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xiaon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学生的美育培养,还有就是提高小学生的自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对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行培养,以此来全面培养小学生的素质。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已经不仅仅是促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还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加强美育教育
  小学语文属于基础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可是这门课程的内在要求是对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美学能力进行培养。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认为要从语文开始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方面的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深刻意识到美育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影响,意识到小学生美育培养的重要性。小学教师一定要将自己对美的经验感通过总结形成理论讲给学生,促使小学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生体会到美感。例如,在给小学生讲王维的诗歌时,引导学生了解王维诗歌中对美景的描述实际上描绘的就是美好心灵。主要是因为诗歌一般是通过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化无形为有形。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理品质。可是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主要是因为只有教师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审美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能力。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不仅能够给学生讲解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还能洗涤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可以及时的感受到美,并对美产生向往。而为了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应用各种媒介,比如多媒体,通过朗诵者充满感情的朗动诗歌,学生就会对诗歌产生一种不同的体验,这样应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才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这种将美育加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模式首先是促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形象,其次也激发了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再次是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创新尝试,大大提高了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切实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是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教学授课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要从授课方式入手,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纳容器,不断的输入,这种忽略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大大抹杀了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当前可以采用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等,尽量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从小就对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如果学生对教师教授的知识存在质疑,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来,因为语文本身就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对一些问题或者教学给出的答案有质疑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问题证明学生进行了思考,如果教师积极的鼓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传统的教师模式就是教师促使学生被动的接受自己所传授的知识,教师给出正确答案,学生记住即可,这是一种复制,不是创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思考,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行为上,作为教师也要尊重小学生,改变传统的自己就是权威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对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小学生可以自己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另一个措施就是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想要实现这种目标,就要加强对小学生写作的训练。具体来说,如果实际条件允许,可以组织组织学生遭秋天的田野、郊外或者公园中,促使学生了解春夏秋冬四季植物的变化,然后表达出这四个季节自己不同的心情,对四季的不同的喜爱程度等,促使小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既是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锻炼。而通过不断的锻炼,小学生就会形成敏感的文字感知,学会应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东西。此种方式也培养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形成一种感恩的情怀。
  四、针对性培养和教育学生
  当前是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学生无可避免的会接受到一些信息,而他们接受的信息是不同的,同时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无论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的主动性都是不同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也一定要形成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有的学生爱记生字和生词,可是不会进行良好的运用和表达,教师在教学时在鼓励学生保持自己兴趣和特长的同时,也要积极鼓励他在课上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不断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了,还在潜移默化中对它的表达能力进行了培养。有些学生课上非常活跃,勇于表达自己,可是有点懒惰,不积极的做作业,所以基础知识不扎实,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反复监督,并严格要求。
  五、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试验和创新的,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改革的具体实施者,一定要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作者单位:厦门市翔安区桂林小学 福建】
其他文献
幼儿在幼儿园整整一天,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游戏生活活动。如何让幼儿通过二点一餐摄入足够的有营养的膳食,既要能保障幼儿正常的身体机能活动,又要让幼儿存储足够的能量,满足幼儿体格的快速发育。本文就食材的选用谈点想法。   1.食材选用要符合季节性   在制订食谱时选用当季适时令的食材,不选或少选反季节的。我们会按不同季节及时更换当季的蔬菜水果及肉类水产类食物。时令蔬菜一来比较新鲜美味,二来时令蔬菜的营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知识的不断衍生,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悄然变革。PYP教育理念便是这场变革中的后起之秀,不仅拓展了个人的教育眼界,同时慢慢地浸润到我的日常英语教学中,为我的教学生涯开启了新的篇章。  PYP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什么?PYP项目旨在培养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善于沟通、敢于冒险、知识渊博、原则性强、关注他人、思想开放、平衡发展、善于反思的终身学习者。它明确提出“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老师就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且,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球类游戏是我园特色,我们正通过一次次的教学活动,在探索中总结经验,不断进步。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发现只有重视培养幼儿对球类游戏活动的兴趣,根据幼儿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才能吸
“当学生意识到你在教育他时,那你的教育将是失败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静悄悄地得到发展,让教育教学无痕化,让求真精神在数学与科学之间显现。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让学生能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幸福成长。小学生的科学教育应从小开始,将科学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融合,相沟通,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  一、当下科学与数学教
“禁果”一词来源于《圣经》,讲的是伊甸园中的夏娃被神秘的善恶树上的禁果所吸引,去偷吃禁果而被上帝惩罚,贬到人间。这种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禁果效应”。细想起来,我们似乎都有这种奇怪的心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就越想知道。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原因也很简单。因为人人都有好奇心,这是探究、求知的动力。如果对一件事情作不说明原因的简单禁止,反而会使这件
新课标指引下的数学课堂让师生真正的像数学家那样做起数学研究来。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和与积的奇偶性》这节活动课的教学,在两位教师不断的研磨、评议和修改过程中,让我闻到了数学课成了“师生像数学家那样共同做数学研究”的味道,数学味从课堂走向了课后,并留在了学生心中。  杜威先生认为,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而数学课堂就是摩擦出思维火花的地方。虽然是同题异构,但《和与积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然而,现在的孩子有一种通病: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单从学生方面来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第一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所致。他们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跳跃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第二,独生子女的特殊身份所致。在多数家庭中皆是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怎么说,想怎么做都由着他,
小沈阳称自己为“阳仔”,我的学生王克柔他就自称自己是“柔仔”了。  他非常聪明,但自控力特别差,典型的家庭作业上交困难户。家庭作业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不是少做一部分,就是忘了做,或说是做了忘家里了,真是拿他没办法。无奈就给家长打电话,他家长会给我发一条短信:(孔老师:您好!孩子太贪玩,让您费心了,给您造成的麻烦不少,实在对不起。谢谢您一直以来对孩子的耐心与宽容,我会配合您的工作,努力约束孩子,改正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数量不断增多。如今经常见到的现象是——每年春节一过,大批农村青壮劳动力,就纷纷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方务工,这种“背井离乡寻富路,离田离土求发展”的状况,致使社会上出现了一群不能完全享受父母关爱、家庭温暖的特殊群体——“留守儿童”。   一、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现状   留守儿童是指家住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
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非是一个被动地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氛围,把握师生互动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和情感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积极思维,科学评价,促使知识的内化,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更加充实灵动。   一、建立师生互动的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