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教学松绑,还学生精神自由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q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闲暇教育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语文学科与闲暇联系最密切。语文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闲暇生活(对学生而言,就是课外生活)质量的高低;丰富而充实的闲暇生活对语文素养的提高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闲暇学习有极大的自由度,自由是闲暇学习的本质,契合语文精神。将这种“闲暇意识”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必将极大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观,给被程式化、神圣化了的语文课堂教学松绑,还学生精神自由,还语文及语文教学以常态。
  【关键词】 闲暇 闲暇意识 语文教学 自由度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安排时间,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上得是既“紧张”又“活泼”,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唯独看不到“闲暇意识”。似乎“闲暇”与严肃、庄重、神圣的语文课堂教学格格不入,抑或这与我们对学生学习的传统要求相距甚远。
  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大胆渗透“闲暇意识”,展示“闲暇意识”!
  
  一、闲暇及闲暇教育
  
  闲暇即闲暇时间,是指按照个人意愿休息、娱乐和满足多种需要的时间。它具有自由性、个人性和主观性等特点。自由性是其本质属性。学生的闲暇是指除完成学校教育教学规定的任务之外的,完全属于学生个人支配的空余时间。
  闲暇对于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惊人地发现“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闲暇对于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拥有闲暇即拥有成功。欲使闲暇充分发挥作用,须重视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小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小学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培养他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质量的一种教育。
  
  二、语文教学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詹姆斯·怀特指出:“闲暇教育必须是每一位教育者的任务,不论他从事的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只有每一位教育者都具有闲暇教育的意识,并将这一意识融会于整个教育观念和具体教育行为中,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才不仅仅是‘理想、职责’等等。”詹姆斯这番话表明,进行闲暇教育并非只是哪一门学科、哪几位教师的事,而是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义不容辞的事。能否将闲暇教育观念渗透到各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关系到学生个性能否获得全面发展。
  各科教学都应重视渗透闲暇教育,语文学科尤其如此。这有三条原因: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丰富的闲暇教育因素;语文教育对闲暇的依赖最强;在全部中小学阶段,语文课时最多。相对于其他学科教学而言,语文教学最有利于开展闲暇教育,也最需要开展闲暇教育,并且是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但如果语文教师不具有闲暇教育的意识或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闲暇教育,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也必然大打折扣,闲暇对语文教学的巨大促进作用也必然发挥不出来。
  接受了良好闲暇教育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自我决断能力,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充实,他们的思维敏捷而富于创意。而这一切,将会迁移到语文学习之中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相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不仅不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将有助于减轻语文学科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并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未必是最重要的。一堂课里,没有什么非教不可、非学不可的内容。甚至人们已开始怀疑,我们现在严密而系统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了。语文学科过于严密的目标训练体系有悖于语文精神,有悖于闲暇精神。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有“闲暇意识”,让学生自由读书,没有必要过多地为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强诱导、硬剖析,非达成目标不可。没有必要有错必纠,退一步说语文教学中不一定就有很明确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常态下去同文本接触;才不至于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们不是给足学生时间,不是营造利于思考的宽松的氛围,而是反复诱导、“苦苦相逼”,非要榨出答案不可。实际上,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常态下学习,这是教师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包办的。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充满深情地说:“就我而言,感觉上得最好的语文课,是我给学生读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课外读物的时候,或把看书的思想情感通过课文倾泻出来的时候。而在学生心目中,这样的语文课也是他们最盼望甚至最神往的——不必死记硬背‘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之类的‘名句’……有的只有心灵的舒展、情感的流淌和思想的奔涌!”这是常态的阅读,还阅读本来面目,它是心灵与心灵的崇高的对话。
  不要迷信看似天经地义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可能“做”得太多,侵占了本属于孩子们的时间。教育最大的失误可能就是占有学生所有的时间和空间甚至是他们的精神的时空。闲暇读书,闲暇教书,在你的课堂上勇敢地亮出“闲暇意识”。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
  
  1.语文教师要有正确的闲暇观念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一方面要相信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闲暇时间,要尽量少布置、不布置语文课外作业。只有硬性规定的课外作业少了,学生才有可能享受闲暇,在闲暇中学习语文,在闲暇中发展包括语文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程红兵先生说过:“……事实上学生的成长,不仅仅限于学习上,学生们的正事不仅仅限制在课业上,而且‘三闲’(闲话、闲事、闲思—笔者注)特别是我们老师所认为的‘胡思乱想’里面就很可能孕育了创造的细胞,一遇时机,它就将萌芽破土,迅速成长,有句话说得很好,需要是创造发明的母亲,那么玩耍则是创造发明的父亲……”
  2.语文教师要有语文闲暇意识
  语文学习的乐趣不在于“耳提面命”式的讲解,而是在于读者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时所获得的精神享受和体验。因此,学生未必会喜欢教师们精心设计的程序教学,他们喜欢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习惯、爱好,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和表达的教学方式。鉴于学生的这些学习心理特点,语文教师没有必要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有错必纠”,再说语文教学中根本就没有很明确的对错标准。因此,语文教学中的闲暇教育首先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有闲暇意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少些分析、少些讲解、少些实用,多点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欣赏、去领略。
  3.还语文课堂教学一个宽松的环境
  语文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听说写的对话实践活动,因此,在语文课堂上不应该只有教师的独白,更应该要进行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对话是需要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的,它是在“闲暇”的状态下进行的。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设计得太严肃、太正经和过于程序化,语文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闲暇意识,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娱乐休闲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利于思考的宽松氛围,让学生处在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读书学习,这样势必有更多的学生可以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4.要将语文教学和生活结合起来,和娱乐结合起来,和休闲结合起来
  语文来自生活,反映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理应与生活相结合。对中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尤其容易被丰富多彩的娱乐、休闲活动所吸引,语文教学如能和学生娱乐、休闲相结合,必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的闲暇生活,使语文学习向闲暇延伸。
  5.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设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变讲堂为学堂,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叶圣陶语);要重视好的语文习惯的培养,使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种种方法成为终身受用的习惯。强烈的主体意识、过硬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语文学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也对一个人能否拥有丰富而充实的、自主支配的闲暇生活起决定作用。
  总之,就我国中小学而言,要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真正实现“减负”,必须重视闲暇教育。语文学科与闲暇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语文教学是实施闲暇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打破陈旧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闲暇”的触角伸向语文教学,老师轻松教,学生轻松学,让闲暇精神荡涤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使读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
  
  参考文献:
  [1]吴小贻.关注闲暇教育尊重人格发展.科学大众,2006.
  [2]李兆新.应重视发挥语文学科的闲暇教育功能.
  [3]吴小贻.中小学闲暇教育新视点.教育双周刊,2006.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李镇西.心灵飞翔的时刻.
  (责编 雷 艳)
其他文献
历史长廊中的人物都很聪明,懂得利用谐音、谐义、谐形的方法来劝诫和警告别人。现在,你了解直谐法了吗?  找一找,下面哪些谜语能用直谐法来猜呢?  1.增加十两(打一城市名)  2.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打一成语)  3.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4.72小时(打一字)  5.左看是马,右看是猪,非猪非马,实在可怕(打一字)  6.上面能产粮,下面能盖房,上下在一起,请你尝一尝(打一字)  7.过去一
一、苏教版《选读》教材整合    整个课程的学时可以安排如下。由于这一选修模块的教学只有10周时间(40个学时),因此可精选其中的重点名篇进行课堂选讲。有些专题,文本可以相互打通来教学,如《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关系密切,故可放在一起进行研读。    在教材的教学实施流程中,建议教师从第三专题开始教学,教学完成三、四、五、六专题内容后,再来实施第一专题的教学并依次完成第二、七、八专题的教学。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音乐、风、愁”等无形之物的描写感到无形可抓,难以把握;教师亦无从下手,不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故而学生描写苍白无力。通过对《琵琶行》、《虞美人》终有所感,因而想借此机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首先,运用映衬、比喻、通感、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琵琶行》中是这样描写音乐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就是通过奇妙的比喻,把琵琶的
【摘 要】 as可以用作关系副词、关系代词和连词。as在复合句中使用很广,除了用来引导定语从句之外,还可以用来引导状语从句和表语从句。本文就as作为连词引导的状语从句的用法及其表达方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as 状语从句 复合句    一、as引导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相当于when, while(当……的时候)。as在这种情况下表达两层意思。  1.主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在从句谓语动词所
【摘 要】 《还乡》是哈代第二部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关于《还乡》的主题,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文从环境、人物的性格和机遇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指出人的欲望是悲剧产生的根源。  【关键词】 埃格墩荒原 欲望 机遇 悲剧    创作于1878年的《还乡》是哈代第二部著名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意识丰富又复杂,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诠释。本文从环境、人物的性格、机遇这
“任务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源自生活的真实任务有时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并无直接联系,那么究竟如何设计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呢?笔者认为,任务一般围绕教材内容和生活情景两方面来设计,任务内容要紧扣教材,把课本中的关键内容变为学生想说的话,
第一节 名词    要点归纳  一、名词的分类  名词分类可简单列表如下:  二、名词的数  (一)可数名词复数的构成  1.规律变化  可数名词复数的构成规律如下:  2.不规则变化的可数名词单数变复数形式  英语里有一些名词的复数形式是不规则的,需要记忆。但可分类归纳如下:  注:巧记“某国人”的单复数变化:中日不变,英法变,其余后面把s添。即:Chinese,Japanese的单复数相同,E
漫畫
期刊
小说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被人忽视的角落。教师一要审时度“文”(小说),寻找出一块阅读“制高点”,从而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俯瞰全文,帮助学生对文本的谋篇布局有全面清晰的感知。这个“制高点”应当因文而异,不但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展开思维,还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理解全文思想内容,领会作品主题和写作特色起关键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占领小说的制
In National 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NMET), com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Paper Two”, which comprises “picture-writing”, a commonly seen gen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baesd on the anal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