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盆地热演化特征

来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5口钻井23个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镜质体反射率-深度(Ro-H)剖面斜率及其对应地温梯度的筛分对比方法,综合研究了合肥盆地中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不同区块二叠系、下侏罗统和下白垩统的Ro数值大小存在较大差异,介于0.82%~2.70%,但其相应的Ro-H剖面斜率均显著大于上白垩统和下第三系,表明上、下白垩统之间存在明显的间断.下白垩统的地温梯度分布在70.80~130.90 ℃/km,相对稳定区接近70.80 ℃/km,表明早白垩世存在一次规模较大的区域性构造-热事
其他文献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发育大型台缘礁滩复合体,具有小礁大滩的结构特征,多旋回礁滩体纵向多期加积叠置、横向复合连片。静态和动态资料表明礁滩复合体基质孔隙度低,属低孔特低
裂缝性油气藏是大庆油田古龙-徐家围子地区主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营城组是该区深层找气的主要目的层。影响本区营城组构造变形的构造事件确定在晚白垩世早期的青山口组一段沉
应用可溶有机质演化、岩石热解、生物标志物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对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表明:次凹的生油门限深度为4000~4100m,中沟组绝大部分
便秘是肛肠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继发的一组消化道症状.在进行痔瘘病手术时必须尽可能减少肛门衬垫区上皮即直肠肛管移行上皮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维持正常的排便反射,
原油密度分布大都有下稀上稠、心稀边稠的特征,而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隆起车排子凸起的原油分布却有上稀下稠的特征。通过油源对比及区域构造、烃源岩演化和保存条件的研究认为
针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部分射开这一情形,建立了考虑井筒储集效应和表皮效应在封闭顶边界、封闭底边界、定压顶边界和定压底边界的相互组合边界条件下的不稳定渗流物理数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