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8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识。音乐教育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教育,更是艺术、审美的教育,新课程赋予音乐教育更多的内涵。我结合在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和对新课程理念下要求的音乐教学,谈谈一些看法。
  一、音乐教学现状
  我国的音乐课长久以来几乎就是“唱歌课”,教学模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民间艺人“梨园式”的教唱——老师唱一句,学生跟一句,唱会即为完成教学任务。另一种是受专业音乐教学的影响,其模式为:基本训练(发声训练、视唱练耳)——歌唱(范唱、识谱、教唱、歌唱处理)。
  在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音乐教学的倾向还有一定的影响,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学生随着年级的递增,反感情绪随之增加;对歌曲的理解,完全是教师说了算;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曾出现“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中、低年级”,“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常现象。因此,从整体上研究教学模式,改革音乐教学已迫在眉睫。
  二、音乐课的特点
  音乐课的最大特点是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审美。通过音乐中美的感受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了,就能辨善恶、识美丑、明是非,从而成为一个有修养、身心健康的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以乐育人”,教唱和欣赏一些富有朝气,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歌曲。
  音乐课能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增强协同合作能力,协调的活动来自于协调的意识,协调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合适的教育方式。
  首先,音乐课有助于学生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乐曲演奏、边歌边舞等活泼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可以让学生全身各个器官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一首好的歌曲它给人的感觉除了有好听的旋律外,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发挥想象,通过歌声激发学生心灵最真实的东西,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
  音乐课能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给予学生精神影响与滋养。音乐教材内容是十分丰富多彩的,每一首优秀的乐曲或歌曲都能够强烈地体现出它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富有艺术感染力和感情的冲击力。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分析教材、挖掘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他们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是蕴含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是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是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这种立意与情景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心灵萌发美丽的种子。依靠艺术的魅力,唱好一支歌对学生的教育是不能低估的。这些歌曲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道德素质教育作用。
  因此,让每个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音乐的作用下健康成长,是音乐课的神圣使命。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音乐教师应该把握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从“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教学,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也是新的教育形势下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三、音乐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音乐课的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从教生涯中都在执著探索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营造民主、和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并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但在音乐教育实践过程中还未被充分合理利用。为了传承地方文化,合理开发音乐校本课程资源,提高孩子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1.将传统的以唱为主的學习形式改变为唱、跳、奏、说、画、演等合为一体,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应该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愉快教学”模式。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发挥音乐课本身就有的“愉悦”特性,课堂上出其不意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创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将教材中专业的理论知识生活化地传达给学生。教材中涉及节奏练习的内容,由于学生对节奏的掌握不同,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如果死记硬背,就会为学生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不同节奏特点编写一些“节奏歌谣”或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或分析对比。这不但对视唱时的准确把握节奏有所帮助,对学生以后学习中的听音记谱、听赏音乐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3.玩好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游戏是学生的本能性活动,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反映。音乐游戏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音乐教育中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往往在教学中老师害怕扰乱课堂秩序,导致音乐游戏不能正常进行。老师在游戏开始前就要制定好规则,学生愿意参与游戏,一定会遵守规定。
  4.音乐课中欣赏课的教学。传统的欣赏课教学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听音乐)而已,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的确,上好音乐欣赏课确有相当的困难。
  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它的任务是使每个学生都受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多让他们得到一些锻炼,尽情地抒发对音乐的感受,改变音乐欣赏课坐着不动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可以集体讨论,为音乐创编动作,然后全体参与表演。这样面向全体学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形象的表现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形式下,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既不能背离音乐的主题,又不能忽视音乐教学的终极目标;既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又要看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既要鼓励大胆实践和创新,又要遵守音乐教学特殊的学科规律;既要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又不能孤立对待教学的新理念,等等。
  音乐教师平时要不断丰富,充实自己,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开拓思路,创新方法,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贯穿到整个课堂中,用我们对音乐的挚爱牵动学生,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的美。我相信只要我们在音乐教学上多用心,多动脑,多思考,音乐课堂就会更加丰富多彩,音乐课就一定会上得更加有声有色。
其他文献
目的:急性肝肾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前期研究表明,急性肝肾损伤状态下肾脏上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1和3(Oat1, Oat3)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的表达和功能会发生改变。Oat1和Oat3分布在肾小管的上皮细胞基底膜侧,主要转运有机阴离子,Mrp2分布在肝细胞胆管侧膜和肾小管上皮细胞顶侧膜,可转运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ANIT(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可引起胆
摘 要: 运用学科内、学科间的课程资源开发哲学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与哲学》中的哲学原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妨带着哲学“串门”,从本學科内、从相关学科中、从政治教师教学用书中开发哲学案例的“三大课程资源”。  关键词: 课程资源 哲学案例  课程资源开发是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渠道。笔者在教学《生活与哲学》中发现,教师不妨转变自己的“教材观”,带
摘 要: 新课程理念给学生带来思维的“释放”空间,这种“释放”给课堂注入一股“清新空气”,让教育灵动起来,做一个适应课改的开放型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使其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让音乐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 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尊重孩子 体验成功  新课程改革释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师要先松绑自己的
目的:  本研究以槟榔生物碱的提取分离为基础,含量测定为定量依据,建立槟榔碱与槟榔粗提物对小鼠的肝肾损伤模型,从生化检验学、病理组织形态学、流式细胞学等方面研究槟榔
摘 要: 新一代中职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切合实际,适应临床护理第一线需要,具有高知识、高素质、高技能。课程设计不应模仿本科的教学模式,不以高深、复杂的理论为基础,应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建立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统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理学知识,本文从教师备课、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中职 生理学 教学改革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
1.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美术能够让学生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学生有可以感受到美的心灵;学习美术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绘画的过程中让学生有很多美好的体验,那些或天真或稚嫩或天马行空的想法都可以通过一支画笔诠释;学习美术能够让学生的某些心情和情绪得以宣泄和倾诉。很多人都说绘画是儿童的一种特殊语言,因为一笔一画都是他们的真实想法、态度和见解。总的来说,美术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价值,从而促
摘 要: 音乐欣赏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听觉力,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记忆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与听觉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直觉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全方位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音乐能力,可以依照导、听、议三部曲的音乐欣赏形式。  关键词: 初中音乐 欣赏教学 导 听 议  音乐欣赏对于中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中学生的道德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