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资本独立学院转设瓶颈、路径及发展策略

来源 :教育与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取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投资主体视角,对独立学院投资主体进行分类研究,分析公有资本投入为主的独立学院存在“转设愿景与现实条件的反差、财产确权与权属不清的矛盾、公益性与逐利性的价值冲突”等转设瓶颈,针对“地方政府+”“母体校+”“公有企业+”等不同模式的独立学院设计转设路径,并针对转设后的共性问题提出“厘清办学定位和发展方向、构建资源融合新机制、探索以稳定为前提的队伍分流、上争政策并主动参与资源竞争”等破解之策.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教育,其产生和发展的基本逻辑在于产业,因此,产教融合育人成为职业教育人才有效培养的不二选择.职业教育关系多方利益相关者,聚合多方面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非线性、协同性的耗散结构特征.高职产教融合育人在实践中主要存在产教融合动力不足,合作层次不深;产教融合目标不明,主体利益不清;产教融合资源离散,培养保障无力等问题,这多缘于产业内驱动力不足、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无法得到较好体现和满足、资源融合缺乏制度支持和保障.因此,高职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构建需要根据耗散结构理论,结合利益相关者和协同论的观点,
文章介绍了产业全景图的内涵,认为绘制产业全景图为专业特色发展提供可能、使专业发展定位更加精准、为专业优化调整提供依据.据此,文章提出以下优化路径:根据区域产业结构及产业空间布局设置与调整专业建设方向,确定原有专业及新增专业的发展重点,通过重新规划课程结构及开发岗位统整课程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从专业师资培养、“引领性”教师群体的培养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硬核教师团队,建设理实一体化实训基地,以期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随着后脱贫时代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的优化升级,职教集团在巩固深化扶贫成果、构建减贫防贫长效机制等方面的作用优势日益凸显.反思当下职教集团接续扶贫工作在研究深度、顶层设计及实践路径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把握职教公益性内涵,明确巩固深化扶贫成果的方向要义;做好扶贫整体性规划,聚合多元巩固深化扶贫成果;回归教育扶贫语境,深化内涵式接续帮扶”等行动路径,实现集团发展与减贫防贫的有机融合,促进提升减贫防贫效能,为后脱贫时代教育减贫防贫持续发力贡献职教力量.
“产赛教”深度融合模式以技能大赛为枢纽与手段,将生产空间、竞赛空间、教学空间进行对应与融汇,将职业教育置于企业、政府、技能大赛和职业院校相互构联形成的“产赛教”网络,其核心价值在于以竞赛平台为枢纽,推动职业教育并轨于产业发展方向,完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政治)资本的交换、转化,通过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循环,实现资本的增值,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产教深度融合.“产赛教”深度融合必须紧扣其发展的关键要素,立足于中观层面,改革职业教育内部资源,实现“三标”“三地”“三程”“三法”“三师”“三考”六个方面的融合,科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明确价值理性追求的价值性、持续追求改善的卓越性、协同推进的关系性、效益上的有限工具性等特点.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仍然存在着工作机制不够健全、质量文化尚未形成、数据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据此,文章提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路径: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增强质量保证体系的自适应性;多维涵育质量文化,增强理性自觉的能动性;强化教育数据治理,关切大数据的伦理向度.
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于2004—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文本分析,我国职业农民培育经历了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过渡阶段、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阶段和探索新型农民职业化阶段.连续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政策主要聚焦于培育机制、培育载体、职业农民队伍构成、培育的财政支持以及职业农民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政策价值取向也从工具取向演化为个体层面的文化、技能、经营取向和国家层面的政治、经济、社会取向共同构成的多元综合取向.未来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可能在职业农民制度体系建设、培育主体多元化发展、
在新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因为思维意识、师资队伍、资源保障等限制,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存在: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即地方高校教学改革中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遇冷;回避与融合的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入高校专业课程建设困难;理想与现实矛盾,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成熟的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加强基础保障、融入专业课程、创新课程建设理论等方面,以期促进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它是一种建立在德国历史文化传统、制度现实及整个社会有关职业的信念体系和精神基础之上的观念,是指导其教学科研等职业活动的引擎和动力.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师教学信念的生成经验为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应立足于我国的文化语境、法律制度、教师所在学校的特征定位,通过塑造我国文化语境下的教师道德信念、建立整体统一的师德师能评价制度、更加关注教师的内隐性要素、凸显自身师德建设的特色加强应用技术大学师德建设,使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师德建设能够独树一帜,发挥
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虽然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对促进职业院校履行人才培养主体责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诊改工作的深入,诊改体系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存在的体系设计与学校特色发展不适应、诊断问题与改进措施不适应、利益相关方协同不适应等问题,文章通过对循证教学诊改内涵、逻辑、价值指向的剖析,建议从价值共赢、数据共建、机制共商、结果共享四个方面构建循证取向的高职院校教学诊改体系,并提出了促进学生持续参与保障机制、建立信息化多元教学证据库、认清各方主体互生共融关系、营造开放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