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部位、方式和基础病变的特点,术后经常会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生隐匿,而且经常是致死性的,近年来逐渐成为外科术后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PTE的栓子主要来源于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二者总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
【机 构】
:
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胸手术患者由于手术部位、方式和基础病变的特点,术后经常会发生肺部并发症,其中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发生隐匿,而且经常是致死性的,近年来逐渐成为外科术后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PTE的栓子主要来源于由于多种复杂因素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二者总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导致开胸手术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是各种促栓因素的存在、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和介入技术的开展等.大的开胸手术DVT的发生率为50%~60%;在心胸外科术后死亡的尸检病例中,PTE的发生率高达6.6%[1].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使VTE的发现率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寰枢椎病变的治疗一直是外科领域的治疗难题,由于其解剖部位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因而治疗不当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脊柱外科的微创手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因而较以往的常规开放手术具有更大的优势.当前,寰枢椎的微创手术主要有经皮手术和内窥镜辅助手术。
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脑内小病灶的发现率明显提高,常规开颅手术往往由于定位不准确,创伤大,并发症多,容易引起新的神经功能缺损.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5年4月采用CT简易定位法对脑浅表尤其重要功能区病灶进行术前准确定位和设计手术切口,配合环钻开颅,完成此类相关微创手术2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aematoma,DTIH)是指首次CT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检查出现颅内血肿,或者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1].本文将伤后3 d内出现的迟发性血肿列为早期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对其产生的机制及防治进行探讨,提出预防措施。
编者按 法国整形外科医生2005年11月27日施行的首例同种异体脸面移植术(即所谓"换脸"手术)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学术界也引起了热烈讨论.在我国,也有医疗单位开展了这一手术.我们应当认识到,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是器官之间的简单对接.诚如本文作者所言,患者接受体表器官移植所带来的益处,应远远大于因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相关问题所带来的副作用,绝不可得不偿失,这也是对患者负责的
目的 评价精确匹配的半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8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9~49岁,平均37岁.其中Ficat Ⅲ期35髋,Ficat Ⅳ期13髋,髋臼相对正常.41例患者(48髋)均采用金属半髋表面置换术.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5.2 年.平均UCLA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01),疼痛由术
自从Hibbs和Albee 1911年首次提出脊柱融合术以来,脊柱融合术已成为脊柱外科医生治疗脊柱疾病不可或缺的方法.从长期随访资料来看,此项技术安全、有效,已成为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脊柱不稳、脊柱畸形等脊柱疾病的金标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