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总复习的创新突破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na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教与学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对知识的掌握。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把进行高三历史总复习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进行了汇总,就如何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建立知识网络体系,加强联想教学谈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关键词]高三历史 横向联系 纵向联系
  
  一、突出历史概念,加强基本史实的联系
  
  基础知识是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点,是最基本的单位。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史实和历史概念。基本史实是在历史的点、线、面、体中不可缺少的史实,其能力要求是准确记忆。历史概念是史实内在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历史概念的形成是经过分析史实之间的联系,对史实的表象抽象概括而成的。其能力要求侧重于理解。历史概念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在知识网络结构的形成中更为重要。
  由于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例如,凡尔赛体系这个综合性很强的历史概念。在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巴黎和约、战后新兴国家、国际联盟这些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四个层次阐明何为凡尔赛体系。第一,体系的构成:《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战败国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定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第二,体系的作用是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统治秩序。首先,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脱离俄国独立;波兰复国;德国疆界重新划分;奥匈分立;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建立。其次,改变了中东的政治格局:土耳其只保有欧洲的伊斯坦布尔和亚洲的小亚西亚,成为单一的民族国家。再次,改变了帝国主义在中东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土耳其的属地,由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加以瓜分。第三,维系体系的国际机构是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第四,体系的影响:凡尔赛体系隐含着许多矛盾。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特别是德国与英法的矛盾,后来成为纳粹撕毁和约发动战争的口实。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英美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等。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深化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对二三十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可以看出,突出历史概念的教学,有利于加强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有利于把基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并起到深化基础知识、加强知识结构化的效果。
  
  二、揭示阶段特征,加强历史的横向联系
  
  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纬线”。历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空间上涉及世界各地;在内容上,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军事、文化等。而这些方面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这就使历史知识本身具有一种横向的网络结构。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
  首先,需要正确地划分历史发展阶段。如,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1640~19世纪2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30年代~1871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71~1917年)。
  帮助学生揭示时代特征,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阶段小结。就以世界近代史第三阶段为例。在小结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列举出这一时期的主要事件或历史现象:从1871~1917年,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政党政治、列宁主义、亚洲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然后,指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或现象的特点和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在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的条件下产生的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化,以科技为依托、垄断为组织形式、提高生产率为主要手段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最终形成。经济基础的变化引起上层建筑的改变,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国家政权的国体和议会政治、政党政治为政体的资本主义政治模式定型。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这些变化影响到工人运动,各国工人政党普遍建立,合法斗争和经济斗争增多,列宁主义诞生。最后,在教师指导下概括出时代特征。
  所谓概括,就是把事物的共同点进行归纳,从特殊中找到一般。上述六大事件同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政治模式、国际关系、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无不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相联系。所以,可以将世界近代史第三阶段的时代特征概括为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三、把握基本线索,加强历史的纵向联系
  
  基本线索是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经线”。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历史的这种发展性,使历史知识具有一种有别于一般知识系统性的链式结构,即其发展包含着必然性、渐进性和质变的内涵。把握基本线索,不仅能贯通来龙去脉,更能起到明确趋势归宿、揭示变化规律的作用。
  教会学生把握基本线索,一般是在高三的第二轮复习中。教学中最大的误区是把基本线索讲成了知识线索。例如,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有三条: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形成世界体系的历史,国际工人运动的历史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如果在教学中,按上述专题,机械地把孤立、松散的知识点串联成线,还不能称之为基本线索。因为其仍然仅仅局限于知识内容,至多是积累了、描述了历史过程的个别方面,而没有揭示出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只能称之为知识线索。
  通过建立历史知识网络体系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之所以称之为历史科学,绝不是单纯地复述历史,而是在科学的认识上阐述历史。历史知识的网络体系客观地再现了历史的进程。在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体系的过程中,一改过去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结论轻过程的弊病。记忆、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是积累性的,互相融合而为一体的。当然,无论是知识体系的内化还是能力的养成,仅仅依靠课堂讲解示范都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辅之以必要的练习。
  在建立知识体系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要联想教学,因为联想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只掌握零碎的知识,孤立地记忆几个分散的知识点,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历史知识是一个整体,是由点、线、面、体串成的知识网络。现代考试要求学生必须抓住知识范围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总之,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第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同其它的数学能力一样,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本文阐述了高职数学中加强应用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指出了加强数学应用教学的途径、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数学应用教学 教学评价    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同其它的数学能力一样,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决
脊柱侧凸是影响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一种常见畸形。本文介绍了脊柱侧凸的分类,分析了脊柱侧凸的诊断和评估方法,探讨了矫形器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礼仪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礼仪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形象的完善,也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礼仪教育与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礼仪教育与提高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礼仪修养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等关系的探讨,指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礼仪素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