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创新能力是21世纪合格人才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创造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指出:“瞄准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实施创造教育是现时代教育的主旋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数学课堂;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是指人在实践学习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目标展示出来的一种主动的、独创的、富有新颖特点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地发展学生的思维,适时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条新颖的解题思路,编一道应用题,小发现,小创造等都是创造性思想的结果。新课改的要求也是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除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鼓励质疑感悟,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在许多教师眼里,学生不断的提问是其“顺利”教学的绊脚石,严重“阻碍”了学生获得知识。“教师提一个问,学生答一个题”才是正常的,“师不提而生自问”是无法接受的。让平静的教学局面起了风波其实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体现,也正是教师所求之不得的现象。爱因斯坦曾讲过一段精辟的话: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我们都知道一切伟大的发明创造源于人类的提问与假设,可能孩子的提问是天真的、荒谬的,但即便如此,教师也应加以引导和保护,绝对不可以给与否定,使学生的求异思维受到极大的抑制。
  在教学中,有一类学生是教师既爱又怕的,那就是爱“钻牛角尖”的学生。怕,怕他们在上课时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爱,则是喜欢他们这种爱“钻牛角尖”的个性。说也奇怪,每到课堂中出现这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劲头就来了,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通分”一课,讲到为了计算简便,通常用原来几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时,一位学生却提出这样不简便,他说:“每次通分都要再求一次最小公倍数多麻烦,我有更简便的方法:用原来几个分母的积作为公分母,不是既快又方便吗?”说到这里,其他学生也讨论开了。这时我们及时引导他们讨论两种方法的利和弊,整节课气氛浓烈,达到了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他们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常常利用课余问师长,查资料。对此,我们深深感到学生“钻牛角尖”是一种勤奋好学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平时课堂中非常注重民主,总是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允许不同意见在课堂上讨论。虽然有时候学生的提问有点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但是科学上的创新和发明,往往是从异想天开地“钻牛角尖”开始的。明代教育家李贽指出:“发疑才能有悟。”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也说过:“天才的特征是:不把自己的思想放到凡人所造的轨道上”,这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满足前人现成的结论,敢于质疑,勇于幻想,这实在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璀璨闪亮的智慧“火花”。
  因此,教师把提问的权利“下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解决,对于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科学运用迁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多为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其中必然包括学习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培养小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最简单的办法是求多解练。小学数学教学要适应数学教学的实际,提高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同解变型和恒等变型的能力。以一题多解为例,从各种规律中找出规律,便能举一反三。作为教师要精选例题,按类型、深度编选适量的习题,再按深度分成几套,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活跃学生思想,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在六年级应用题综合复习教学中出示题目:王师傅原计划16天生产零件900个,结果4天生产了360个,照这样可以比原计划提前几天完成?教师提问:“你可以从哪些不同角度来解答这道题呢?”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全方位审视结果,学生发现有多种解法:①归一法解:15-900÷(360÷4);②比例解:设实际X天完成900/X=360/4,设提前X天完成900/(15-X)=360/4,③分数法解:15-4÷(360÷900);④倍比法解:15-4×(900÷360);⑤方程解:设可提前X天完成360÷(360÷4)+X=15。这些解法,使学生沟通了比例,归一、倍比、方程等知识间的联系,起到了活跃学生思维的作用。由此可见,只有科学运用学习的迁移,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巧妙改变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思考题是小学生思考的材料,它要求小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思考、分析,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最终寻求问题的解法。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思考题的原题“改造”来提高自己的数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指思考中问题的信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并引出更多的信息,使思考者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个途径,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尽可能,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发散性思维能产生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思考题的原题改造,能够加大学生的思维力度。特别在学生学了后读知识以后,改造以前做过的思考题,更有思考价值更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四、提倡多思独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经常给学生讲些数学家、发明家的故事,指出这种创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一种好办法。这对于激励学生从小立志与尝试创造来说,是一种好办法。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在教学中,适当穿插一些开放题会给课堂带来生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在课前安排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比吗?让学生将拳头翻滚一周的长度和脚底长度比?身高与两臂平伸的长度比?脚底长度与身高比?并引导学生想想在生活中的用处……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开放题,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来探索新知识。
其他文献
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主要控制元件,设计出电磁铆接设备的控制系统,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思想、控制方式及系统的软硬件构成.该系统已在新研制的电压电磁铆接设备
加强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之一, 也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视角, 分析了部分高等职业学校
【摘 要】 全面了解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素质现状,切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  【关键词】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素质;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2  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数学教学所关注的。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可以说
【摘要】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是一项惠民爱民的长期过程,自2007年起,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学校在具体落实这项政策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完善资助育人工作的同时,也需加强重视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德育教育。本文根据自己多年来从事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经验,以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为主题,浅谈资助育人工作内容与思考。  【关键词】诚信
选用96头体重(24.67±0.36)kg,公母各半达兰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200、400μg/kg和800μg/kg吡啶甲酸铬(以铬计)
[本刊讯]四月的蓉城,春意融融。成都大帝汉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DDC 20周年庆典暨发展战略媒体合作研讨会"22日在成都温江召开。这次研讨会旨在探讨企业与媒体如何更好地
分析了摩托车配光性能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自主研制了一种摩托车配光性能测试系统.系统采用灯具旋转法进行测试,利用计算机进行全自动控制和数据采集,速度快、精
【摘要】中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教学遵旨,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语文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道德品质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形成,以及有利于三者之间的和谐发展,建立良好的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建立在已有个性化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问题,整理中职语文个性化教学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中职 语文 个性化 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