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国读书期间,我在一家面包店打工,我的同事——今年36岁的戴安并非什么“文化人”,但是她每周必买一本杂志《TakeABreak》。在英国,像她这样的“粉丝”差不多有302万,也就是说,每八个英国女性中就有一个是《TakeABreak》的读者;每过1秒,就有2本《TakeABreak》售出。
于是,我给《TakeABreak》的主编JohnDale发了邮件,希望能了解《TakeA8reak》的编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JohnDale回复:这如同向可口可乐公司询问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我怎么可以告诉你呢?不过,他表示对中国很感兴趣,他曾经在1980年来过中国,并教中国演员跳迪斯科……
我随即给JohnDale写了另一封邮件,表示:我不想知道可口可乐的配方,只想听他介绍可口可乐有多好喝,还想了解26年前他在中国的经历。JohnDale最终同意了我的采访,条件是不能涉及“商业机密”。
按照JohnDale在邮件中再详细不过的描述,我很容易找到了《TakeABreak》的办公地址。《TakeABreak》所处的CamdenHighStreet,如同中国城乡结合处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到处是廉价的服装、鞋帽、首饰,甚至快餐和水果……逛街的人自然是最最普通的老百姓,更以“大妈”级居多,有意思的是,这倒与《TakeABreak》的读者定位相得益彰。
John Dale今年60岁,从《TakeABreak》创刊到现在,他已经做了15年主编。
杂志16年来不变样
H.Baue旗下共有三份和《TakeABreak》定位相似的杂志,杂志出版商不是整合资源,而是提倡“自己和自己竞争”。JohnDale打了个比方:一对父母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何况商业性质的杂志呢。
《中国新时代A可以介绍你自己的一些经历吗?我了解到,你曾经写过一本《王子和超自然的力量》?
John Dale:是关于查尔斯王子和他的精神生活的。我曾经在《观察家》、《每日邮报》、《星期日邮报》,还有一份新闻杂志和一份世界新闻杂志工作过。然后,从《TakeABreak》创刊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5年。
《中国新时代》:你之前从事的一直是关于经济,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吗?
John Dale:不是这样。我一直写人物报道,写人物的经历等。
《中国新时代》:能介绍一下《TakeABreak》出版商H.Bauer的情况吗?
John Dale:1875年,Johann Bauer在德国汉堡创立了H.Bauer出版公司,在8auer家族四代人的经营下,由最初那个不知名的小出版商发展成为如今在13个国家办有120本杂志的大型出版集团。H·Bauer不仅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国家办有杂志,在美国和墨西哥也有杂志出版。1987年,队Bauer进入英国市场,首先创办了《Bella》,1990年,创办了《TakeABreak》,在英国引起巨大的轰动。90年代后,H·Bauer出版集团又增强了《TVQuick》、《That’s life》、《TVchoice》等杂志的采编力量。H·Bauer在英国女性杂志市场占有22%的市场分额,在电视周刊市场占有31%的市场分额。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如何成为英国发行量第一的女性杂志?
JohnDale:由于杂志涉及普通老百姓的真人故事,以及名目众多的有奖竞猜游戏等,它很快成为英国发行量第一的女性杂志。目前《TakeAbreak》每周的发行量为110万册。《TakeABreak》每年出四本特刊,每本特刊的发行量是54万册。
《中国新时代》:杂志的读者定位怎样?
John Dale:《TakeABreak》读者主要是25岁到55岁的女性,大部分都有孩子,她们的平均年龄是43岁。杂志在英国有将近353万的读者群,其中302万是女性读者。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是针对女性的.你觉得你对女性了解吗?
John Dale:不需要了解很多,因为这本杂志是关于真实的人生故事的杂志,任何人都可以评判出哪些是好故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没有多大区别。女性读者喜欢看精彩的故事,关于家庭的故事,比如,她们对子女、两性关系等话题更感兴趣……这用不着费多大的劲儿就能明白。
《中国新时代》:16年来,《TakeABreak0有没有一些变动呢?
John Dale: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多多少少有点小的调整,但是从整体来看,16年来,杂志的内容、设计、风格等都没有变化。
《中国新时代》:那是因为你一直做主编,想一直保持你自己的风格?
JOhnDale:杂志的发行量很大,很受欢迎,我们有什么必要来改变呢?我们怎么变呢?我们会改进,但是基本的编辑方针不会变,因为这是《TakeABreak》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时代》:那你们做了怎样的改进呢?
John Dale很少,杂志和16年前没有什么两样。
《中国新时代》:H.Bauer同时出版《That’s life》和《Bella》,都是关于真实的人生故事的杂志。这样看来,H·Bauer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吗?
John Dale:是的,我们自己和自己竞争。就像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不同型号的汽车一样,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再比如,一对父母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何况商业性质的杂志。
《中国新时代》:你们彼此会沟通吗?
John Dale:不会。我不认识他们,我们之间的竞争远远大于合作。这其实很正常,任何一个大公司里的团队之间都是彼此竞争的。
让婚纱掩盖军装与武器
2006年,《TakeABreak》最大的两个举动是“妈妈党”和“世界婚纱日”。前者被英国媒体穷追不舍地质疑他们:是哗众取宠,还是真的要参加竞选后者,用JohnDale自己的话来说,“要让女士们的盛装晚宴的力量超过男士们的军装和武器。”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倡导8月25日为“世界婚纱日”是怎么一回事?
John Dale:我已经联系到了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记者,希望将这一天促成为“世界婚纱日”。“婚纱”意味着什么呢?军装是男性力量的体现,那女性呢?是婚纱。婚纱意味着家庭、乐观、未来……是对家人的关心与爱。这也是为慈善组织贡献力量的机会。所有报名参加的人,由亲朋好友支持赞助,比如,在那一天,穿婚纱上班,穿一个小时,给一英镑,六个小时就是六英镑……然后你把这些钱捐赠给你选择
于是,我给《TakeABreak》的主编JohnDale发了邮件,希望能了解《TakeA8reak》的编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没想到却吃了闭门羹——JohnDale回复:这如同向可口可乐公司询问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我怎么可以告诉你呢?不过,他表示对中国很感兴趣,他曾经在1980年来过中国,并教中国演员跳迪斯科……
我随即给JohnDale写了另一封邮件,表示:我不想知道可口可乐的配方,只想听他介绍可口可乐有多好喝,还想了解26年前他在中国的经历。JohnDale最终同意了我的采访,条件是不能涉及“商业机密”。
按照JohnDale在邮件中再详细不过的描述,我很容易找到了《TakeABreak》的办公地址。《TakeABreak》所处的CamdenHighStreet,如同中国城乡结合处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到处是廉价的服装、鞋帽、首饰,甚至快餐和水果……逛街的人自然是最最普通的老百姓,更以“大妈”级居多,有意思的是,这倒与《TakeABreak》的读者定位相得益彰。
John Dale今年60岁,从《TakeABreak》创刊到现在,他已经做了15年主编。
杂志16年来不变样
H.Baue旗下共有三份和《TakeABreak》定位相似的杂志,杂志出版商不是整合资源,而是提倡“自己和自己竞争”。JohnDale打了个比方:一对父母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何况商业性质的杂志呢。
《中国新时代A可以介绍你自己的一些经历吗?我了解到,你曾经写过一本《王子和超自然的力量》?
John Dale:是关于查尔斯王子和他的精神生活的。我曾经在《观察家》、《每日邮报》、《星期日邮报》,还有一份新闻杂志和一份世界新闻杂志工作过。然后,从《TakeABreak》创刊到现在,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5年。
《中国新时代》:你之前从事的一直是关于经济,政治方面的新闻报道吗?
John Dale:不是这样。我一直写人物报道,写人物的经历等。
《中国新时代》:能介绍一下《TakeABreak》出版商H.Bauer的情况吗?
John Dale:1875年,Johann Bauer在德国汉堡创立了H.Bauer出版公司,在8auer家族四代人的经营下,由最初那个不知名的小出版商发展成为如今在13个国家办有120本杂志的大型出版集团。H·Bauer不仅在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国家办有杂志,在美国和墨西哥也有杂志出版。1987年,队Bauer进入英国市场,首先创办了《Bella》,1990年,创办了《TakeABreak》,在英国引起巨大的轰动。90年代后,H·Bauer出版集团又增强了《TVQuick》、《That’s life》、《TVchoice》等杂志的采编力量。H·Bauer在英国女性杂志市场占有22%的市场分额,在电视周刊市场占有31%的市场分额。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如何成为英国发行量第一的女性杂志?
JohnDale:由于杂志涉及普通老百姓的真人故事,以及名目众多的有奖竞猜游戏等,它很快成为英国发行量第一的女性杂志。目前《TakeAbreak》每周的发行量为110万册。《TakeABreak》每年出四本特刊,每本特刊的发行量是54万册。
《中国新时代》:杂志的读者定位怎样?
John Dale:《TakeABreak》读者主要是25岁到55岁的女性,大部分都有孩子,她们的平均年龄是43岁。杂志在英国有将近353万的读者群,其中302万是女性读者。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是针对女性的.你觉得你对女性了解吗?
John Dale:不需要了解很多,因为这本杂志是关于真实的人生故事的杂志,任何人都可以评判出哪些是好故事。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没有多大区别。女性读者喜欢看精彩的故事,关于家庭的故事,比如,她们对子女、两性关系等话题更感兴趣……这用不着费多大的劲儿就能明白。
《中国新时代》:16年来,《TakeABreak0有没有一些变动呢?
John Dale:没有什么大的变动,因为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多多少少有点小的调整,但是从整体来看,16年来,杂志的内容、设计、风格等都没有变化。
《中国新时代》:那是因为你一直做主编,想一直保持你自己的风格?
JOhnDale:杂志的发行量很大,很受欢迎,我们有什么必要来改变呢?我们怎么变呢?我们会改进,但是基本的编辑方针不会变,因为这是《TakeABreak》成功的重要原因。
《中国新时代》:那你们做了怎样的改进呢?
John Dale很少,杂志和16年前没有什么两样。
《中国新时代》:H.Bauer同时出版《That’s life》和《Bella》,都是关于真实的人生故事的杂志。这样看来,H·Bauer不是自己和自己竞争吗?
John Dale:是的,我们自己和自己竞争。就像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不同型号的汽车一样,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是存在竞争关系的。再比如,一对父母生了几个孩子,孩子之间也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何况商业性质的杂志。
《中国新时代》:你们彼此会沟通吗?
John Dale:不会。我不认识他们,我们之间的竞争远远大于合作。这其实很正常,任何一个大公司里的团队之间都是彼此竞争的。
让婚纱掩盖军装与武器
2006年,《TakeABreak》最大的两个举动是“妈妈党”和“世界婚纱日”。前者被英国媒体穷追不舍地质疑他们:是哗众取宠,还是真的要参加竞选后者,用JohnDale自己的话来说,“要让女士们的盛装晚宴的力量超过男士们的军装和武器。”
《中国新时代》:《TakeABreak》倡导8月25日为“世界婚纱日”是怎么一回事?
John Dale:我已经联系到了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记者,希望将这一天促成为“世界婚纱日”。“婚纱”意味着什么呢?军装是男性力量的体现,那女性呢?是婚纱。婚纱意味着家庭、乐观、未来……是对家人的关心与爱。这也是为慈善组织贡献力量的机会。所有报名参加的人,由亲朋好友支持赞助,比如,在那一天,穿婚纱上班,穿一个小时,给一英镑,六个小时就是六英镑……然后你把这些钱捐赠给你选择