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好声音”最后一个晋级名额到《直通春晚》8强,再到2013 华语榜中榜新势力男歌手,不论是怎样的舞台,张赫宣用他对音乐认真执着的态度以及专业度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听众。2013年9月张赫宣带着他的全新大碟,温暖开唱,张赫宣笑中带泪的唱出他真男人的态度《宣言》!
全新大碟中,虽然曲风、歌曲涉及内容跨度很大,张赫宣却表示,歌曲与歌曲之间存在着隐性的串联,或是乐器的衔接,或是音乐元素的关联,用张赫宣的话来说,就是“这张专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统一的,但是细分的话又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专辑中会出现一些小的惊喜,但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首张个人专辑中就有他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如果要形容他创作时的态度,可以用“自信但不自负”来概括,他说自己将想说的话都放在专辑中了,认真去听这张专辑就知道他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谈专辑: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音乐时空:从“好声音”、“直通春晚”的舞台上演唱的歌曲,再加上这张新专辑,你也可以说拥有很多首歌了,你在内心会有一个划分吗,比如说哪首歌是自己的成名作或者代表作?
张赫宣:其实没有,从我个人来讲,我个人喜欢的我就很喜欢唱,在专辑里面也没有界定什么,但是在一张专辑中往往有主打歌,可是我们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主打歌可能都不一样,也许作为主打歌的是这首,而另外一首歌却被听众接受了,很奇怪的一件事,所以说我不会去界定什么。我会觉得每一首歌都很用心,如果非要去排列先后的顺序,我觉得对写歌的人来说也很不公平。可能到了某个时候,就会有一首歌符合当时所有的一切。
音乐时空:告别“好声音”的舞台,你的第一张专辑是《宣言》,专辑名字想要表达怎样的深意?
张赫宣:我要对大家说的都在专辑里了,希望去认真听这张专辑,然后也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也算是正式的向大家说明我已经正式从学员变成了一个歌手,我觉得专辑就像是入场券一样的东西。
音乐时空:这张专辑中,无论是曲风还是歌曲内容涉及的面都非常广,你会怎样去界定这张专辑的主题?
张赫宣:其实这张专辑有涉及到很多音乐元素,但还是有统一的一种风格来串联,比如说统一的乐器吉他,比如说音乐的小的元素,这些都是有所关联的,而不是说我这首歌的风格独立起来,另一首歌的风格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如果是这样,大家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会觉得摸不着头脑,就像突然从冬天到夏天一样,所以在专辑中会有些小的部分是作为串联的点,大家用心去听可能会发现。这张专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统一的,但是细分的话又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一张专辑11首歌雷同出现,你会去听吗?所以专辑中会出现一些小的惊喜,但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音乐时空:这是你的第一张专辑,尽量做到多元化,不将自己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有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张赫宣:我们最先考虑的是作品,首先必须是好的作品,然后制作人也想体现我声音的多元化,体现出我不光是有一种嘶哑的声音,也有很细腻很柔情的一部分,希望让大家听的很清晰,是很惊喜的一部分,所以说制作人在我的声音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自己在录音棚里也做了一些调整。所以很多歌你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跟我比赛的时候不太一样了,但是你又觉得就是我唱的。
音乐时空:又是他又不是他?
张赫宣:对,有这么一种状态,这样才能有一种惊喜。
音乐时空:但也有人说新专辑表现除了你嗓音的沧桑感,将你唱像《亲爱的小孩》时内敛的部分给抹去了,你自己是怎样看待的?
张赫宣:见仁见智,有的人喜欢一首歌或者说一个人,可能夹杂着喜欢这首歌的过程,比如说最先听到这首歌时那个瞬间的感受,当时的心情,自己的经历等等。就像《你把我灌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加上我演绎出了自己风格,大家会觉得好,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经典的歌也为你加了很多分,不可能你唱一首完全陌生的歌大家就会觉得有自己的风格,没有对比哪来的风格呢?
音乐时空:你这张专辑进展得还挺快的,6月初看你的微博说在录新专辑,9月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发行了,中间还有混音等一系列事情。
张赫宣:对,这张专辑进行的很顺利,只有一首歌录的时间比较长,叫《太认真》,副歌部分就录了三天,这首歌最主要的也是副歌部分,有一个情感的宣泄过程。我刚开始录的时候是真的找不到那种感觉,郭亮老师也说“其实你不是没有情绪,但不够饱满,欠缺了一点”。当时我也很着急,我想肯定是需要一些东西的辅助,哪怕是看看电视剧、言情剧什么的,然后去感受那种状态。到第三天的时候才录出老师要的那种感觉,这个是整张专辑里用的时间最长的一首歌。
音乐时空:郭亮除了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更是《梦里的泪》、《太认真》、《恋恋不忘》等三首歌的曲作者,在录制这几首歌的时候,他都跟你分享了哪些自己的感觉和体会?
张赫宣:当然,因为我也写歌,他会跟我说一些写歌的小技巧,他用的一些小技巧,他能非常仔细的把他写歌的一些状态和感觉毫无保留的跟你分享,我觉得这个作为老师来讲非常不容易。有些人不会跟你讲这些,因为毕竟写歌、发歌会有一定的过程,而且这可以说是谋生的一个工作,但是郭老师会告诉你,比如说一首歌在进入副歌的时候,哪个部分需要平稳一点,哪个部分需要上扬一点,而不是说只要自己写出来的歌就是好的,而是有一个说法,有一个精心的设计,给人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这就是好歌。
音乐时空:在新专辑录制完成后,郭亮曾发表博文向你表示感谢,这在音乐界是不多见的,常见的情形是歌手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对制作人的谢意,而这次的情况恰恰相反,你会怎样看待?
张赫宣:郭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制作人,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榜样,他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他给那么多大牌歌手写过东西,出过专辑,但他不会给你一种压力感,他会一直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去跟你说一些事,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有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很多人问我录音的时候会不会跟制作人出现摩擦或者不愉快的事,我真的没有,所有事他都会提前打招呼,他也很尊重歌手的感受,他会说“赫宣,你听一下这首歌,我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他会反复跟你说一些非常细腻的一些东西,不是很概括,大而化之的那种,他会将很细节性的东西指出来,他会说“你觉得这个音你唱会不会有问题?”或者这个音你唱出来可能是怎样的,然后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再做调整,或者就继续保持状态不变,所以说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现。
全新大碟中,虽然曲风、歌曲涉及内容跨度很大,张赫宣却表示,歌曲与歌曲之间存在着隐性的串联,或是乐器的衔接,或是音乐元素的关联,用张赫宣的话来说,就是“这张专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统一的,但是细分的话又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专辑中会出现一些小的惊喜,但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首张个人专辑中就有他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如果要形容他创作时的态度,可以用“自信但不自负”来概括,他说自己将想说的话都放在专辑中了,认真去听这张专辑就知道他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谈专辑: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音乐时空:从“好声音”、“直通春晚”的舞台上演唱的歌曲,再加上这张新专辑,你也可以说拥有很多首歌了,你在内心会有一个划分吗,比如说哪首歌是自己的成名作或者代表作?
张赫宣:其实没有,从我个人来讲,我个人喜欢的我就很喜欢唱,在专辑里面也没有界定什么,但是在一张专辑中往往有主打歌,可是我们发现对于每个人来说主打歌可能都不一样,也许作为主打歌的是这首,而另外一首歌却被听众接受了,很奇怪的一件事,所以说我不会去界定什么。我会觉得每一首歌都很用心,如果非要去排列先后的顺序,我觉得对写歌的人来说也很不公平。可能到了某个时候,就会有一首歌符合当时所有的一切。
音乐时空:告别“好声音”的舞台,你的第一张专辑是《宣言》,专辑名字想要表达怎样的深意?
张赫宣:我要对大家说的都在专辑里了,希望去认真听这张专辑,然后也就知道我想说什么了。也算是正式的向大家说明我已经正式从学员变成了一个歌手,我觉得专辑就像是入场券一样的东西。
音乐时空:这张专辑中,无论是曲风还是歌曲内容涉及的面都非常广,你会怎样去界定这张专辑的主题?
张赫宣:其实这张专辑有涉及到很多音乐元素,但还是有统一的一种风格来串联,比如说统一的乐器吉他,比如说音乐的小的元素,这些都是有所关联的,而不是说我这首歌的风格独立起来,另一首歌的风格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如果是这样,大家在听这张专辑的时候会觉得摸不着头脑,就像突然从冬天到夏天一样,所以在专辑中会有些小的部分是作为串联的点,大家用心去听可能会发现。这张专辑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统一的,但是细分的话又有不一样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一张专辑11首歌雷同出现,你会去听吗?所以专辑中会出现一些小的惊喜,但绝对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音乐时空:这是你的第一张专辑,尽量做到多元化,不将自己限定在某个范围之内,有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张赫宣:我们最先考虑的是作品,首先必须是好的作品,然后制作人也想体现我声音的多元化,体现出我不光是有一种嘶哑的声音,也有很细腻很柔情的一部分,希望让大家听的很清晰,是很惊喜的一部分,所以说制作人在我的声音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我自己在录音棚里也做了一些调整。所以很多歌你的第一反应是感觉跟我比赛的时候不太一样了,但是你又觉得就是我唱的。
音乐时空:又是他又不是他?
张赫宣:对,有这么一种状态,这样才能有一种惊喜。
音乐时空:但也有人说新专辑表现除了你嗓音的沧桑感,将你唱像《亲爱的小孩》时内敛的部分给抹去了,你自己是怎样看待的?
张赫宣:见仁见智,有的人喜欢一首歌或者说一个人,可能夹杂着喜欢这首歌的过程,比如说最先听到这首歌时那个瞬间的感受,当时的心情,自己的经历等等。就像《你把我灌醉》,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加上我演绎出了自己风格,大家会觉得好,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经典的歌也为你加了很多分,不可能你唱一首完全陌生的歌大家就会觉得有自己的风格,没有对比哪来的风格呢?
音乐时空:你这张专辑进展得还挺快的,6月初看你的微博说在录新专辑,9月的时候就已经正式发行了,中间还有混音等一系列事情。
张赫宣:对,这张专辑进行的很顺利,只有一首歌录的时间比较长,叫《太认真》,副歌部分就录了三天,这首歌最主要的也是副歌部分,有一个情感的宣泄过程。我刚开始录的时候是真的找不到那种感觉,郭亮老师也说“其实你不是没有情绪,但不够饱满,欠缺了一点”。当时我也很着急,我想肯定是需要一些东西的辅助,哪怕是看看电视剧、言情剧什么的,然后去感受那种状态。到第三天的时候才录出老师要的那种感觉,这个是整张专辑里用的时间最长的一首歌。
音乐时空:郭亮除了担任整张专辑的制作人,更是《梦里的泪》、《太认真》、《恋恋不忘》等三首歌的曲作者,在录制这几首歌的时候,他都跟你分享了哪些自己的感觉和体会?
张赫宣:当然,因为我也写歌,他会跟我说一些写歌的小技巧,他用的一些小技巧,他能非常仔细的把他写歌的一些状态和感觉毫无保留的跟你分享,我觉得这个作为老师来讲非常不容易。有些人不会跟你讲这些,因为毕竟写歌、发歌会有一定的过程,而且这可以说是谋生的一个工作,但是郭老师会告诉你,比如说一首歌在进入副歌的时候,哪个部分需要平稳一点,哪个部分需要上扬一点,而不是说只要自己写出来的歌就是好的,而是有一个说法,有一个精心的设计,给人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感觉,这就是好歌。
音乐时空:在新专辑录制完成后,郭亮曾发表博文向你表示感谢,这在音乐界是不多见的,常见的情形是歌手在不同的场合表达对制作人的谢意,而这次的情况恰恰相反,你会怎样看待?
张赫宣:郭老师是我非常尊重的一个制作人,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榜样,他是一个非常平易近人的人,他给那么多大牌歌手写过东西,出过专辑,但他不会给你一种压力感,他会一直处在一种舒适的状态下去跟你说一些事,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就觉得有什么就可以说什么。很多人问我录音的时候会不会跟制作人出现摩擦或者不愉快的事,我真的没有,所有事他都会提前打招呼,他也很尊重歌手的感受,他会说“赫宣,你听一下这首歌,我觉得这样会不会更好一些?”他会反复跟你说一些非常细腻的一些东西,不是很概括,大而化之的那种,他会将很细节性的东西指出来,他会说“你觉得这个音你唱会不会有问题?”或者这个音你唱出来可能是怎样的,然后在这个状态下我们再做调整,或者就继续保持状态不变,所以说不会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