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住宅户型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了住宅的功能、环境等指标,对此,深入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研究的意义重大。本文就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
在当前城市用地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设计人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住宅户型方案设计更多更实用的住宅,已成为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既往研究已针对城市住宅户型在空间结构、面积分配、功能定位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户型设计的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对促进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更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住宅戶型设计问题
(一)忽略了住宅周围环境
住宅环境是人们购房的关注点,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然而,当前不少城市住宅建筑导致周围环境,住宅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和谐。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偏向于住宅的功能性,不重视住宅建筑周围的环境,认为住宅周围的环境可以通过后期改造,忽略了周围环境的住宅建筑对人的吸引力不足,使得购房者不愿付出购买行为。
(二)住宅户型结构比例失调与单一化
由于城市中用于兴建住宅的面积有限,并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住房的刚性需求获得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住房价格的上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为了尽快兑现,直接选用市场上销量好的户型,并未根据自己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及未来景观设计,进行户型比例研究和户型设计。因此除了在面积与居住位置略有差异外,户型结构与形式趋于同一化。
(三)缺乏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如今,各地缺乏相应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与标准。目前各地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基本上都是最低限的要求,且大同小异,并没有规范化、统一化。在设计房间时,加大或减小都会触及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因此,对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与标准要严格落实,以达到提高设计标准和质量的目的。
二、提升城市住宅户型设计水平的措施
(一)住宅户型设计布局
合理利用各要素,实现住宅功能的最优化是当前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的本质。城市住宅户型结构包括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在住宅户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户型结构的特点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使其能够达到主从、内外、动与静等基本要求。同时,在住宅户型设计中,要考虑到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户型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而更好地满足住户的需求。
(二)引入住宅户型人本化设计理念
在现代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为进一步提高户型设计的质量水平,还要引入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住宅户型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实用性的特点以外,还需要尽可能保障住宅内居住者的人身安全与个人隐私。特别是在城市住宅商品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住宅户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人本化的特点与风格,如一些商品房一味追求营造大的起居室空间,在各个结构分区上的面积划分不合理,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众所周知,城市建筑中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居住者在心理层面的接受能力以及行为尺度为标准的,失衡的结构分配往往难以达到这一效果。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并未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如卧室与客厅、厨房等人流量较大的活动性场所距离过短,难以为居住者营造个人的私密空间。
(三)完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规范标准是城市住宅设计的行为准则和依据,设计规范标准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住宅户型设计效率。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严格按照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来进行,对没有达标的设计,要追求相应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设计行为。
三、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
(一)健康绿色
在大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宏观背景下,大众对于居住空间的追求开始呈现出健康绿色的特点。因此,在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积极探索融入健康绿色因素的方法,关注对住宅建筑周边环境中健康绿色因素的合理应用,并探索将健康绿色因素与住宅户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新时期的住宅户型在结构形式上呈现出健康绿色的特点。
(二)主次功能分区的综合利用
城市住宅户型结构有主卧、次卧、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为了更好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设计人员可根据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特点,对住宅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住宅整体面积进行功能划分,如公共生活区、家务劳动区、个人生活区等。同时,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还应根据居住者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下采取不同的空间结构的布置,合理确定客厅、卧室、餐厅的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照,带给居住者更好的心理享受。
(三)注重实用舒适
在未来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效果,可以较好实现对于居住者居住体验的优化,进而才能够赢得住户的认可。在实用性和舒适度的提升中,需要考虑到的内容比较多,能够着眼于城市住宅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优化,了解目前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而也就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最终保障住宅居住在多个角度符合客户的需求。
(四)扩大适应性和选择性
户型设计的最新模式是“两次设计”,即第一次由建筑师设计带外墙、分户墙、固定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框架住宅;第二次由住户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各时期不同的生活需要参与设计,主要内容为室内装修与选用不同类型尺寸的定型产品,如轻质隔墙、推拉门、窗、组合家具及折叠门等进行灵活空间分隔。
(五)多样性设计
在未来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为了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多方面需求,尽量规避当前存在的明显千篇一律的户型设计问题,重点加大对于多样性设计模式的研究同样也必不可少,这也是户型设计个性化原则的重要表现。在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需要尽量兼顾到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促使客户具备更多的选择性,进而也就能够更好提升城市住宅户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效益。这种住宅户型的多样化设计并非是指单纯的从几居室入手进行调整,还需要关注到内部功能区间的不同划分格局,对于客厅、起居室、厨卫结构以及卧室的布局方位也需要进行恰当调整,让购房者可以在多种模式下进行选择,也能够更好赢得市场。
四 、结语:
住宅户型与周围环境应做到很好地统筹,住宅户型结构应协调及丰富多样。现代城市的户型设计不仅应满足少数人的要求,更应满足大众化需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现代城市户型设计时要考虑到众多不确定因素,从而设计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住宅户型,使住宅户型朝高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明星.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钟诚.小户型青年住宅设计及空间利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李晓宇.基于住居学理论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与演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卢靖,蔡梦雪,张澳,李兴炎.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8(6):8.
[5]孙颖,韩丽霞,李爱芳.产业化集合住宅户型设计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6):54-58.
[6]曹宏伟.浅析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的内部空间尺度[J].建筑·建材·装饰,2017,11(3):47-49.
[7]温秀平.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61+63.
关键词: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
在当前城市用地形势日益紧张的背景下,设计人员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住宅户型方案设计更多更实用的住宅,已成为业内人士高度重视的一项课题。既往研究已针对城市住宅户型在空间结构、面积分配、功能定位等多个方面探讨了户型设计的关键要点与注意事项,对促进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理念的进一步发展与更新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城市住宅戶型设计问题
(一)忽略了住宅周围环境
住宅环境是人们购房的关注点,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然而,当前不少城市住宅建筑导致周围环境,住宅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和谐。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偏向于住宅的功能性,不重视住宅建筑周围的环境,认为住宅周围的环境可以通过后期改造,忽略了周围环境的住宅建筑对人的吸引力不足,使得购房者不愿付出购买行为。
(二)住宅户型结构比例失调与单一化
由于城市中用于兴建住宅的面积有限,并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大量涌入,造成住房的刚性需求获得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住房价格的上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开发商为了尽快兑现,直接选用市场上销量好的户型,并未根据自己项目所在位置、地形及未来景观设计,进行户型比例研究和户型设计。因此除了在面积与居住位置略有差异外,户型结构与形式趋于同一化。
(三)缺乏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的规范与标准
如今,各地缺乏相应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与标准。目前各地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基本上都是最低限的要求,且大同小异,并没有规范化、统一化。在设计房间时,加大或减小都会触及相应的规范与标准。因此,对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与标准要严格落实,以达到提高设计标准和质量的目的。
二、提升城市住宅户型设计水平的措施
(一)住宅户型设计布局
合理利用各要素,实现住宅功能的最优化是当前城市住宅户型设计的本质。城市住宅户型结构包括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在住宅户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当综合考虑各户型结构的特点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使其能够达到主从、内外、动与静等基本要求。同时,在住宅户型设计中,要考虑到住宅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户型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进而更好地满足住户的需求。
(二)引入住宅户型人本化设计理念
在现代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为进一步提高户型设计的质量水平,还要引入人本化的设计理念。住宅户型的设计除了需要满足实用性的特点以外,还需要尽可能保障住宅内居住者的人身安全与个人隐私。特别是在城市住宅商品化发展的背景下,大部分住宅户型设计没有充分体现人本化的特点与风格,如一些商品房一味追求营造大的起居室空间,在各个结构分区上的面积划分不合理,消费者往往难以接受。众所周知,城市建筑中住宅空间的舒适程度是以居住者在心理层面的接受能力以及行为尺度为标准的,失衡的结构分配往往难以达到这一效果。更为关键的是,一些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并未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安全性与私密性,如卧室与客厅、厨房等人流量较大的活动性场所距离过短,难以为居住者营造个人的私密空间。
(三)完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
设计规范标准是城市住宅设计的行为准则和依据,设计规范标准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了城市住宅户型设计效率。对此,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做出明确规定,制定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严格按照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规范标准来进行,对没有达标的设计,要追求相应的责任,从而更好地规范设计行为。
三、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
(一)健康绿色
在大众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宏观背景下,大众对于居住空间的追求开始呈现出健康绿色的特点。因此,在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设计人员应积极探索融入健康绿色因素的方法,关注对住宅建筑周边环境中健康绿色因素的合理应用,并探索将健康绿色因素与住宅户型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新时期的住宅户型在结构形式上呈现出健康绿色的特点。
(二)主次功能分区的综合利用
城市住宅户型结构有主卧、次卧、客厅、厨房、卫生间等。为了更好地满足居住者的需求,设计人员可根据居住者的日常生活行为特点,对住宅空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对住宅整体面积进行功能划分,如公共生活区、家务劳动区、个人生活区等。同时,城市住宅户型设计还应根据居住者的实际情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气候下采取不同的空间结构的布置,合理确定客厅、卧室、餐厅的位置,从而获得良好的通风、充足的光照,带给居住者更好的心理享受。
(三)注重实用舒适
在未来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中,还需要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效果,可以较好实现对于居住者居住体验的优化,进而才能够赢得住户的认可。在实用性和舒适度的提升中,需要考虑到的内容比较多,能够着眼于城市住宅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环境进行全方位优化,了解目前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进而也就能够有目的地进行调整,最终保障住宅居住在多个角度符合客户的需求。
(四)扩大适应性和选择性
户型设计的最新模式是“两次设计”,即第一次由建筑师设计带外墙、分户墙、固定厨房、卫生间和阳台的框架住宅;第二次由住户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各时期不同的生活需要参与设计,主要内容为室内装修与选用不同类型尺寸的定型产品,如轻质隔墙、推拉门、窗、组合家具及折叠门等进行灵活空间分隔。
(五)多样性设计
在未来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为了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多方面需求,尽量规避当前存在的明显千篇一律的户型设计问题,重点加大对于多样性设计模式的研究同样也必不可少,这也是户型设计个性化原则的重要表现。在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中需要尽量兼顾到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促使客户具备更多的选择性,进而也就能够更好提升城市住宅户型的实际应用价值效益。这种住宅户型的多样化设计并非是指单纯的从几居室入手进行调整,还需要关注到内部功能区间的不同划分格局,对于客厅、起居室、厨卫结构以及卧室的布局方位也需要进行恰当调整,让购房者可以在多种模式下进行选择,也能够更好赢得市场。
四 、结语:
住宅户型与周围环境应做到很好地统筹,住宅户型结构应协调及丰富多样。现代城市的户型设计不仅应满足少数人的要求,更应满足大众化需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现代城市户型设计时要考虑到众多不确定因素,从而设计出越来越多的新型住宅户型,使住宅户型朝高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明星.基于城市关联性的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与设计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钟诚.小户型青年住宅设计及空间利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3]李晓宇.基于住居学理论的城市住宅户型设计与演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卢靖,蔡梦雪,张澳,李兴炎.城市住宅户型设计发展趋势[J].住宅与房地产,2018(6):8.
[5]孙颖,韩丽霞,李爱芳.产业化集合住宅户型设计方法研究[J].华中建筑,2016,34(6):54-58.
[6]曹宏伟.浅析中小型住宅户型设计的内部空间尺度[J].建筑·建材·装饰,2017,11(3):47-49.
[7]温秀平.住宅户型设计的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