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及原因探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持续进步,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从阐述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入手,对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探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探讨
  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电能表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智能电能表的有效运用离不开检测工作的有效进行。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对于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与探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
  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包含在许多方面,这主要体现在了型式结构差异较大、电池故障频繁出现、存在部分计量误差等环节。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进行了分析。
  1.型式结构差异较大
  型式结构差异较大是导致智能电能表常见的问题之一。即智能电能表在型式结构的差异主要包括了其结构、尺寸、外表颜色及材料等方面的差异。例如其电池、电池盒、端子座、编程开关等部件结构都是其型式结构差异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型式结构差异较大主要还体现在了不同型式结构会导致自动检测功能的差异,例如其检测设备的尺寸差异、条形码的差异、表座槽口的宽度与转角弧度的差异、辅助端子出线孔的差异等都是重要的表现。
  另外,型式结构差异较大主要还体现在了其端子盖的接线图存在一定的颜色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会对于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和使用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最终会导致其使用效率的下降。
  2.电池故障频繁出现
  电池故障频繁出现是比较常见的智能表检测问题。即由于智能电能表电池自身的影响导致了其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往往不尽人意。例如许多智能电能表存在较为严重的爆炸现象或者电池欠压会导致停电抄表功能发生故障,并且变压器出现漏磁现象会引起智能电能表计量误差。除此之外,电池故障频繁出现还会导致其无法充电、电路短路等问题,并且其电源线的外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会导致线表层损坏。另外,电池故障频繁出现还体现在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由于可自身电池质量不达标,或者电池在放置了一段时间才使用后就会出现电池欠压的状况,这些都会对于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3.存在部分计量误差
  存在部分计量误差是影响智能电能表稳定工作的原因之一。由于智能电能表的内部通常会有一个小的变压器,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变压器出现较为严重的漏磁现象,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智能电能表的计量误差。除此之外,存在部分计量误差带来的影响主要还包括了,如果其和变压器之间的距离没有控制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智能电能表的计量误差,例如当变压器和智能电能表之间的距离大于4cm,则智能电能表的计量误差无法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智能电能表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智能电能表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些低成本、低质量的原件来进行生产,这必然会导致其计量误差的存在和严重化,最终会直接影响到智能电能表的正常使用。
  二、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探讨
  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出现在许多方面,其主要内容包括了电能表标准存在问题、结构存在缺陷、检测有待完善等内容。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进行了探讨。
  1.电能表标准存在问题
  电能表标准存在问题是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之一。在智能电能表的日常检测和运用,由于其自身的标准没有经过合理的制定,并且没有智能电能表的规格、名称、外形、颜色,从而导致了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出现了问题。除此之外,电能表标准存在问题主要还体现在了部分生产厂家没明确智能电能表的出厂参数、内部设计、功能补充等,同时也没有明确智能电能表各部件的材料质量、因此无法确保元件的质量符合智能电能表运行的要求。另外,评定方法电能表标准存在问题主要还包括了智能电能表在检测和运行中有关单位没有制定相应的问题处理措施,例如在电能检测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于输入量的标准进行有效的评定,在这一过程中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u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在在重复性标准条件下由被测电能表测量不重复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a,采用A类评定方法。而在三相电能表标准装置的测量误差、稳定性及对称度等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ub,从而没有合适的措施来确保智能电能表的正常运行,最终使得电网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
  2.结构存在缺陷
  结构存在缺陷对于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的出现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在对智能电能表的结构材质和继电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部分生产单位对于一些重要部件例如智能电能表的表盖、端子座、表壳螺丝等没有进行精细的选材和生产,并且生产单位由于受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市场竞争的影响,很难在确保价格竞争性的同时确保智能电能表内部完整、无损伤,这最终导致了其结果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结构存在缺陷主要还包括了对于正在运行的智能电能表进行质量跟踪工作往往没有展开,并且合理的故障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这些问题都是导致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3.检测有待完善
  检测有待完善是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原因出现和核心因素之一。通常来说检测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了工作人员在对于智能电能表进行全性能检测时并没有严格的检测各元件的材质和负荷开关的性能,因此很难有效的确保各元件符合智能电能表使用标准。除此之外,检测有待完善主要还体现在了部分单位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驻厂监造,从而无法对于生产厂家的自主生产能力、智能电能表的质量等问题进行细致的监察和检测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及时发现智能电能表可能出现的潜在问题,最终导致了智能电能表运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智能电能表是智能电网的重要成分,并且在电力系统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导致了电力系统整体水平受到了影响。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持续提升和电力系统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智能电能表检测问题极其原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电力系统工作人员应当对于智能电能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着清晰的了解,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的进行来促进我国电力系统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卢虹宇.智能电能表的检测常见故障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26):226-227.
  [2]尤晓峰.智能电能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239-241.
  [3]梁波,杨铭海.智能电能表检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农村电气化,2013(2):21-22.
  [4]杨哲科.智能电能表检测中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4,06(23):45-47
  [5]耿建坡.智能电能表检测装置应用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2,06(25):56-58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静态共模规格已经成为测量和比较不同结构或技术隔离器的产业标准,然而旧的标准目前已经不再适合作为测量和比较指标,原因是了解终端系统运行状态下输入和输出变化时的共模抑制(CMR,Common Mode Rejection)性能非常重要,如果可以进一步探讨隔离器所采用的技术,例如光学、磁光、电容或射频等更可使选择过程更加妥善。材料对于建立高电压耐受能力非常重要,并由国际安全标准加以定义,原因是它
软件占比增加  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数字仪表盘和提供车道偏离警示的 ADAS系统、自适应巡航控制、行人检测和其它与安全相关的功能,全球范围对ISO 26262认证的需求与日俱增。该需求会随着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增加以及最终实现无人驾驶而增长。此外,车载系统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信息娱乐系统也开始包含一些ADAS功能,这就带来对能同时支持安全关键功能和非安全关键功能的平台的需求。  在开发过程中,软件
【摘要】为研究无机纳米掺杂对聚乙烯电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掺杂量的LDPE/(ZnO+Al2O3)纳米复合物,并通过对击穿场强研究其不同掺杂量对纳米復合物的影响。实验发现,经过纳米掺杂后,当纳米颗粒掺杂含量为0.5wt%时,LDPE的交流击穿场强最大值达到98kv/mm左右,提高为原来的1.09倍。当掺杂含量增加为7wt%时,LDPE击穿场强最小值为72kv/mm左右,降低为原来
薄壁类零件刚性低、金属切除量大,加工精度不易控制,因此加工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和减小变形。本文以薄壁为例,简要分析了高精度薄壁类零件在数控加工中控制和减小变形的
据调查机构IHS公司报道,继微软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移动终端业务后,公司计划在2014年将投资59亿美元在半导体业务,其中37%(约22亿美元)用来开发智能手机和平板等无线设备的芯片业务,这比去年的1.1亿美元大幅上升。微软明年在半导体业务的投资将高于今年的37.8亿美元,以及2012年的35.5亿美元,将使微软成为世界第八大芯片买方,并能够改善其小配件,可以更好地与大型对手如三星和苹果竞争。I
【摘要】针对油田各联合站除油器和采油队中转站的分离器天然气出口易进入原油的现状,防止加热炉进气管线堵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012年开展了对除油器和分离器的出口管线进行改造,通过在天然气出口加装浮子球自动关闭装置的试验,解决了分离器及除油器的天然气管线“灌肠”、冬季冻堵的问题,保证了外输气的质量,排除了加热炉炉膛进入原油的隐患,为油系统的安全提供了新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除油器;分离器;天然气
浙江省远洋渔业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远洋渔业规模和数量均居全国首位,作业区域和作业方式不断拓展,并形成以舟山为中心的远洋渔业产业集聚。本文分析了浙江
本文介绍了基于MAx64180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分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并重点阐述了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