其实蕴涵着一种十分张烈的自我主宰精神,即便在“独”的状态,“慎独”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操守,所展现的乃是“独”字的魅力。从个体道德行为准则的制定,到主体对自身行为作出取舍,整个过程都要由自己来独立地运行和控制。
  在网络里,大学生网民是作为一个个网络终端用户而存在的,分别构成一个独立的生活空间,在上网的过程中,大家互不干扰,网络行为主体可以随心所欲地实施自己的网络行为。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这种独立性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守独自控能力,这种道德要求与“慎独”的精神是相契合的。
  
  3. 大学生网络生活的道德人格与“慎独”精神统一
  “慎独”修养的落脚点和归宿就是形成人们的道德人格。所谓“君子至德,嘿然至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也。”道德人格是人格在道德方面的规定性,是主体道德素质状况的集中体现,包括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道德人格既是社会道德关系的反映,又高于现实的道德水平。一般地说,主体一旦形成自己的道德人格以后,就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和道德观,克服各种内外障碍,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
  由于网络永远处于一种趋于完善而不是完美的境地,网络在给大学生们送来幸福、实惠、享乐、希冀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忧愁、痛苦、危机和失望。在给他们带来信息丰富、交往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道德滑坡、人性异化。尤其是网络虚拟生存方式,一方面导致了上网大学生对技术的盲从与崇拜、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漠视与偏离,另一方面,更导致了他们个体人格的偏离。有的大学生借助网络释放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压抑,达到心理暂时的平衡和满足;有的大学生依赖网络生活逃避现实,出现生活幻象,甚至造成人格分裂。为了避免网络对大学生人格的不良影响,迫切要求尽快加强大学生道德人格的教育,以培养起大学生的自觉性、自制性、包容性、坚持性和自主性等道德人格特质。“慎独”推崇的经由人格锤炼和自身价值完善而达到理想人格的修养境界,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确定的形成大学生自主型网络道德人格的终极目的两者之间也具有明显统一性。
  总之,“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多层次、多维度的,不可割裂的统一关系,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将“慎独”精神融入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不仅是应该的,而且也是可能和可行的。
  
  三、大学生网络生活的“慎独”教育内容
  
  儒家“慎独”思想,对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
  1. 慎隐。隐,即隐蔽。慎隐是慎独的最高境界。慎隐指在独处、无人监督、有机会做坏事而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要严格自律,不做越轨的事。如魏儒刘昼说过,做人做事要“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袅”,而不应该“处显而修善,在隐而为非”(《慎独》篇,见《刘子》卷二)。宋朱熹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做到“慎隐”是非常不容易的,其原因就在于,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监督和内心信念来发挥社会作用的。但社会舆论监督只有在人们思想和行为是公开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而对网络中的那种“不睹”、“不闻”、“莫显”、“莫见”的思想和行为,往往因为网络自身隐蔽性的特点和网络控制管理技术的滞后而显得望尘莫及。因此,当大学生身处“人所不知而己所独处”的虚拟社会里,在只有“天知、地知、我知”,失去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否真正做到“慎隐”,主要靠个人的自律。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上网时要自我约束,保持正直和诚实。
  2. 慎微。微,即细小。是“慎独”的根本落脚点。“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知几”(《后汉书·陈忠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斐注)。宋朱熹说:“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恶是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一般来讲,一种错误的言行,在微小或萌芽状态时容易纠正,但也正因为小,往往被忽视,错误容易在“问题不大”中失去警惕,最终“集腋成裘”,由小错误演变成大错误,滑向不道德的深渊。当一个人独处进行活动时,这时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就完全要依靠个人的内心信念和自觉性。而网络行为绝大多数是独立进行的,是发生在“至微至隐”、“幽隐细微”、“幽暗之中”的“细微之事”。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上网时要坚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信条,
  3. 慎辨。辨,即辨析。“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意谓君子要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着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笃实践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明清学者王夫之在《读四书大全说》中,针对人自身修养过程进一步作了这样的阐释:“聪必历于声而始辨,明必择于色而始晰,心出于思而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即是说,人们在进行自身道德修养过程中,决不能随意轻信盲从,必须对所为之事谨慎思考和辨析,方能最终有所收获。互联网络是一条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网络上既有真实的资讯,也有虚假的信息。这就需要大学生不断增强是非判断能力和美丑鉴别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在自己内心深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御线,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和防腐拒变的警惕性。
  4. 慎言。言即言论。“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诗·大雅·抑》,就是说,白玉之瑕还较容易磨去,但言语若有错误却很难把它收回。“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昭公八年》,强调说话要有凭据,认为信口开河是结怨招祸的根由。网上聊天是大学生们相互交流信息的一个手段,通过聊天室这个载体可以实现双方的信息互通。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传播媒介,上网者有很强的自主性。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它应该是在遵守道德法规基础上构建的一个交流平台,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诚信交流。这就要求大学生在网上聊天时不得信口开河,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总之,通过“慎独”教育,一定能够大大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性。
  
  参考文献:
  [1]张国雄.“慎独”今用.社会科学家,2005.
  [2]郭立双.谈“慎独”的特佂.吉林教育科學,2000.
  [3]张世友.传统“慎独”道德精神及现实价值.齐鲁学刊,2004.
  [4]迟学芳.浅议传统儒家主体内向思维框架内的慎独精神.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
  [5]范松仁.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自律的契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知识的传授和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
初中阶段是学生树立三观以及道德法治观念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一些法治与道德观念薄弱的学生来说,当遇到紧急事件时,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是在学生们平时的受教育中,很少接触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amiltonian realization of time-varying nonlinear (TVN) systems, and proposes a number of new methods for the problem. It is shown that
为了筛选出治疗牛温氏附红细胞体的有效药物,本试验以含有40%新生牛血清的RPMI-1640为培养液,采用青霉素、链霉素、咪唑苯脲、伯氨喹、贝尼尔、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等10种
初三数学总复习是完成了初中三年的教学任务后进行的一个系统、完善、总结性的复习活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放眼整体,全程优化,从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出发,立足教学大纲、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助于学生们理解所学课程,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列举了一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课程案例,阐述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近几年来蓬勃发展,而与之配套的教育管理、教育资源、教学改革等尚待完善。本文在调查和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和管理方案。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全日制高中、职校、技校,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考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英语水平非常低,“很多学生经过了八年或十二年的外语学习,然而大多数
通过小区试验,探讨3个西瓜品种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叶面喷施核苷酸植物营养素对其坐果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Through cell plot test, the effects of foliar application
本文简述了林歹矿床的地质开采技术条件,矿块崩落采矿法的选择、结构、工艺特点、和提出模拟试验的理由。论述了模拟试验的目的、任务、目标函数,主要因素和水平范围的确定。
磷块岩的突出特点是成分复杂、矿物颗粒细微,沉积学的研究表明,磷酸盐又与碳酸盐的沉积条件比较接近,就其工艺条件而论,两者的可选性或可浮性相似,因而是磷块岩的选矿关键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