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工况下某电池包挤压力分析

来源 :汽车实用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389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某铝合金电池包为研究对象,结合侧面可变形碰撞和侧面刚性柱碰两种工况,从截面力和侵入量两个指标,对电池包所能承受的挤压力大小进行讨论,并根据仿真结果对电池包安装点的布置给出建议。结果表明电池包在碰撞试验中挤压力大小存在超过100 kN的可能性,与电池包挤压试验中挤压力限值不符,存在安全隐患。在通过电池包挤压试验法规后,为保证在碰撞工况下电池包的结构安全,尽量增强门槛梁的抗弯能力并避免电池包吊耳直接与门槛梁连接,使车身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保护电池安全。
其他文献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车联网和智能座舱成为提升用户用车体验的重要环节,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就是保证用户用车体验的基础。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双SoC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设计,搭载NXP i.MX8QXP和瑞萨H3两块核心芯片,分别运行仪表系统和娱乐系统,娱乐系统输出视频流到仪表系统,显示为仪表界面的一个窗口,受仪表系统管理。最终实现在一个融合显示屏上同时显示仪表系统和娱乐系统两个系统的设计。
通过ABAQUS软件,建立得到新型沙滩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得到其前6阶模态振型,并分析各阶模态振型的形成原因。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稳态动力学分析,得到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简谐激振力下的振动响应,比较分析有、无缓冲套筒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响应,得出缓冲套筒起到有效的减振和隔振作用。分析得知第2阶车身框架斜向扩孔模态振型是系统的主要共振点,发动机应避开此工作频率,由此为发动机控制策略优化提供了参考。
现有算法对长时间含有静止车辆的视频序列进行背景提取和更新时效果不甚理想。为此,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道路背景提取和更新算法。通过统计一段时间内相邻帧的变化程度,结合边缘检测算法分析持续变化的区域,可以有效改善环境复杂时背景提取困难的情况,而且可以解决背景更新中存在的当前背景图像中含有静止车辆的问题。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很好地适应实际应用中情况较为复杂的路况,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且实时性较好。
自动驾驶汽车仍将长期处于人机共驾阶段,需要进行人机协同控制,而汽车驾驶模拟系统是人机共驾交互验证测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文章基于驾驶模拟系统重点分析了人机交互验证的架构,以及自动驾驶汽车人机共驾的测试内容,展望了未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人机共驾交互研究可切入的重点。
考虑到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转向工况下内外侧轮毂电机应该输出不同的转速从而实现稳定的差速转向,减少轮胎磨损。文章搭建了阿克曼转向模型,以驱动轮转速为控制量,电机转矩为输出,设计了基于自抗扰控制(ADRC)电子差速控制策略,实现转弯时的理想差速控制。基于Matlab、Simulink与Carsim仿真环境,进行双移线仿真实验。实验表明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转向工况下可内外侧车轮具有良好的差速效果,实现稳定转向。
基于在中国5个城市开展的自然驾驶试验,利用视觉传感器以及Matlab图像处理方法获得驾驶员在真实危险工况下的车速控制行为数据,基于驾驶员及车辆数据对驾驶员危险感知、反应时间、制动感知等行为进行分析及建模。最终利用动态神经网络建立了驾驶员纵向制动模型,为速度控制类ADAS系统的测试提供驾驶员方面的参考,并为此类系统能更好地适应中国道路交通环境提供驾驶员模型支持。
为了获取某新能源后车门的模态性能和刚度性能,首先基于后车门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仿真分析,其固有频率能够满足动态性能要求。然后对车门进行模态试验,试验值与仿真值的误差较小。最后进行扭转刚度仿真分析,其最大变形小于要求值。
车道检测是驾驶辅助系统中提高驾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已成为当下驾驶辅助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常见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包括基于边缘检测算法和高斯平滑算法的图像预处理,基于线检测,线过滤和聚类的方式和基于视觉的两种不同车道线检测方法。结果表明,在各种照明条件下的平均检测率为93%,执行时间为33 ms,对于实时应用来说足够快。
某车型散热器在综合可靠性试验阶段,发现渗漏防冻液。对故障原因进行了排查,锁定故障原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导致。引入“人-机-料-法-环”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确定问题原因为散热器水室与主片扣压高度超差,导致水室与主片之间的密封胶条压缩量不足,进而导致散热器渗漏。针对渗漏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整改措施,从而解决了散热器的故障问题。
非公路矿用自卸车的使用环境极其恶劣,作业工况多为重载大负荷爬坡工况,因而对整车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方面的要求很高。基于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等综合评价指标,文章对非公路矿用宽体自卸车的动力传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从动力总成整体考虑出发,基于发动机长时间高转速运行的要求,设计了动力总成及各附件系统可靠性、动力性、经济方面提升方案。文章最后总结了在满足国家最新非道路排放的柴油机开发中的经验及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