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里的伤痛:留守儿童同伴欺凌的现象学研究

来源 :教育导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uxt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乡村留守儿童基数大,他们中间同伴欺凌现象频繁出现,成为社会无法逃避的隐痛。以受凌体验为切入口,从乡村留守儿童同伴欺凌问题出发,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其同伴欺凌的生活轶事,揭示其现实样态,归纳出言语欺凌、身体欺凌、恶作欺凌、情感欺凌、尊严欺凌、文化欺凌等十一种欺凌类型。受凌体验可作为进入留守儿童“隐秘世界”的切入口,是提升自我认知的核心以及培养学生共情力的载体,并能为文化理解课程的构建提供支柱。
其他文献
[摘 要] 文化素质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补足学生素质短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适用于工科院校学生的文化素质定义基础上,结合教学活动实际情况分析了工科院校文化素质课现状的现状,总结出很多工科院校存在的对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不够重视、在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没有形成具体的计划措施等不足,最后根据上述不足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改革和加强工科院校文
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是劳动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和核心要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要按照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统一、专兼结合、研训一体的建设原则,针对目前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学习意愿不强,地位尴尬,考评不到位等问题,积极探索实践路径。通过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加强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打造教师教育共同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监管体系等措施,有效破解教师队伍的困境。
[摘 要] 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军校机械工程专业学员能力培养要求,着重从实战化装备综合保障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装备维修综合实践性教学课程的顶层设计、瞄准装备保障重点需求、丰富机械工程专业教学支撑资源以及聚焦保障能力生成的全要素实践性教学哺育机制,为军队院校机械工程专业聚焦特种车辆底盘装备保障能力需求与学员岗位任职要求,着力提升机械工程专业学员在特种车辆与工程机械领域的保障
[摘 要] 随着双高校建设的深入和职业院校学生“国赛”改革进程,学生的院级技能竞赛活动如何能在学校今后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通过对当前学生职业竞赛的重要性和改革趋势分析,在提质培优行动的大环境下,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打破两者现有的合作形式,邀请企业与学校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一种新的院赛体系。不仅提升院赛在促学、促教、促改等方面的实质性意义,对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体系构建的必
[摘 要] “高等数学”是各大院校众多专业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通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新形势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新冠病毒疫情的持续变化,网络技术不可避免地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因此,随着网络学习的发达,如何改革相应的“高等数学”课程以适应现阶段的需要将变得非常重要。同时为了兼顾教学效果,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当前“高等数学”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以及如何应
[摘 要]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各学科相互融合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新工科”背景下,建筑工程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和机遇,以传承民族精神为宗旨,以“中国建筑史”课程为对象,结合课程的专业特性,从映射途径、教学方法、预期效果三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民族精神;课程思想政治;教
[摘 要] 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是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具备解决实际工作中复杂技术问题能力的主要措施和重要保障。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药学与食品科学学院为例,针对药学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和专业领域前沿发展方向,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通过“三个融合 一个组合 三个结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手段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摘 要] “军事理论课”是普通高校日常开展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对大学生实现高校国防教功能育的主要手段。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要不断追求提升学生国防意识和基本的军事理论素养为重点,以达到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国家安全观以及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就需要对建设“军事理论课”课程资源库进行分析和探索,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推动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发挥“军事理论课”对
[摘 要] 随着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深入落实,各项建设事业被日益纳入法治化轨道,亟须一大批兼具扎实法学知识、精湛法务能力与良好法治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新时期法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对此,法学教育者应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教育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努力推动法律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积极开展“专业知识模块”“实务能力模块”与“法治素养模块”的实践性互动教学,通过多元化的
乡土知识在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中遭遇了被“误解”的不幸,陷入了被隔离、贬低和曲解的泥沼,这严重阻滞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成效。乡土知识凸显“主体”、彰显“情境”、根植“乡土”,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事实上具有重要价值。乡村教师秉持乡土知识的专业发展立场意味着对乡土知识的觉醒、认识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