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国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用人们熟悉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反两霸”,70年代的“大三角”和80年代以后的“
【机 构】
: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北京; 1000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国50年来,中国外交格局经历了四次大的变动,用人们熟悉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概括就是:建国初期的“一边倒”,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的“反两霸”,70年代的“大三角”和80年代以后的“全方位”。本文扼要分析了这四个阶段外交格局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在每一格局下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及所受的局限;指出,外交格局的变化,一方面受到国际形势变动的影响,一方面又与中国内部的发展变化有关。可以看出,在从新生的革命国家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中国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中国同现存世界的关系在不断调整和改变。
其他文献
Kafka indicates the alienation of people in modern society through an absurd story. The protagonist Gregor Samsa becomes a huge beetle and finally is deserted b
军队院校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不适应环境变化和功能钝化的问题,要全面提升教学实效性,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学员知、信、行相统一的目标,着力从教员角色定位、教学内
该文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经籍和考古发掘材料中有关羌、姜的记载加以分析整理,可知殷周羌族、周代姜姓诸族、考古“姜炎文化”、汉代河湟羌族,随时代改变而有不同的内涵。仅就
<正>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战役,对于中日两国战略的实施及其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依据有关史实,探讨中日双方在抗战初期的战略与淞沪会战的关系。一、抗
本文是"外杂篇精义"系列的"外杂篇余论"之一。"外杂篇"是否庄子所撰,是聚讼千年的庄学最大公案。由于郭象坚执"内外杂均为庄撰",郭象追随者认定"外杂篇必有庄撰",因而强求"外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由于中国国内局势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增加,移民泰国的华侨人数也开始大幅剧增.20世纪初期,虽然亦有大量的欧美公司进出泰国,但是华侨华商在泰国经济的地位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三个必胜"的提出,
由于液晶显示器不能保证三种基色具有相同的电光转换曲线,当输入信号为不同亮度的自信号时,输出信号的色坐标将随亮度的变化而变化,出现白平衡误差。该文介绍了一种可用于平板电
黑土地上马蔺花王延东到了绿瘦红肥,雨洒满山的时节,在广袤的关东黑土上,随处可见到一种植物──马蔺花。马蔺花,又叫马莲花,是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蔺花的根茎短而粗大,叶具有
文章通过对李泽洛维奇这样一个在中共创建时期起过一定作用的人物进行深入的个案研究,阐明了苏俄、共产国际早期在华进行的联络、宣传和组织工作曾得到俄侨非常有力的帮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