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dy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方面广泛的重视,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十分必要。为此,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日常管理之中;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生命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47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心理学专家的结论,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在这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社会里,竞争也被移植到了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主动或被动地陷入过度学习、唯恐被别人落下的过度竞争怪圈中。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那些幼小的心灵渐渐承受不住,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学习困难的问题,如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怖,注意力
  障碍等;
  2.高年级的学生有青春期烦恼的问题,如身体发育引起的烦恼,异生交往的烦恼以及情感误区的烦恼等;
  3.心理品质与行为的问题,如儿童强迫症,学习能力缺失、说谎、孤独、嫉妒、自卑、抑郁、多动症,以及极少数学生因受环境影响和不良影视剧的影响而产生的自暴自弃,厌世轻生,玩世不恭的念头和行为。
  二、如何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创造健康教育环境,避免学生经常性地陷入危机状态,维持其心理的平和、积极、顺畅。这对于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切实开展素质教育,教师和家长应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以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其次,要坚持防重于治策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以健康发展,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预防学生的心理障碍,矫正心理偏差,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教学中去,任课老师可以根据
  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渗透到学校各项活动中去,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这样就能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要及时、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问题。
  教师要随时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及时掌握他们内心痛苦与忧伤,从而及时指导他们以理智的做法去消除心理问题造成的烦恼。了解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症结后,教师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剌打击,要尊重学生个人尊严,以春风细语的柔情和学生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优点与缺点、现实与未来,能更有针对性地确定人生目标,选择适应自己特长的成才之路,在学会处理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中,使人格得到完善。
  2.教师要耐心等待、不断完善学生的心理问题转变过程。
  心理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因为心理伤害所造成的阴影并不是说散就散的,尤其是对这些还年幼的孩子们。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耐心等待,坚持不懈,
  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教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要大大超过学生,要做“宰相”,豁达大度,心胸宽广,气量宏大,能容人之过,甘当人梯,喜欢学生超过自己。举止大方,态度端庄,不论何时都不忘记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态度保持均衡,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感,偏袒、庇护和鄙视、冷淡学生。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和每个学生的心理距离应是一致的、等距的。这也是锻炼教师教育能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3.教师要细心研究总结,对症下药。
  心病必须心药医。学生在平时生活、交往、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有经验问题、方法问题、心理问题,要依据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般在精神上、情感上的问题,较多的是属于心理健康的问题。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联合家长,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如低年级的教育方法主要是各种游戏。有入学时的“自我介绍”游戏(我叫某某,我住在某处,我是某校一年级某班学生,我喜欢干什么),内容虽然简单却能帮助孩子学会介绍自己,了解别人,有利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还有“镜中的我”游戏,通过学生自己照镜子,学会自我观察、自我描绘,进行自我评价;“文明用语”游戏,通过学生的表演,使学生学会日常文明用语,无形中规范了孩子的日常行为;“称赞”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称赞,使学生明白,应当看到别人的优点和特长,知道称赞别人,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使他们的情感交流及社会适应能力得到锻炼。另外还有互助游戏、性格培养游戏、日常行为习惯游戏及益智游戏等等。使学生通过观看演出、参与演出,进行讨论,从而掌握了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生活习惯,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确立学习的榜样。
  在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努力做到在言语、行动、情感和态度方面不要去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要厚此薄彼,要普施爱心,一视同仁,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别人。
  总之,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使他们心灵不受伤害,是每一个教育者的天职。因此,教师要摆正心态,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适应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进展》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我想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三点做法。  1.让品德课贴近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
【中图分类号】H319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其本质是减负不减质。按“减负增效提质”的各项意见和建议以及新课标要求,如何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是每一位教师所努力追求的,在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感受。  一、关注课堂45分钟的实效性  课堂是语文教育最主要的阵地,抓好课堂教学,这是“减负增效提质”的根本所在。  1、聚焦“学习兴趣”的研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育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已经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我国小学课堂中已经融入了
近几年来,皖东地区茶树异常落叶问题较为突出。茶树叶子过早过多的脱落,严重地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和茶叶产量的提高。对此,“作用”一文的作者等同志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
本文论述了微机测控系统中干扰的有关问题,提出的克服干扰的措施对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ertinent problems of interference
SPE O_2 1型氧传感器是武汉大学化学系的一项新科研成果,1988年7月通过鉴定。该传感器无流动电解液,结构紧凑、体积小,首创以SPE电极为基础的电流法氧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处
分频比圆整化误差是缠绕机实现微机控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这种误差的产生机理,并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几种消除误差方法,实验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人民日报》希望通过特刊的报道和展示,引发这样的思考: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当沿着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从8月1日起,《人民日报》推出“迎接
【中图分类号】G633.34  请看示例:  生命需要尊严。唐代大诗人李白才华横溢,他的诗歌到现在都广为流传,后来被皇帝赏识,召到皇宫里当官,但是由于他的性格刚直,不肯向权贵低眉折腰,受到排挤,又由于高力士的谗言,使杨贵妃不喜欢他,在杨贵妃的挑拨之下,皇帝也渐渐疏远了他。李白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潇洒地离开了皇宫,放白鹿于青崖之间。由此可见,生命是需要尊严的。  以上是学生习作中一段写得不够深刻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主要病因之一。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颅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