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及传播危险因素研究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ny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北京市朝阳区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及其传播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0年在北京市朝阳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5266个家庭进行调查.以调查家庭中年龄大于1岁、小于70岁,并在北京连续居住半年以上的成员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户口不在本地的暂住人口(不包括外国公民),共14 491名,每名成员采集5 ml静脉血.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人口学基本特征及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传播危险因素.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方法,检测研究对象乙肝五项指标.对有乙肝表面抗原( HBsAg)阳性者的家庭进行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并计算乙肝家庭聚集率,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传播危险因素.结果 5266个家庭中,有HBsAg阳性成员的家庭有308个,占总家庭数的5.85%.调查对象HBsAg阳性率为2.66% (383/14 410),14岁以下调查对象HBsAg 阳性率最低为0.56% (9/1603),35 ~ 44岁调查对象HBsAg阳性率最高为4.27% (47/1029).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发现,HBV感染家庭聚集率为7.66%(X2 =15.10,P<0.05).对HBsAg 阳性聚集家庭传播关系分析显示:HBV父传子所占比例为17.39% (8/46);母传子所占比例为13.04% (6/46);夫妻间传播所占比例为30.44% (14/46);兄弟姐妹或其他亲属间传播所占比例为39.13%(18/46).对HBsAg阳性聚集家庭传播关系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均发现:家庭有乙肝患者(OR=5.40,95% CI:5.24 ~ 5.55)、朋友或同事有乙肝患者( OR=1.55,95%CI:1.11 ~1.99)和有受献血史(OR=1.96,95% CI:1.76 ~2.15)为HBV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 HBV感染者在家庭内传播具有家庭聚集性,HBV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和能源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清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HA)对复合移植皮肤组织生物力学顺应性的影响.方法 选用10只日本大耳兔作为实验动物,每只大耳兔背部对称分4个区域,并随机分为4组.其中A、B、C组造成全层
目的 探讨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治疗小儿复杂型食管瘢痕性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胸外科应用胸骨后管状胃代食管手术治疗复杂
目的 探讨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5年至2010年确诊为溃结的住院患者290例,回顾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分型及临床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29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
目的研究IL-4基因启动子区域-589C/T和-33C/T位点多态性在广西壮族儿童中的分布及与壮族儿童支气管哮喘(哮喘)易感性及血清总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MS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17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MSCT表现.结果 (1)病灶分布呈弥漫性16例,呈局限性1
目的 对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OP)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采用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POP定量分
表皮生长因子(EGF)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多肽类生长因子,不仅参与眼部多种细胞的有丝分裂、增生和分化,而且还具有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相互作用及信号转导等生物学功
目的 探讨腺病毒介导人受体活性修饰蛋白1( hRAMP1)基因转染间充质干细胞( MSC)移植对心肌梗死后炎症反应及心脏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心肌梗死再灌注兔模型,分为高
1教学实践中真实事例的启示当下的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不仅学生怕,其实语文教师也怕指导学生写作文。出去听公开课,甚少有老师开设写作指导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