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情境剧”的哲学意蕴与文学价值

来源 :今日科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剧”不仅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特殊载体。以《恶心》为代表的“情境剧”对萨特存在主义哲学观点进行了形象表达,将深刻的哲理寓于形象的文学之中,实现了文学与哲学的有机结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萨特存在主义文体的哲学含蕴与文学价值。
其他文献
彭玉平,1964年生,江苏溧阳人,199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二级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人文社科副主任委员。入选教育部
王建新,男,1969年12月生,中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员、
黄先忠,1974年生,安徽金寨人,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植物学会常务理事.1998年7月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获园艺专业学士学位,2003年7月毕业
陈耀教授身兼数职,载誉无数。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